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牛立刻拿出漁貿手冊,翻到“北徐對接流程”頁。
“咱們有民生貿易署,周大人會幫忙聯係,你們隻管把魚收好,保準不虧!”
時念坐在角落,看著台上從容講解的陳阿牛、台下專注聽講的漁民,又望向正廳裡父母的靈位,嘴角不自覺上揚。
蘇家舊宅沒有荒廢,反而成了守護民生的港灣;
原主父母的冤屈得以昭雪,他們護民的精神也以另一種方式傳承。
這或許就是對蘇家最好的告慰。
李睿走到她身邊:
“婉娘當年總說,蘇家的人從不是為了自己的富貴,而是為了泉州的百姓。”
“現在你做到了。”
時念點頭,目光掃過講堂裡的藍星書籍、漁民手中的漁貿手冊,還有窗外天井裡盛放的刺桐花。
海風拂過,葉片輕輕晃動,像是蘇家所有人的溫柔回應。
春末的怡紅院被槐花香裹得格外溫柔,簷角紅燈籠換了新的“民生安”紋樣。
戲台旁木架上,阿福新做的“十二國貿易模型”引著孩童們圍看。
每個微縮人偶都鮮活生動,正是這一年民生成果的縮影。
吳嬸望著院裡來來往往的人,忍不住跟身邊的嬰寧感慨:
“這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
“文盛之會剛過那會兒,誰能想到十二國百姓能跟咱們做買賣,窮苦出身的娃也能有書讀呢?”
嬰寧點頭道:
“昨兒永州書坊的老周來,說他們那兒的入學率比去年提了五成,還有三個學子中舉了。”
而書房裡麵。
喬章林臉上滿是笑意,對著時念道:
“念姐,陛下準了咱們的提議,科舉策論裡民生案例占比三成,以後寒門學子寫策論,再也不用隻啃空泛經義了!”
時念正整理贈書反饋,接過章程一看,朱筆寫的“策論需含民生實例,如漁貿、贈書、治水等”格外醒目。
她忍不住笑了:“這樣王思哲他們的路能更寬些。”
提到王思哲,喬章林嘴角的笑意擴大。
“思哲兄現在在青州當差,上個月遞了奏疏,說要在青州每個鄉設藍星讀書角,陛下還誇他懂民生呢!”
院外傳來大力的聲音:“念姐!”
“北徐的漁船到了,這次運了八百斤帶魚,比上次多三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