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疾病有陰陽之分,脈象同樣也有陰陽之彆。脈象與病症陰陽順應,就預示著病情向好,為吉;脈象與病症陰陽相反,即為逆,往往預示病情凶險。從這裡以下到“其死可測”這一句,總共二十七節內容,詳細地分彆論述了某種病症見到什麼樣的脈象為吉,見到什麼樣的脈象為凶。
中風患者的脈象,以浮遲為好,若見到堅大急疾的脈象,其病情凶險就可想而知了。
【注釋】中風多因正氣虧虛,脈絡空虛,風邪乘虛入中。此時虛證見到浮遲這種相對和緩的虛脈,是脈象與病情相符,為順象。如果反而見到堅大急疾這種強硬、快速的脈象,與中風本虛標實且以虛為主的病情相悖,屬於逆象,患者很難有生機。
傷寒熱病,脈象以浮洪為宜,若見到沉微澀小的脈象,病症與脈象相反,必然凶險。發汗之後脈象平靜,身體涼爽則病情安穩;發汗後脈象躁動,熱反而加重,病情必然難治。陽證見到陰脈,生命必定危險;陰證見到陽脈,雖然病情困重但並無大礙。
【注釋】這一節都是在論述傷寒病症脈象的順逆情況。傷寒熱病在傳變入裡階段,屬於熱證,脈象以浮洪這種陽脈為吉,因為浮洪脈反映熱邪在表或在陽分,與熱病之陽證相符;若見到沉、微、澀、小這些陰脈,與熱病陽證不符,所以病情凶險。發汗之後,邪氣解除,脈象就應當平靜,身體也應涼爽,如果脈象躁動,熱反而加重,這就是所謂的汗出之後熱並沒有因汗而衰減,稱為“陰陽交”,這種情況病情必定難以治療。陽證本應見陽脈,若見到沉、澀、細、微、弱、遲等陰脈,脈象與病症相反,生命必定危險;陰證本應見陰脈,若見到浮、大、數、動、洪、滑等陽脈,在其他病症中多為忌諱,但唯獨在傷寒病中,這是陰寒之邪有還陽的趨勢,是病情將要解除的脈象,所以即使病情看起來困重,對生命也沒有太大危害。
勞倦損傷脾臟,脈象應當虛弱,若自汗出而脈象躁動,必死無疑。
【注釋】過度勞累、疲倦會損傷脾臟,此時脈象虛弱,是與勞倦傷脾後正氣虧虛的情況相順應的,屬於正常脈象。但如果出現自汗,且脈象反而躁動疾速,這就與正氣虧虛的病情相悖,屬於逆象,這種情況下患者很難存活。
瘧疾的脈象本應是弦脈,弦而遲緩多為寒證,弦而數急多為熱證,若見到代脈或散脈則病情凶險。
【注釋】瘧疾是一種以寒熱往來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弦脈是少陽經的脈象。少陽經主司半表半裡,凡出現寒熱往來這類病症,大多與少陽經處於半表半裡的位置有關,所以瘧疾的脈象自然應該呈現弦象。脈象遲緩多提示寒邪盛,脈象數急多提示熱邪盛,這是符合常理的。如果出現代脈或散脈,說明邪氣還沒有解除,而正氣已經衰弱,生命就難以維持了。
泄瀉下痢,脈象沉小滑弱為順,若脈象實大浮數,且伴有發熱,病情就很不好。
【注釋】泄瀉和下痢多因裡氣虛弱所致,此時適宜見到沉小滑弱這類脈象,表明正氣雖虛但邪氣不盛,與裡虛的病情相順應,屬於順象。如果反而見到實大浮數這類脈象,多提示邪氣亢盛,這樣身體必然會發熱,從而形成凶險的證候。
嘔吐反胃,脈象浮滑者病情向好,脈象沉數細澀,且伴有結腸症狀的會死亡。
【注釋】嘔吐和反胃的病症,多是由於脾虛且體內有痰飲所致。浮脈主虛,滑脈主痰,所以浮滑脈象與脾虛有痰的病情相符,屬於順脈,因此說病情向好。若脈象呈現沉數細澀,沉脈主裡,數脈主熱,細澀脈提示氣少液枯,這樣會導致腸道津液乾涸,糞便乾結如羊屎狀,即結腸,此時病情危重,難以救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霍亂的證候,見到代脈不必驚訝,若出現舌卷縮、陰囊內縮,脈象厥伏不見,那就很危險了。
【注釋】對於霍亂病症的診斷,以陽脈為好。若見到代脈,這是因為霍亂發作時,人體清濁之氣一時混亂,導致脈氣不能接續,並非是必死的脈象。但如果脈象伏而不見,四肢厥冷逆冷,舌頭卷縮,陰囊內縮,這表明陰寒之氣極其強盛,就會出現令人擔憂的病變,病情十分凶險。
咳嗽的脈象大多為浮脈,若脈象浮而濡軟則容易治療,若脈象沉伏且緊,那麼死期就快要到了。
【注釋】咳嗽是肺部的疾病,肺主皮毛,居於高位,與外界相通,所以咳嗽之病脈象以浮為宜,說明病在表淺部位。如果脈象不僅浮,還兼見濡軟之象,濡軟脈常提示病邪漸退,正氣漸複,所以這種情況疾病容易治愈。而若脈象沉伏,說明病邪深入;緊脈主寒主痛,多提示邪氣盛。此時沉伏與緊的脈象與肺臟疾病本應有的浮脈相反,表明病情深重,所以患者離死期不遠了。
喘息時抬肩,脈象浮滑是順證,脈象沉澀且四肢寒冷,這絕對是逆證。
【注釋】陽喘大多屬實,多由風邪與痰邪阻滯氣道所致,浮脈主表主風,滑脈主痰,所以脈象浮滑與陽喘因風痰阻滯的病機相符,因此為順證。陰喘大多屬虛,多因寒邪內盛與正氣虛弱導致,沉脈主裡主寒,澀脈主氣血運行不暢,若同時伴有四肢寒冷,說明陽氣虛弱且寒邪較重,這些都與陰喘虛證的本質相悖,所以均為難以治愈的逆症。
火熱之證,脈象洪數是適宜的,若脈象微弱無神,說明正氣與根基已經脫離。
【注釋】火熱之症,體內陽熱亢盛,洪脈主熱,脈來盛大;數脈主熱,一息脈來五六至。所以熱證見到洪數脈,是脈象與病症相互對應,為正常表現。若見到微弱的脈象,熱症本應陽熱亢盛,脈象卻微弱無力,這表明病症與脈象相反,說明正氣極度虛弱,根基已脫離,此時藥物已經難以發揮作用,病情十分危急。
骨蒸發熱,脈象數而虛弱,若發熱時脈象澀小,必然會危及生命。
【注釋】骨蒸發熱,多是由於腎水不足,不能製約陽氣,導致虛火上炎。數脈主熱,虛脈主正氣虛弱,所以數而虛弱的脈象與骨蒸發熱因腎陰虛而虛火亢盛的病機相符,是正常的脈象表現。若出現澀小的脈象,發熱本應脈數有力,而現在脈象反而澀小,即所謂的“發熱脈靜”,表明正氣極度虛弱,氣血運行不暢,這種情況病情嚴重,難以救治。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