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第一期節目僅僅25分鐘的時長,第二期節目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李禮可以點評得更加細致而全麵。
黃毛扮演者章雨帶有“毛邊感”的表演,張長林扮演者王彥輝在荒誕中表現出的深不見底自成一體的功力,老太太略略哽咽但情緒克製的述說……李禮依次向觀眾們進行了分析。
除此之外,李禮又介紹了很多觀眾的一個共同的困惑——電影中,yin度街頭出現的兩尊神像。
這兩尊神像分彆是濕婆和迦梨,夫妻關係,掌握死亡與重生的神靈,代表著毀滅與重生。
當程勇再次踏入印du購買藥物的時候,偶然在煙霧繚繞中見到若隱若現的兩尊神像,他開始逐漸剝離掉凡俗之心,精神得以升華。
這是影片的升華部分,但極大多數觀眾在這個地方完全糊塗了。
李禮點評電影的特點在今天這期節目中展露無遺,他不會僅僅站在一個視角思考問題,他會站在患者角度,也會站在藥企角度,更會單純地從電影藝術上進行分析。
多維度多視角地點評影片,立求儘量公正客觀,這是一位成熟而優秀的影評人應有的表現。
但可惜的是,華國這樣的影評人並不多見,尤其在電視平台上,關於《我不是藥神》的影評,幾乎難見批評的聲音,全是一味的肯定和讚揚。
《我不是藥神》沒人否認是一部極其出色的國產佳作,但並不可能沒有任何缺陷,但很多專業影評人選擇視而不見。
當影評節目害怕引起爭議而處處顧慮的時候,那影評節目便難見客觀。
電視內:
“這部瑕不掩瑜的電影,以小編淺薄之見,評分應該在8分左右,影片極其優秀,但距離神作尚有些許差距。豆芽近百萬人累計評分達到9.1分,坦率地講有些偏高。
評分偏高的原因隻有一個,觀眾們忍爛片忍得太久了,在爛片如雲的華語影片市場裡,橫空出世的《我不是藥神》絕無對手,顯得是那麼的鶴立雞群,熠熠生輝!
考慮到國內影片市場的現狀,《藥神》的巨大影響力,以及對國產電影意義之重大,打到9.1的高分也並不為過。
《我不是藥神》成本7500萬,累計票房31個億。我想將這份卓越的成績轉告給所有爛片:其實,站著,也是可以賺到錢的。”
屏幕背後,無數觀眾一片會心大笑,果不其然,什麼時候都不忘吐槽一下爛片。
《我不是藥神》實在太火了,基本上電影觀眾都看過,李禮的點評大家是能聽懂的,能跟著李禮的思路進行重新分析的。
但至於觀眾們同不同意李禮的觀點,那就沒法強求了,因為,首先沒有任何一種觀點是絕對正確的,其次,任何一種觀點都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讚同。
但正因為有爭議,有不同思想的碰撞,人,才並不單調而富有智慧。
但是,接下來的《我是植物人》和《天狗》的影評,屏幕背後無數觀眾N臉懵逼:
“《我是植物人》?《天狗》?什麼片子啊,沒聽過啊!”
“沒聽過的影片評什麼評啊,完全聽不懂啊,大哥!”
“您倒是評價下《大鬨天竺》啊,我還等著你罵它呢!”
“《天狗》倒是正在上映,但也沒明星啊!”
……
電視中:
“《天狗》這部影片,題材相當敏感,電影講述了殘疾軍人李天狗被組織作為護林員派到山村保護山林,與惡霸展開的一係列抗爭……
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中極其難得的極具力度的農村現實主義力作,寓意和故事關係處理得含蓄而飽有張力。
人物塑造成功,人性挖掘非常精彩,故事折射出來的當年某些地區鄉村的社會現實非常真實……
……正序倒敘互相穿插而並不雜亂,剪輯整體完成度尚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