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元走出大殿後,伏壽站在原地,靜靜地聽著殿外監視內侍與她低聲交談了幾句,然後一切複歸於平靜。
她知道,第一份摻了毒的“蜜糖”,已經被送了出去。
果不其然,傍晚時分,丞相府送來的例行賞賜裡,多了一套精裝的《道德經》和《莊子》。送東西的內侍還特意傳話,說丞相聽聞娘娘潛心黃老,清靜無為,深感欣慰,特尋來善本,以供娘娘品讀。
劉協看著那兩本書,眼神複雜,既有對曹操洞察人心的忌憚,又有對伏壽神機妙算的佩服。
“梓童,他信了。”劉協壓低聲音,語氣中難掩興奮。
“不,他隻是願意暫時相信。”伏壽的目光落在書頁上,嘴角卻噙著一絲冷意,“一個頂級的獵手,在不確定獵物的全部底牌前,會很有耐心。他送來的不是書,而是一份新的試卷。他要看我們,是不是真的會按照‘清靜無為’的劇本演下去。”
接下來的日子,伏壽便真的成了一個“道係皇後”。她每日與劉協談玄論道,研讀經文,臉上那股銳氣與鋒芒被一種衝淡平和所取代,仿佛真的從一場生死大劫中頓悟,看破了紅塵。
隻有在夜深人靜,通過書頁上的指尖交流時,他們才暴露出真正的意圖。
這夜,伏壽的手指在《山海經》的一幅“西王母”圖上點了點,然後指向了“外援”兩個字。
劉協的眉頭瞬間鎖緊。外援,他們最大的外援,便是皇後的父親,國丈伏完。但也正是這個外援,讓他最為擔心。
“衣帶詔”事敗後,伏完因國丈身份僥幸逃過一劫,但也被曹操嚴密監視。劉協深知自己這位嶽父的性格——忠誠有餘,謀略不足。他剛直,卻也衝動。如今看到女兒在宮中轉危為安,以他的性子,怕是又要按捺不住,在外麵搞些串聯的小動作。
在曹操的天羅地網下,這無異於自取滅亡,甚至會再次牽連到他們。
“嶽父大人……性情剛烈,朕恐其輕舉妄動。”劉協憂心忡忡地說道。
“所以,我們必須在他行動之前,給他套上‘韁繩’。”伏壽的眼神堅定,“而且,還要讓他心甘情願地被我們牽著走。”
調教“豬隊友”,是任何項目成功前都必須完成的關鍵一步。
可如何聯係?長秋宮是座孤島,信件根本送不出去。
伏壽早已想好了對策。她將目光投向了即將到來的冬至。
冬至是亞歲,乃國之大典。即便他們是傀儡帝後,祭祀祖先的禮儀也不可廢。這不僅是曹操維係“尊奉漢室”這塊遮羞布的需要,更是伏壽能與外界溝通的唯一機會。
祭祀需要采買特定的禮器、供品,需要與宗正、太常等機構溝通。這其中,有無數可以操作的縫隙。
她找到了黃遷。
“黃令監,冬至祭祀的采買,往年是由何人負責?”伏壽開門見山。
“回娘娘的話,”黃遷愈發恭敬,“此類大典,采買由少府監總領,但具體到一些零散物件,比如特定產地的香燭、祭酒,都是外包給相熟的宮外商戶。老奴的那個侄子,便與其中幾家有些來往。”
“很好。”伏壽從袖中取出一卷紮好的細細竹簡,遞了過去,“本宮寫了一份采買清單,指明了幾樣物件的樣式和產地。你讓你的侄子,務必親手將這份‘清單’,交到城南‘伏氏米行’的掌櫃手中。”
伏氏米行,是國丈伏完名下最不起眼的一處產業,也是他用來秘密聯絡舊部的據點之一。
黃遷接過竹簡,隻覺得它重逾千斤。他知道,這絕不是什麼采買清單,而是皇後遞向宮外的第一道密令。他沒有多問,隻是重重叩首:“老奴遵命,萬死不辭!”
三日後,國丈府。
書房內,伏完正焦躁地來回踱步。他年近五十,須發已有些花白,但精神矍鑠,眉宇間一股不屈的忠憤之氣。
一個心腹管家匆匆走入,將一卷竹簡呈上。
“老爺,米行那邊傳來的,說是宮裡一位黃姓采買的親戚送來的,指名要的祭品單子。”
“祭品單子?”伏完皺眉接過,他知道這其中必有蹊蹺。
他緩緩展開竹簡,映入眼簾的,卻並非什麼物件列表,而是一篇她聞所未聞的奇怪文章。
文章的標題是:四個醒目的大字,“閱後即焚”,《關於伏氏家族資產重組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分析報告》。
伏完愣住了。
他耐著性子往下看,越看越是心驚。
一、核心資產盤點:
1.無形資產:國丈身份,忠漢清名。此為我族立身之本,市場認可度高,但極易受係統性風險衝擊,導致價值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