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可汗大點兵二)
現在的徐州可不是後世的那個徐州市,現在的徐州包括後世安徽省東北部和江蘇省長江以北,北麵還包括後世山東省的臨沂以南東到大海邊的港口城市連雲港和鹽城。石虎這個征兵詔書可是把整個兩淮地區的大部分青壯男丁都征光了。
一想到此處,李文疆有些理解石虎的用意了,哪有什麼征討江南的戰事。估計是石虎為了防止東晉朝廷進攻長江以北地區,所以在東晉京師建康的正北麵造成一個大麵積的無人區。一旦,東晉舉兵北伐,從京師建康出發,過了長江以後就會發現一個南北長達近五百裡的無人區,全部是老弱病殘,沒有一個青壯,征不到兵,找不到糧食。怪不得說東晉後來幾次北伐都功能功敗垂成,即使最遠占據中原洛陽,也隻是曇花一現,後繼乏力。後期甚至不從建康出兵,反而舍近求遠從湖北和四川那邊直接進軍關中呢。長達幾百裡的無人區,古代糟糕的後勤運輸,還有這些擅長馬背上作戰的匈奴人的騷擾。前線怎麼可能安心作戰呢,不發生軍隊潰敗就不錯了。
前秦的苻堅率兵南下,想要統一天下,滅掉東晉這個漢人朝廷,不也是在淮河的一個支流淝水戰敗嗎。苻堅軍號稱八十萬,即使不到八十萬,最少也有三十萬,而且大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怎麼可能因為一個‘草木皆兵’就全軍潰散。估計可能就是後勤出了問題。想到如此種種,李文疆歎息一聲,這個石虎還真是狠毒啊。
李文疆抬頭看著這紛紛攘攘的院子裡,雙手一抬說道:“各位鄉親,且聽我一言”。院子裡頓時安靜下來,都看著站在院中間的李文疆,希望李文疆能拿個主意。
李文疆向院內的人群拱了拱手說道:“各位鄉親,不僅是你們,就是我李文疆家也是需要要五丁取二,四丁取其二,三丁取一。應征當兵有可能會死去,但是逃脫更是不能活。既然躲不掉,還有一個月時間,不如各位趕緊回去給家裡的子弟備好乾糧,縫好征衣。也好使自家子弟不會挨餓受凍。”李文疆好勸歹勸才把這些鄉親給勸走了。
待李家院子裡的鄉親都走了,李父趕緊走到李文疆前。抓住李文疆的手說道:“老大,怎麼咱家還需要有人去當兵,你不是孝廉嗎?”
李文疆看著李父那焦急的神情說道:“就連縣令家的公子都免不了這兵役,我一個小小的孝廉有什麼辦法呢?”
站在一旁的李母原本還存一些希望,自家老大是官家人,應該能免了兵役,沒想到李文疆這麼一說,看樣子是逃不掉的了,兒是娘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啊。李母瞬間眼淚就掉了下來,哭道:“這可怎麼辦呀,戰場兵凶戰危,我的本家二叔就是一去不複返的,自從應了兵役,一走就是二十年,死不見人,活不見屍的”說著說著,李母嚎啕大哭,李父也蹲在牆角默默的擦眼淚。
李文疆沒有辦法,隻得安慰道:“娘,爹,不要傷心了,再說兒子從小就讀書習武,不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在疆場立下戰功,乾出一番事業嗎?指不定兒子還能為娘搏出一個誥命呢。”
李文虎和李文凱也紛紛勸說道:“就是,爹,娘,不用擔心,我們三兄弟從小練武,去當兵肯定能乾出一番事業的。再說了,大哥還是個孝廉,肯定不能去當個大頭兵,指不定還是軍官呢,有大哥照顧,我也有可能也弄個官當當。”
“就是,就是,爹娘,這是好事,有啥好擔心的,就算戰死沙場,也是天意難為。”老三說道。
“呸,呸,呸,臭小子說什麼呢?這種話怎麼可以亂說,快摸著木頭呸兩口。”李母怒眼看向老三。
老三不得已,摸著木頭呸了兩口。
李母看著這懂事的三兄弟,大懷安慰,可是不知想到什麼,又是一陣為難傷心,說道:“如今老二的腿還沒好利索呢,也隻有委屈老三你和你大哥去當兵了。”
老三李文凱無所謂的擺了擺手說道:“娘你放心,就是你不說,兒子也要和大哥一起去。”
老二李文虎阻止道:“老三說甚胡話,我是你二哥,怎麼能讓你去呢?不行。”
李文疆說道:“還是老三和我去吧,老二你的腿雖然平常走路還行,但跑起來你就使不上力了。再說,娘也說了,戰場兵凶戰危,彆到時因為腿沒好利索遇到危險躲不掉就完了”
老三也勸說道:“就是,二哥你就彆和我爭了,再說你比我和大哥都會乾農活,你在家還能好好幫爹乾好地裡的農活”
老二見如此,於是說道:“唉,大哥三弟,那就辛苦你們了。”
李文疆拍了拍老二的肩膀說道:“好了,都是兄弟,乾嘛要分彼此呢。”
老三說道:“就是,二哥沒關係的,其實我也想上戰場建功立業,再說我們是親兄弟。”
一旁流淚傷心的李父李母看到這一幕也是破涕為笑。李母傷心完事之後開始琢磨給兩個即將要出征的兒子準備幾套衣服才行。說乾就乾,她立即叫上李父套上牛車去鎮裡一趟,扯上幾塊好布料。兩人甚至連午飯都沒吃,拿上幾張餅就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文疆看著遠去的老兩口無奈搖頭笑了笑。一直到星星灑滿了天空,李父李母趕著牛車疲憊的回到了家。一到家剛喝口水的李父就迫不及待的說道:“老大你可不知道,鎮上到處是有子弟參軍的家庭購買布匹,兵器,乾糧之類的,我和你娘還是因為布莊劉掌櫃看在你是孝廉公的份上才賣給咱們的兩匹布呢。”
李母也點頭道:“真是造孽呀,到處都是給自家子弟買出征用品的,連鎮上隻打農具菜刀的孫鐵匠都被逼得打造長刀長槍之類的,我聽說都排隊到了一個月之後了,價錢比平時都貴了三倍,還是絡繹不絕的。就連平時無問津的破銅爛鐵都有人出高價搶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