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把最後一筆淡赭色落在畫布右下角時,晨光正好穿過畫室的玻璃窗,在畫紙上投下一道細長的光斑。畫布上,銀杏巷的春日晨景正緩緩舒展——老槐樹抽出嫩黃的新葉,青石板路上還沾著昨夜的露珠,巷口的石桌上擺著王奶奶剛蒸好的槐花糕,蒸騰的熱氣化作朦朧的白霧,裹著淡淡的花香飄向遠方。
“喵~”雪團從窗台上跳下來,輕輕蹭了蹭她的褲腿。它的爪子沾了點窗外飄進來的柳絮,在地板上留下幾個小小的白印,像撒了把碎棉絮。林夕放下畫筆,彎腰把它抱起來,指尖觸到它溫熱的肚皮,能感覺到它平穩的呼吸。
“剛畫完春天,你就來捧場啦。”她笑著撓了撓雪團的下巴,目光又落回畫布上。自從上次巷口的熱鬨過後,她就決定創作一組《銀杏巷四季》係列畫作。這半個月來,她每天都泡在畫室裡,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筆下的巷子也跟著從抽芽的春日,慢慢長出了盛夏的濃蔭。
正想著要不要去巷口看看李爺爺他們,畫室的門突然被輕輕敲響。“小夕在家嗎?”是陳老板的聲音,還帶著點小心翼翼的試探。
林夕抱著雪團走過去開門,就看見陳老板站在門口,手裡捧著一摞泛黃的舊相冊,鼻梁上的眼鏡滑到了鼻尖,顯得有些滑稽。“陳老板,您怎麼來了?快進來坐。”
“不坐了不坐了,”陳老板擺了擺手,把相冊遞到她手裡,“我整理書店倉庫的時候,翻到了這些老照片,都是二十多年前拍的銀杏巷。想著你在畫四季,說不定能給你當個參考,就趕緊送過來了。”
林夕接過相冊,指尖觸到粗糙的封麵,心裡一陣溫熱。她翻開第一頁,一張黑白照片立刻吸引了她的目光——照片裡的老槐樹比現在粗壯許多,枝椏上掛著幾個褪色的紅燈籠,樹下站著幾個穿著舊棉襖的孩子,正舉著糖葫蘆笑。照片的右下角寫著日期,是1998年的冬天。
“這張照片裡的孩子,有幾個現在還住在巷子裡呢。”陳老板湊過來看了一眼,語氣裡滿是感慨,“你看這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就是現在巷尾開裁縫鋪的張姐。那時候她才這麼高,天天追著男孩子跑。”
林夕一邊翻著相冊,一邊聽陳老板講照片裡的故事。有盛夏時節鄰居們在槐樹下擺涼席下棋的場景,有秋天大家一起打銀杏果的畫麵,還有冬日裡巷口堆著的大雪人,雪人臉上還貼著兩片紅紅的楓葉當眼睛。每一張照片都帶著歲月的痕跡,卻又滿是鮮活的生活氣息。
“謝謝您陳老板,這些照片對我太有用了。”林夕合上冊子,心裡已經有了新的創作靈感。她原本打算隻畫巷子裡的景致,現在卻想把這些老故事也融進畫裡,讓《銀杏巷四季》不僅有景,還有人情。
陳老板笑著說:“能幫上你就好。對了,李爺爺讓我轉告你,今晚巷口要煮綠豆湯,讓你彆忘了過去喝。”
“好,我一定去。”林夕點點頭,送陳老板到門口時,正好看見王奶奶提著竹籃從巷口走來。竹籃裡裝著新鮮的青菜,葉子上還沾著水珠,一看就是剛從菜園裡摘的。
“小夕,快嘗嘗我剛摘的櫻桃!”王奶奶看見她,立刻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紙包,裡麵裝著紅彤彤的櫻桃,顆顆飽滿,看著就甜。“我家後院的櫻桃樹今年結得特彆多,特意給你留了點,洗乾淨就能吃。”
林夕接過紙包,櫻桃的果香撲麵而來。她拿出一顆放進嘴裡,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開,帶著陽光的味道。“真甜,謝謝王奶奶。”
“甜就多吃點。”王奶奶笑著拍了拍她的手,目光落在畫室裡的畫布上,“你這畫的是咱們巷口吧?畫得真像,連石桌上的紋路都畫出來了。”
“還在琢磨呢,剛陳老板送了些老照片過來,我想參考著加點過去的元素。”林夕把相冊拿給王奶奶看,指著一張秋天的照片說,“您看這張,大家一起打銀杏果的樣子,我想把這個場景畫進秋天的畫裡。”
王奶奶看著照片,眼睛一下子亮了:“這張照片我記得!那時候你李爺爺還年輕,爬樹可快了,一下子就爬到樹頂,搖得滿樹銀杏果往下掉。我們在樹下鋪著布,撿得手都軟了。”她頓了頓,又說,“要是你想畫這個場景,我明天可以帶你去後院看看,那棵老銀杏樹還在呢,就是比以前粗了不少。”
“真的嗎?那太好了!”林夕心裡一陣激動。她之前畫銀杏,都是參考巷口的老槐樹,還沒見過專門的銀杏樹,現在有機會去看,肯定能讓畫作更真實。
當天下午,林夕就跟著王奶奶去了她的後院。推開斑駁的木門,一棵高大的銀杏樹立刻映入眼簾。樹乾粗壯得需要兩個人才能合抱,枝椏向四周伸展,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把整個後院都罩在樹蔭裡。陽光透過葉子的縫隙灑下來,在地上形成點點光斑,風一吹,葉子沙沙作響,像是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這棵樹有四十多年了,是我剛嫁過來的時候,和我家老頭子一起種的。”王奶奶伸手摸了摸樹乾,語氣裡滿是溫柔,“每年秋天,葉子黃了的時候,整個院子都是金黃金黃的,可好看了。”
林夕繞著銀杏樹走了一圈,仔細觀察著樹乾的紋路、葉子的形狀,還拿出手機拍了很多照片。她甚至蹲下身,撿起幾片落在地上的枯葉,小心翼翼地夾進筆記本裡,想著以後畫秋天的時候,可以參考枯葉的顏色和紋理。
“你看,這樹乾上還有個小疤痕。”王奶奶指著樹乾上一處凹陷的地方說,“以前有個調皮的孩子爬樹,不小心把樹枝折斷了,後來就留下了這個疤。現在想想,都過去二十多年了。”
林夕摸了摸那個疤痕,粗糙的觸感讓她心裡泛起一陣漣漪。她突然覺得,這棵樹就像銀杏巷的見證者,它看著孩子們長大,看著鄰居們老去,看著巷子裡的一磚一瓦慢慢變化,卻始終靜靜地站在這裡,守護著這片土地。
從王奶奶家回來後,林夕立刻投入到創作中。她把老照片裡的元素和自己觀察到的細節結合起來,重新修改了《銀杏巷四季》的草圖。在春天的畫裡,她加了幾個孩子在槐樹下追蝴蝶的場景;在夏天的畫裡,她畫了鄰居們在巷口擺涼席下棋,張嬸還端著一碗綠豆湯給大家分;在秋天的畫裡,她重點描繪了大家打銀杏果的畫麵,李爺爺站在梯子上搖樹枝,王奶奶和其他鄰居在樹下撿果子,孩子們則圍著布兜,興奮地數著裡麵的銀杏果;在冬天的畫裡,她畫了巷口的大雪人,雪人的旁邊還放著幾個孩子的玩具,石桌上擺著一碗熱乎的餛飩,冒著騰騰的熱氣。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巷口傳來李爺爺的吆喝聲:“小夕,綠豆湯煮好啦,快出來喝!”
林夕放下畫筆,伸了個懶腰,才發現自己已經畫了一下午。她走到巷口時,看見石桌上已經擺好了幾個大碗,裡麵盛著碧綠的綠豆湯,上麵還飄著幾顆紅色的枸杞。李爺爺正拿著勺子,給圍過來的孩子們分湯。
“小夕來啦,快坐!”李爺爺看見她,立刻給她盛了一碗綠豆湯,“剛煮好的,還熱乎著呢,快嘗嘗。”
林夕接過碗,綠豆的清香撲鼻而來。她喝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嘴裡散開,帶著淡淡的涼意,瞬間驅散了一下午的疲憊。“真好喝,李爺爺您的手藝越來越好了。”
“好喝就多喝點,鍋裡還有很多。”李爺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對了,我聽王奶奶說,你在畫咱們巷子裡的老故事?”
“嗯,”林夕點點頭,“我想把大家的故事都畫進畫裡,讓更多人知道咱們銀杏巷的溫暖。”
“好啊好啊!”李爺爺激動地拍了拍手,“要是需要我幫忙,你儘管說。比如打銀杏果的場景,我還能給你演示演示,保證跟以前一模一樣。”
周圍的鄰居們也紛紛附和,有的說可以給她講巷子裡的老笑話,有的說可以幫她找過去的老物件當參考,還有的孩子說可以當她的模特,讓她畫進畫裡。
林夕看著眼前熱鬨的場景,心裡滿是感動。她知道,自己筆下的《銀杏巷四季》,不僅僅是一組畫作,更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這些鄰居的感激,對這段溫暖歲月的銘記。
接下來的幾天,林夕的創作越來越順利。她常常在巷子裡穿梭,收集各種素材——有時會坐在陳老板的書店裡,聽他講過去的故事;有時會跟著李爺爺去巷尾的菜園,看他種蔬菜;有時會和孩子們一起在槐樹下玩耍,感受他們的快樂。每一次觀察,每一次傾聽,都讓她的畫作更加豐滿,更加有溫度。
這天下午,林夕正在畫室裡修改冬天的畫作,突然聽見巷口傳來一陣熱鬨的喧嘩聲。她放下畫筆走出去,就看見幾個穿著西裝的人站在巷口,手裡拿著相機,正在拍照。其中一個穿著米色風衣的女人,正和李爺爺說著什麼。
“小夕,你快來!”李爺爺看見她,立刻朝她招手,“這位是市美術館的劉館長,她說看到了你之前畫展的作品,想來看看咱們銀杏巷。”
林夕心裡一驚,連忙走過去。劉館長笑著伸出手:“林夕老師,我是劉梅。上次你的畫展我去看了,你的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特彆打動人。這次聽說你在創作一組關於銀杏巷的畫作,就特意過來看看。”
“劉館長您好,您太客氣了。”林夕連忙握手,心裡有些緊張,又有些期待。
劉梅跟著林夕走進畫室,當她看到《銀杏巷四季》的草圖時,眼睛一下子亮了。“這組作品太驚豔了!”她指著秋天的草圖說,“你把鄰裡之間的互動畫得這麼生動,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溫情,這正是現在很多藝術作品缺少的東西。”
她又走到春天的畫布前,仔細看著上麵的細節:“你看這槐樹下的孩子,他們的表情多真實,連衣服上的小補丁都畫出來了。這種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太難得了。”
林夕聽著劉梅的評價,心裡既開心又激動。她向劉梅介紹了創作這組作品的靈感,還有銀杏巷鄰居們對她的幫助。劉梅聽完後,感慨地說:“銀杏巷真是個充滿愛的地方,也難怪你能畫出這麼溫暖的作品。我有個想法,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您請說。”林夕連忙說。
“我們美術館下個月要舉辦一場‘城市記憶’主題展覽,我想邀請你把《銀杏巷四季》係列作品參展。”劉梅看著她,眼神裡滿是期待,“這組作品不僅能展現你個人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更多人了解到城市角落裡的這些溫暖故事,我相信一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林夕愣住了,她從來沒想過自己的作品能走進市美術館。她看著劉梅真誠的眼神,又想起了銀杏巷的鄰居們,想起了那些老照片裡的故事,心裡突然湧起一股勇氣。“我願意!謝謝您,劉館長。”
“太好了!”劉梅高興地說,“那我們回去後就給你發邀請函,你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也可以隨時跟我們聯係。”
送走劉梅後,林夕站在畫室裡,看著眼前的《銀杏巷四季》,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她知道,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機會,更是向大家展示銀杏巷的機會。她要把這組畫創作得更好,讓每一個看到畫作的人,都能感受到銀杏巷的溫暖,感受到鄰裡之間的愛。
傍晚時分,林夕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巷子裡的鄰居們。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李爺爺特意放了一掛小鞭炮,王奶奶則煮了一大鍋餃子,說是要慶祝一下。巷口又恢複了往日的熱鬨,孩子們圍著林夕,嘰嘰喳喳地問美術館是什麼樣子,大人們則討論著到時候要一起去看展覽。
林夕看著眼前的景象,突然覺得,自己畫的不是畫,而是銀杏巷的歲月,是鄰裡之間的溫情,是那些藏在時光裡的,最珍貴的幸福。她拿起畫筆,在冬天的畫布上,又添了一筆溫暖的紅色——那是巷口的紅燈籠,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
夜色漸深,畫室裡的燈光依舊亮著。林夕坐在畫布前,手裡握著畫筆,心裡充滿了力量。她知道,接下來的日子會很忙碌,但她也相信,隻要有銀杏巷的鄰居們在,有這份溫暖的愛在,她一定能完成這組作品,把銀杏巷的故事,把這份溫暖,帶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