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銀杏巷綠意盎然,老銀杏樹的枝葉長得愈發繁茂,濃密的樹蔭幾乎覆蓋了半條巷子。林夕和晨光每天都在畫室忙碌,孩子們的畫作已經貼滿了“銀杏巷生活牆”,五彩斑斕的畫麵讓整個畫室充滿了生機。
這天早上,林夕剛到畫室,就接到了沐傾城的視頻電話。屏幕裡的沐傾城穿著休閒的白色襯衫,背景是一間擺滿老建築模型的工作室。“林夕,老周教授今天就到銀杏巷了,他已經到火車站了,你們記得去接一下。”沐傾城笑著說,“老周教授是老建築保護領域的權威,他對你們的‘光影回廊’設計很感興趣,這次來肯定能給你們不少幫助。”
林夕連忙點頭:“放心吧,我們已經準備好去接他了。”掛了電話,她轉身對正在整理健康檔案的晨光說:“教授今天到,我們收拾一下,現在就去火車站。”晨光放下手裡的文件,拿起外套:“早就準備好了,走吧。”
兩人趕到火車站時,正好看到一位頭發花白、戴著金絲眼鏡的老人站在出站口,手裡提著一個舊皮箱,正四處張望。林夕走上前,輕聲問:“請問是周教授嗎?我是林夕。”老人轉過身,笑著點頭:“我是周明遠,你就是那個設計‘光影回廊’的小姑娘吧?果然年輕有為。”
回程的路上,周教授不停地詢問銀杏巷的曆史和改造情況。林夕耐心地講解著,從老巷的建築風格到“光影回廊”的設計理念,再到居民們對老巷的感情,一一細說。周教授聽得很認真,時不時點頭,還拿出筆記本記錄著:“老建築的保護,不僅要保留它的外觀,更要傳承它承載的文化和情感,你們做得很好。”
回到銀杏巷,居民們早就聽說了周教授要來的消息,都在巷口等候。王奶奶提著一籃新鮮的桃子,走到周教授麵前:“教授,一路辛苦了,吃個桃子解解渴。”李叔也熱情地說:“教授,要是不嫌棄,今天就到我家吃飯,我給您做拿手的紅燒肉。”周教授看著熱情的居民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謝謝大家,不用麻煩了,我這次來主要是想好好看看銀杏巷的老建築。”
下午,林夕和晨光陪著周教授在老巷裡考察。周教授沿著青石板路慢慢走著,不時停下來觀察老建築的牆體、門窗和屋頂,還拿出卷尺測量尺寸。走到“光影回廊”時,他停下腳步,仔細看著門樓的雕花和玻璃幕牆的銜接:“這個設計很巧妙,既保留了老門樓的曆史感,又融入了現代元素,讓老建築重新煥發了生機。”
他轉身對林夕說:“不過,我發現門樓的部分牆體有輕微的風化現象,雖然現在不明顯,但時間長了可能會影響建築的穩定性。還有玻璃幕牆的密封膠,經過風吹日曬,容易老化,需要定期檢查和更換。”林夕認真地記著周教授的建議,心裡暗暗佩服他的專業。
考察到巷尾時,周教授突然被一間破舊的小房子吸引。房子的門窗都已經損壞,牆體上爬滿了爬山虎,看起來已經很久沒人居住了。“這間房子有些特彆。”周教授走到房子前,仔細觀察著牆體的磚塊,“從磚塊的樣式和牆體的結構來看,這房子的年代可能比其他建築更久遠。”
林夕和晨光對視一眼,他們之前改造老巷時,因為這間房子破損嚴重,又找不到主人,就暫時沒有進行修繕。“周教授,您是說這間房子有特殊的曆史價值嗎?”晨光問道。周教授點點頭:“很有可能,你們有沒有找到關於這間房子的曆史資料?”
林夕搖了搖頭:“我們問過巷裡的老居民,他們也不太清楚這間房子的來曆,隻知道很多年前就沒人住了。”周教授若有所思地說:“這樣吧,明天我帶一些專業的檢測工具過來,對房子的牆體和地基進行檢測,說不定能發現一些線索。”
第二天一早,周教授就帶著檢測工具來到了銀杏巷。居民們聽說要檢測巷尾的老房子,都好奇地圍了過來。周教授和助手小心翼翼地對房子的牆體進行檢測,還在地基周圍挖掘了一小塊區域。
中午時分,周教授的助手突然大喊:“教授,您快來看!”大家連忙圍過去,隻見助手從地基的土壤裡挖出了一塊小小的青花瓷片,瓷片上還殘留著精美的花紋。周教授拿起瓷片,仔細觀察著:“這是清代中期的青花瓷片,看這個花紋,應該是當時比較名貴的瓷器。”
這個發現讓大家都很興奮。王奶奶湊過來說:“難怪我小時候總聽我奶奶說,巷尾的老房子以前是個大戶人家住的,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敗落了。”李叔也說:“我小時候還在那房子周圍撿到過一些舊銅錢,當時以為是普通的玩意兒,就隨手扔了。”
周教授笑著說:“這就對了,從青花瓷片和大家的描述來看,這間房子很可能在清代就存在了,而且居住者的身份不一般。如果能找到更多的曆史遺跡,說不定能讓銀杏巷的曆史價值提升一個檔次。”
接下來的幾天,周教授帶領著林夕、晨光和一些熱心的居民,對巷尾的老房子進行了更深入的考察。他們在房子的牆體裡發現了一些保存完好的木構件,上麵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在院子的角落裡,還挖出了一個破舊的木箱,裡麵裝著一些舊書信和賬本。
林夕和晨光仔細整理著這些書信和賬本,從上麵的文字中,他們了解到這間房子的主人姓蘇,是清代的一位文人,曾經在這裡教書育人,還資助過不少貧困的學子。後來因為戰亂,蘇家後人被迫離開,房子就逐漸荒廢了。
“沒想到銀杏巷還有這麼一段曆史。”林夕感慨地說,“我們一定要好好修繕這間房子,讓它重新恢複往日的樣子。”周教授點點頭:“我會幫你們製定詳細的修繕方案,儘量保留房子的原始風貌,同時保證建築的安全性。”
考察結束那天,周教授把一份厚厚的修繕方案交給了林夕和晨光。“這份方案裡詳細說明了修繕的步驟和需要注意的事項,你們可以參考一下。”他笑著說,“這次來銀杏巷,我收獲很大,不僅看到了優秀的老建築保護案例,還發現了這麼有價值的曆史遺跡。”
居民們特意為周教授舉辦了一場送彆宴。宴會上,王奶奶端著酒杯,對周教授說:“教授,謝謝您為我們銀杏巷做的一切,以後您一定要常來看看。”周教授舉起酒杯:“一定,我很期待看到修繕後的老房子,也很期待銀杏巷的未來。”
送走周教授後,林夕和晨光站在巷尾的老房子前,看著手裡的修繕方案,心裡充滿了期待。“我們一定要把這間房子修繕好,讓它成為銀杏巷的又一個亮點。”林夕說。晨光握住她的手:“會的,我們一起努力,讓銀杏巷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夕陽西下,金色的陽光灑在老房子的牆體上,仿佛為它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芒。林夕和晨光相視而笑,他們知道,守護老巷的路還很長,但隻要有彼此的陪伴,有居民們的支持,他們就有信心讓銀杏巷永遠保持著這份獨特的魅力,讓這裡的故事永遠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