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心法要訣2-9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四診心法要訣2-9(1 / 1)

六氣客氣主病歌

若少陰君火司天,熱氣下臨大地。人體肺氣會受其影響而向上逆行,易引發肺與心相關的病症。在泉之氣為陽明燥金,燥氣行於地,肝臟會相應生病。由於司天的熱與在泉的燥相互交加,民眾就會因此患病。常見症狀包括氣喘、咳嗽、咯血、便血,還會有寒熱往來,頻繁出現鼻塞、噴嚏、流涕,皮膚生瘡瘍,眼睛紅赤,咽喉乾燥、腫痛,以及胸脅部、心口處疼痛,令人痛苦呻吟。

【注釋】上文是對主運和主氣致病的總體論述,此處則詳細闡述六氣中客氣單獨所主的病症。少陰君火司天的年份,是子午年甲子、甲午、丙子、丙午、戊子、戊午、庚子、庚午、壬子、壬午)。火氣下臨,金畏懼火,所以肺氣上逆從而引發肺和心的病症。隻要是少陰司天,那麼陽明燥金就在泉,所以燥氣行於大地而使肝臟發病。由此可知,燥熱相互交加時,百姓所患的氣喘咳嗽、血液向上溢出、向下泄瀉、寒熱往來、鼻塞、噴嚏、流涕、皮膚生瘡瘍、眼睛紅赤、咽喉乾燥腫痛、心痛、脅痛等,都是這一情況下的病症表現。

當太陰濕土司天之時,濕氣下臨大地。人體腎氣會受其影響而上逆,容易引發腎及腎所主陰分的病症。此時,在泉之氣為太陽寒水,寒邪行於地,會導致心和脾發病。寒濕兩種邪氣相互交攻,在人體內外泛濫。百姓患病多表現為身體沉重,足背浮腫,出現霍亂,胃脘部痞塞脹滿,腹部膨脹,四肢厥冷,筋脈拘急,腳下疼痛,少腹及腰部疼痛,身體轉動艱難。

【注釋】太陰濕土司天的年份,為醜未年乙醜、乙未、丁醜、丁未、己醜、己未、辛醜、辛未、癸醜、癸未)。濕氣下臨,水畏懼濕,所以腎氣上逆,進而引發腎及腎所主陰分的病症。隻要是太陰司天,那麼太陽寒水就在泉,所以寒邪行於地,會致使心和脾發病。由此可知,寒濕在人體內外交相侵襲,百姓所患身體沉重、足背浮腫、霍亂、胃脘痞滿、腹部脹滿、四肢厥冷拘急、腳下疼痛、少腹疼痛、腰部疼痛且難以轉動等病症,都是這種情況下的表現。

若少陽相火司天,火氣下臨大地。肺金之氣受其影響而向上逆行,這是因為火能克製金,形成火刑金的局麵。此時,厥陰風木在泉,風氣行於地,肝木之氣偏勝。之所以出現風火為災的情況,皆是由此所致。百姓患病,多表現為體內有熱,咳嗽、咯血,眼睛紅赤,咽喉痹痛,耳聾、眩暈、目昏,皮膚生瘡瘍,心痛,肌肉瞤動、抽搐,頭目昏冒,甚至突然死亡。突然死亡的原因,可類比為臣下冒犯君主,火氣太過,病情凶險。

【注釋】少陽相火司天的年份,是寅申年甲寅、甲申、丙寅、丙申、戊寅、戊申、庚寅、庚申、壬寅、壬申)。火氣下臨,金畏懼火,所以肺氣上逆,進而引發肺臟的病症。隻要是少陽司天,厥陰風木就在泉,因此風氣行於大地,木氣偏勝,病症就會出現在肝臟。由此可知,風火釀成災害時,百姓出現體內有熱、咳嗽咯血、眼睛紅赤、咽喉痹痛、耳聾眩暈目昏、皮膚生瘡瘍、心痛、肌肉瞤動抽搐、頭目昏冒等,都是這類病症的表現。至於突然死亡的情況,是因為在三之氣時,客氣相火加臨於主氣君火之上,就如同臣下冒犯君主,火勢過盛,病情急劇惡化,所以導致暴死。

當陽明燥金司天,燥氣下臨大地。肝氣會受其影響而上逆,從而引發肝臟及筋脈相關病症。此時少陰君火在泉,熱氣行於地,心肺會受到損害。清燥之氣與風熱之邪相互交侵人體。百姓患病,常見症狀有寒熱往來、咳嗽、呼吸急促、胸部悶塞,身體震顫、筋脈痿軟無力伸展,心情煩悶抑鬱、脅肋部及心口處熱痛,眼睛疼痛、目眥發紅,小便呈淺紅色。

【注釋】陽明燥金司天的年份,是卯酉年乙卯、乙酉、丁卯、丁酉、己卯、己酉、辛卯、辛酉、癸卯、癸酉)。燥氣下臨,木畏懼燥,所以肝氣上逆,致使肝臟與筋脈發病。隻要是陽明司天,少陰君火就在泉,所以熱氣行於大地,會使心肺發病。由此可知,清燥之氣與風熱之邪相互交侵時,百姓所患寒熱並見且咳嗽、胸部鬱悶脹滿、身體振搖擺動、筋脈痿軟無力、心情煩悶抑鬱不能舒展、兩脅及心中熱痛、眼睛疼痛目眥發紅、小便呈絳色等,都是這類病症的表現。

若太陽寒水司天,寒邪下臨大地。心氣會受其影響而上逆,容易引發血脈與心臟的病症。此時太陰濕土在泉,濕氣行於地,脾臟及肌肉會發病。寒、濕、熱之邪在體內的變化,需深入探究。百姓患病,起初多為寒邪直中臟腑,最終反而會出現發熱症狀。還容易患上癰疽,以及火邪鬱滯的病症。會出現皮膚麻木、肌肉不仁,足部痿軟無力,泄瀉如水樣、腹部脹滿、水腫等症狀,這些都源於濕氣為患。

【注釋】太陽寒水司天的年份,是辰戌年甲辰、甲戌、丙辰、丙戌、戊辰、戊戌、庚辰、庚戌、壬辰、壬戌)。寒邪下臨,火畏懼寒,所以心氣上逆,導致心與血脈發病。隻要是太陽司天,太陰濕土就在泉,所以濕氣行於大地,致使脾臟與肌肉發病。由此可知,寒、濕、熱三種邪氣相互交合,百姓患病起初表現為寒邪直中臟腑,最終反而會轉化為熱症,像癰疽以及各種火邪鬱滯的病症,皮膚麻木沉重,肌肉因頑麻而不能隨意運動、感覺喪失,足部痿軟無力,出現濕邪所致的泄瀉、腹部脹滿、身體水腫等,都是這類病症的表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厥陰風木司天,風氣下臨大地。脾氣會受其影響而上逆,從而引發脾臟相關病症。此時少陽相火在泉,火氣行於地,冬天會呈現溫暖之象。風、火、寒、濕等邪氣共同作用,致使百姓患病。耳鳴、頭目眩暈等屬於風邪致病的表現。還會出現胸脅部支撐脹滿、腸鳴頻繁、完穀不化的泄瀉。身體沉重,飲食減少,肌肉痿軟無力。溫熱疫病成為災害,則是火氣太過所致。

【注釋】厥陰風木司天的年份,是巳亥年己巳、己亥、辛巳、辛亥、癸巳、癸亥、乙巳、乙亥、丁巳、丁亥)。風氣下臨,土畏懼風,所以脾氣上逆,進而使脾臟發病。隻要是厥陰司天,少陽相火就在泉,所以火氣行於大地,氣候呈現溫暖之態。由此可知,風、火、寒、濕等邪氣相互夾雜,百姓患病出現耳聾、身體振顫搖擺、頭目眩暈、腹部脹滿、腸鳴、完穀不化的泄瀉、身體沉重、進食減少、肌肉消瘦等,都是這類病症的表現。

運氣當審常變歌

若不能洞悉天地自然規律的常規與變化,就會錯誤地認為氣運與實際情況不相符。隻有先認識到那些既定不變的常理,進而再仔細審視其中並非固定不變的變化情形,如此,無論麵對成百上千複雜多樣的病症,關鍵都在於從時令節氣、地理環境變化等因素中去探尋根源。倘若領悟了其中關鍵要點,那麼一句話便能說清病症緣由;要是沒有領會其中要旨,就會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中迷失,頭緒萬千卻不得要領。

【注釋】近代的醫生們,都聲稱五運六氣與年份實際情況不相符,因而擱置不學習研究,這是因為他們未能透徹理解天地自然規律的常規與變化。時令的常規表現,比如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一天之中的常規變化,是早晨涼爽,中午炎熱,傍晚溫和,夜晚寒冷。時令的變化情況則是,春天不溫暖,夏天不炎熱,暑天不悶熱,秋天不涼爽,冬天不寒冷。一天之中的變化情形有,早晨溫暖,中午寒冷,傍晚涼爽,夜晚炎熱。學醫之人若想通曉常規與變化的規律,首先應當認識固定不變的主運、主氣以及客氣的原理,其次要仔細審察那些並非固定、突然出現的變化情況,如此之後就能明白,成百上千複雜混合的邪氣致病,全都無法脫離時令節氣、地理環境變化的規律。即便有時看似與五運六氣理論不相符,也應當仔細審察究竟與何時的時令、何種地理環境變化、何種病症表現相同,然後參照那個時候、那種變化、那種病症來進行治療,這樣才不會出現差錯。這就是領悟關鍵要點後,一句話便能概括清楚的道理。作為醫生,怎能不在運氣學說上多下功夫、用心留意呢?

附衝陽諸脈穴位

這些穴位皆是人體重要腧穴。

衝陽穴,位於足背部,距足背上五寸之處,離陷穀穴二寸,在骨間可觸及動脈搏動。其為足陽明胃經原穴,對胃氣盛衰等相關病症診斷與治療意義重大。

太淵穴,處於手掌後側內側,在橫紋頭處的動脈之中。此乃手太陰肺經之原穴、輸穴,又為八會穴之脈會,對肺係疾病、脈管病症等多有調治作用。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五分處,於跟骨之上的動脈所在凹陷之中。它是足少陰腎經原穴,關乎腎臟精氣,常用於腎臟及腎經相關疾病。

太衝穴,位於足大趾本節後二寸的凹陷處,此處動脈搏動應手可感。該穴為足厥陰肝經原穴,對肝臟及肝經循行部位疾病有重要調治功效。

神門穴,於手掌後側銳骨端的凹陷之中。是手少陰心經原穴,主要用於調治心係及神誌方麵病症。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武道烙印:我的功法能自動修煉 長生迷霧 這是規則怪談啊,讓我多子多福? 我在民國當靈異偵探 甲方的春天 廢鐵輪回:開局氣炸全網 凡道仙緣 庶民不配當狀元?她爺是開國帝師 撿來的後娘,您的嫁妝有點多 執魔仇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