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嬸湊過來,眼眶泛紅:“阿念,這可是陛下親封的名號!”
“咱們今兒得好好慶祝熱鬨!”
阿福也跟著附和:
“念姐,我把文博者的牌子刻在講堂門口,讓來聽課的百姓都知道,這是陛下認可的民生講堂!”
時念笑著搖頭:“不用刻意慶祝,咱們把講堂辦好,讓百姓學到真東西,才是正事。”
她轉向晚晴,遞過剛改好的章程。
“你按這個跟各州府書坊對接,第一期講堂先在泉州、永州開。”
晚晴翻開章程,清淺一笑。
“念姐,這樣既能幫百姓,又能讓寒門學子有出路,真是再好不過了!”
太監看著這一幕,忍不住感慨:
“咱家在宮裡這麼多年,少見像時老板這樣,得了冊封還隻想著百姓的。”
他又叮囑了幾句“陛下盼著講堂早日開課”,便帶著錦衣衛返程。
馬蹄聲漸漸遠去,院中的熱鬨卻沒散。
時念走到院角柳樹下,望著剛掛起的“藍星民生講堂”木牌。
這木牌沒有鍍金、沒有雕花,隻是塊普通杉木板,卻比任何官印都讓她踏實。
她要的從不是權力加持,而是能自由地把藍星的民生道理,傳給更多普通人。
“念姐,泉州府周大人派人送消息來了!”
大東拿著字條跑過來,眼裡滿是興奮:
“周大人說,泉州漁民聽說要設民生講堂,都想報名當講師!”
時念接過字條,上麵是周大人的親筆。
泉州消息來得快,她並不意外。
想來是南齊帝那邊暗中通了氣,讓各州府早做準備,她沒多深究,隻對阿福道。
“你跟周大人對接,先把講堂模型做出來。”
吳嬸在一旁笑著道:
“往後咱們怡紅院不光能唱戲、賣書,還能教百姓過日子,這才是真積德呢!”
晨霧徹底散去,陽光落在聖旨上,也落在眾人笑臉上。
時念咬了口芝麻餅,甜香漫過舌尖,心裡卻盤算著更遠的事。
永州讀書角要加講堂,青州寒門學子要編策論教材,泉州漁民要學貿易知識。
這“文博者”的名號不是榮譽,是責任,是讓民生之理紮根南齊每一寸土地的新起點。
她抬頭望向遠處的盛京皇宮,輕聲道:
“陛下,您給的不是官階,是幫百姓的機會,民女定不會辜負。”
風卷著槐花香掠過,像是回應,也像是為這即將鋪開的民生新篇,送上最溫柔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