成果冊第一頁是十二國使臣的聯名簽名,每個簽名都透著認真與真誠。
南齊帝翻到“滇國藤編工匠”頁。
見上麵寫著“滇國派十名藤編工匠赴盛京,在怡紅院設‘藤編講堂’,教南齊百姓編織水藤筐、山地農具”。
他抬頭問岩木首領:“岩木首領,你們的藤編手藝,真能幫著治水?”
岩木首領上前用不太流利的南齊話道:
“陛下,滇山藤編結實,泡水裡三年不爛,編的藤筐裝石頭堵洪水,比木頭好用!”
“我們派工匠來,就是想讓南齊百姓少受洪水苦。”
南齊帝點頭,又翻到“高麗贈書模式”頁,高麗使臣連忙道:
“陛下,我們已裝車三百冊《藍星故事集》,下月運回高麗,在各州府設怡紅贈書點,讓高麗寒門學子也能讀民生書。”
南齊帝越看越滿意,從連福手裡接過禦筆,在成果冊扉頁寫下“民生無界,共赴大同”八個字。
他把筆遞給時念,語氣期許:
“時念,這成果冊不是空話,是十二國百姓的盼頭,你得幫朕盯著,讓承諾都落地。”
時念接過筆,笑著應下:
“陛下放心,民女定不辜負信任,也不辜負十二國百姓的期待。”
這時,院外傳來急促腳步聲,英國公府管家提著錦盒快步進來,對南齊帝躬身:
“國公爺受風寒未能親臨,特讓老奴送賀禮,祝文盛之會成果落地,南齊民生安康。”
打開錦盒,裡麵是套泛黃的《南齊經義集》,書頁雖有磨損卻打理乾淨,扉頁貼著英國公親筆紙條。
【願藍星民生理念與南齊典籍共生,此冊贈怡紅院,盼以文脈護民生。】
時念接過孤本,想起此前柳儒緒要求加“世家捐贈”字樣的模樣,再看如今英國公的賀禮與附信,心裡釋然。
她對管家躬身:
“替我謝過國公爺,這孤本怡紅院定會妥善保管,讓藍星理念與南齊典籍相輔相成。”
南齊帝聞言點頭。
民生才是文脈根基,沒有百姓的好日子,再厚的典籍也隻是空殼。
晨光升高,落在成果冊扉頁,“民生無界,共赴大同”的禦批與十二國簽名相映,如一幅跨越地域的民生畫卷。
此時盛京西街的青石板,被使臣車馬的馬蹄踏得細碎。
怡紅院門口停滿各國車馬,每輛車旁都有忙碌身影。
使臣們正小心裝車從怡紅院帶回的“民生種子”,晨露混著離彆的暖意,倒無幾分傷感。
時念穿月白旗袍站在院門口清點,晚晴捧《使臣辭行清單》逐條核對。
巴圖攥著裝曲譜的牛皮袋湊過來。
他見素心過來,提著袋子笑:
“素心姑娘,這曲譜我收好了,回去教草原牧民唱,唱錯了明年再來學!”
素心點頭,又遞過布包:
“首領,這是稻種試種說明,按這個種……”
巴圖小心把布包塞進懷裡:“草原陽光足,定能種活!稻子熟了,我給怡紅院送新米!”
隨後,時念讓晚晴把《藍星詩詞民生注》分給使臣。
給安泰的書,“乘風破浪會有時”旁寫著“安泰漁民可……應對台風”;
給高麗使臣的“書山有路勤為徑”旁,附了怡紅院贈書模式流程表……
每本書扉頁都貼著對應國名,紅筆標注的“詩詞+民生案例”,成了最實在的離彆贈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