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念躬身,聲音輕顫:
“蘇家冤屈早昭雪了,於烈唐明伏法。”
“我把藍星文化帶來南齊,編了……”
她目光掃過蘇家所有人的靈位,又道:
“阿福和暖夏生了兒子,叫時民安,盼著民生安穩。”
“這是他的畫像,虎頭虎腦的,以後我教他讀藍星詩詞、懂民生道理,讓他像你們當年一樣,做幫百姓的人。”
陳阿牛站在旁,雖然不知道那個沒有名字的靈位是誰的,但想來一定是時念非常重要的人。
他叩響房門,聽到時念的聲音這才走進去。
把同款海魚木雕放在供桌旁,他道:
“老爺、老夫人,我是阿牛。”
“當年你們護著泉州漁民,現在我們沒丟臉……”
院外傳來腳步聲,是李睿。
“阿念,我來晚了。”
時念搖了搖頭,“本就不是什麼大事,姨父你已經做了許多了。”
李睿笑了笑,隻是那笑容卻有些苦澀。
時念拿起靈位旁邊的書信,見蘇婉娟秀字跡:
【阿昭,若日後阿念長大,定要讓她做自在人……】
眼淚落在紙頁上,她輕聲道:
“婉姨的心願,女兒做到了。”
李睿指正廳兩側空房:
“周大人跟我商量過,這舊宅空著可惜,不如改成泉州民生講堂。”
“左邊放藍星書籍,右邊當講堂,讓漁民、寒門學子來聽課,也算圓了蘇婉想做夫子的願。”
時念點點頭。
蘇家舊宅不該隻是私人宅邸,該像父母當年守護漁民那樣,以另一種方式守護泉州民生。
她走進空房,陽光透過窗欞灑下光斑。
“好!左邊放《藍星故事集》和漁貿手冊,右邊擺青石凳,讓陳阿牛當第一批講師,講公平交易的事。”
陳阿牛立刻點頭,搓著手:“多謝小小姐,我一定好好做!”
三日後,泉州民生講堂正式開課。
第一批學員是三十個泉州漁民,擠在右邊房間裡,青石凳不夠坐,有人搬來木墩子,連門口都站滿了人。
陳阿牛站在台前,舉著炭筆寫字的木板,聲音洪亮:
“我們以前……”
漁民們聽得認真,有個老漁民忍不住問:“阿牛,我們想跟北徐做買賣,咋對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