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苓桂術甘湯、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桂枝去芍加苓術,苓桂術甘去棗薑,茯苓甘草生薑桂,加棗除薑大棗湯。
【注釋】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其藥物組成就是桂枝、甘草、生薑、大棗、茯苓、白術。依照這個方劑減去大棗和生薑,就是苓桂術甘湯。茯苓甘草湯,藥物組成為茯苓、甘草、桂枝、生薑,依照這個方劑加大棗並減少生薑的用量,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葛根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葛根桂枝加麻葛,合麻桂麻各半湯,桂二麻一麻減半,桂二越一桂倍方。
【注釋】葛根湯的組成,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再加入麻黃和葛根。桂枝麻黃各半湯,是將桂枝湯與麻黃湯這兩個方劑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桂枝二麻黃一湯,是把桂枝湯與劑量減少一半的麻黃湯進行合方。桂枝二越婢一湯,是把越婢湯與劑量增加一倍的桂枝湯進行合方。
麻黃湯、大青龍湯、越婢湯、越婢加附子湯、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麻桂甘草杏,加膏薑棗大青龍,越婢大青減桂杏,加附加半風水清。
【注釋】麻黃湯由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組成。在麻黃湯原方基礎上加入石膏、生薑、大棗,就叫做大青龍湯。在大青龍湯的基礎上減去桂枝、杏仁,名為越婢湯,可治療風水病出現肌膚發熱的情況。如果患者是陽虛且怕冷,在越婢湯基礎上加附子,叫做越婢加附子湯。若患者伴有氣喘咳嗽、氣逆上衝,在越婢湯基礎上加半夏,叫做越婢加半夏湯。臨床應用時應當清楚辨彆症狀,從而準確地進行治療。
麻黃加術湯、三拗湯、麻杏石甘湯
麻黃加術風濕痛,三拗去桂喘寒風,加膏麻杏石甘劑,外寒內熱喘收功。
【注釋】麻黃加術湯,就是在麻黃湯的基礎上加入白術,它主要用於治療風濕之邪在表所導致的身體疼痛。麻黃湯去掉其中的桂枝,就稱為三拗湯,此方可治療風寒之邪在表且實證,同時伴有氣喘的病症。
三拗湯加石膏,名麻杏石甘湯,治內熱表寒,無汗而喘。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減辛加草甘草方,兩感太陽少陰證,能發表水裡寒涼。
【注釋】麻黃附子細辛湯,就是由麻黃、附子、細辛這三味藥組成。去掉細辛,加入甘草,就叫做麻黃附子甘草湯。這兩個方劑不僅能夠治療太陽經與少陰經同時感受邪氣,出現體表有熱、體內有寒的病症,而且還能治療因太陽經與少陰經同病,體表有水濕、體內有寒邪所導致的水腫病症。
小青龍湯、附子湯、真武湯
桂芍乾薑辛半味,麻黃甘草小青龍,附子術附參苓芍,真武無參有薑生。
【注釋】小青龍湯由桂枝、白芍、乾薑、細辛、半夏、五味子、麻黃、甘草組成。附子湯由白術、附子、人參、茯苓、白芍組成。真武湯是在附子湯的基礎上,去掉人參,再加入生薑組成。
乾薑附子湯、白通湯、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四逆湯、通脈四逆湯、茯苓四逆湯、理中湯、桂枝人參湯、附子理中湯、治中湯
薑附加蔥白通劑,更加尿膽治格陽,加草四逆蔥通脈,加參茯苓四逆方。理中參術乾薑草,加桂桂枝人參湯。加附名曰附子理,加入青陳治中湯。
【注釋】由乾薑、附子組成的方劑,叫做乾薑附子湯。在這個方劑基礎上加蔥白,叫做白通湯;若再加入人尿、豬膽汁,就叫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在乾薑附子湯基礎上加甘草,稱為四逆湯;在四逆湯基礎上再加蔥白,叫做通脈四逆湯。在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入人參、茯苓,名為茯苓四逆湯,此方能溫中利水。由人參、白術、乾薑、甘草組成的方劑,叫做理中湯。在理中湯基礎上加桂枝,名為桂枝人參湯。在理中湯基礎上加附子,名為附子理中湯。在理中湯基礎上加青皮、陳皮,名為治中湯,該方有溫中理氣的功效。
五苓散、春澤湯、五苓甘露飲、蒼附五苓散、茵陳五苓散、胃苓湯
五苓停水尿不利,內蓄膀胱外太陽,二苓澤術桂分用,虛渴加參春澤湯,甘露寒水膏滑入,蒼附內寒附子蒼,茵陳發黃小便澀,食瀉合胃胃苓方。
【注釋】五苓散由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組成。它用於治療水液停蓄導致的小便不利、小腹脹滿,此為水液內蓄於膀胱之症。若不兼有太陽經所主的頭痛、怕冷、發熱、自汗等表證,就不用桂枝而改用肉桂,所以說桂枝和肉桂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彆選用。治療各種虛證伴有口渴,加入人參,此方劑就名為春澤湯。
若要治療水液停蓄且體內有熱的情況,加入寒水石、滑石、石膏,方劑名為五苓甘露飲。治療水液停蓄且體內有寒,加入附子、蒼術,方劑名為蒼附五苓散。治療體內有瘀血且濕熱內盛,小便不利、身體發黃,加入茵陳,方劑名為茵陳五苓散。治療水液停蓄、傷食導致的泄瀉,與平胃散合用,方劑名為胃苓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梔子豉湯、梔子甘草豉湯、梔子生薑豉湯、枳實梔子豉湯、枳實梔子豉加大黃湯、梔子乾薑湯、梔子厚樸湯
梔鼓加草加生薑,枳實梔豉加大黃,去豉梔子乾薑入,枳樸梔子厚樸湯。
【注釋】由梔子和淡豆豉組成的方劑,叫做梔子豉湯。在此方基礎上加甘草,就稱為梔子甘草豉湯;加生薑,則稱為梔子生薑豉湯;加枳實,名為枳實梔子豉湯。在枳實梔子豉湯的基礎上再加大黃,叫做枳實梔子豉加大黃湯。去掉梔子豉湯中的豆豉,加入乾薑,叫做梔子乾薑湯。去掉豆豉,加入枳實和厚樸,叫做梔子厚樸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梔子柏皮湯、茵陳蒿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梓皮杏草棗生薑,梔子柏皮茵陳草,茵陳蒿湯茵梔黃。
【注釋】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由麻黃、連翹、赤小豆、生梓白皮、杏仁、甘草、大棗、生薑組成。要是沒有梓白皮,可用茵陳來代替。梔子柏皮湯,由梔子、黃柏、甘草組成,這個方劑按理應當還有茵陳。茵陳蒿湯,由茵陳、梔子、大黃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