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痹
周痹的患病部位固定,疼痛沒有停歇的時候,疼痛部位不會左右移動,而是上下傳導。症狀類似中風導致的偏廢,隻在手或足出現問題,不過沒有口眼歪斜的情況,卻伴有疼痛。
【注釋】周痹的症狀,有的表現為疼痛,有的出現腫脹,患病部位可能在手,也可能在足,患病部位固定,疼痛持續不停。病情有時從上向下發展,有時從下向上蔓延,不像眾痹那樣疼痛有停歇的時候,且疼痛部位左右移動、四處流走。周痹的症狀,可能出現在兩隻手,或者兩隻腳,又或者隻在手或足,有時會像中風一樣出現肢體偏廢、麻木不仁、不能活動的情況,但不會出現口眼歪斜,身體會有疼痛感。
痹病生死症
痹病如果發生在筋骨,疼痛很難消除,因為病邪侵入較深;若停留在皮膚脈絡,就比較容易治愈,因其受邪較淺。痹病遷延日久,病邪向內傳入與之相應的臟腑,就會形成五臟的痹病。如果患者身體虛弱,邪氣深入臟腑,就很難治療,大多會危及生命;如果患者臟腑堅實,能夠抵禦邪氣,病邪無法深入,又返回體表,就相對容易治療,大多能夠康複。
【注釋】當痹病影響到筋骨,表明邪氣侵入人體的程度較深,所以疼痛持續時間長且難以治愈。而痹病僅涉及皮膚脈絡時,意味著邪氣侵入較淺,故而容易治療。通常,痹病曆經較長時間後,病邪會向內傳至與之對應的臟腑,進而形成五臟痹症。若患者體質虛弱,臟腑受到邪氣侵襲,治療難度大大多死亡;若患者臟腑功能強盛,能夠抵抗邪氣,邪氣無法深入臟腑,反而返回體表,那麼治療相對容易,康複的可能性較大。例如,某人長期患有皮痹,再次受到外邪侵襲,按常理病邪會內傳至肺,引發肺痹。若此人沒有出現胸滿煩悶、氣喘咳嗽等肺痹症狀,這說明其肺臟功能強盛,能夠抵禦邪氣。其他臟腑出現痹病時,也可參照這種方法進行判斷。
痹入臟腑症
肺痹會出現煩悶脹滿、氣喘咳嗽;腎痹可見腹部脹滿,臀部代替足跟行走困難),脊柱代替頭部身體佝僂);脾痹表現為嘔吐、胃脘部痞硬、肢體懈怠無力;心痹有心煩、心悸、時發歎息、恐懼;肝痹有頻繁飲水、夜間臥睡易驚;腸痹存在飲水多、便秘與腹瀉交替;胞痹會小腹膀胱處按之如熱湯澆灼般疼痛、小便不通、流清鼻涕。三焦之痹與膀胱相關,胃痹與大小腸相關,膽不受影響。
【注釋】長期患皮痹,又感受外邪,出現胸滿煩悶、氣喘咳嗽症狀,表明邪傳入肺,形成肺痹。長期患骨痹,再感外邪,出現腹脹,臀部代足跟,脊柱代頭部等症狀,是邪傳入腎,成為腎痹。長期患肌痹,複感外邪,有嘔吐涎沫、胃脘部痞硬、四肢懈怠症狀,是邪傳入脾,形成脾痹。長期患脈痹,又感外邪,出現心煩、心悸、咽乾、噯氣、有時恐懼症狀,是邪傳入心,形成心痹。長期患筋痹,複感外邪,有喜飲水、尿頻、夜間臥睡易驚、歎息症狀,是邪傳入肝,形成肝痹。痹病久不愈又感外邪,臟腑堅實未受邪而傳至腑,若見喜飲水、小便便秘,不腹脹就腹瀉,不腹瀉就腹脹症狀,是邪傳入大小腸,形成腸痹。若見小腹膀胱處按之如熱湯澆灼般疼痛、小便澀滯、流清鼻涕症狀,是邪傳入膀胱,形成胞痹。三焦之痹依附於膀胱,是因二者都與水道相關。胃痹依附於大小腸,是因其與傳化有關。
膽是清淨的腑,不會受到痹邪的侵襲,所以說“無憂”。
小續命湯增味五痹湯
痹虛加減小續命,痹實增味五痹湯,麻桂紅花芷葛附,虎羊芪草二防羌。
【注釋】所謂痹虛,是指體質氣虛的人患上各種痹病,適宜使用加減小續命湯。風邪占優勢的行痹,就加大防風的用量;寒邪占優勢的痛痹,就加大附子的用量;濕邪占優勢的著痹,就加大防己的用量;皮痹可加黃芪或桂枝;皮脈痹可加薑黃或者紅花;肌痹可加葛根或者白芷;筋痹可加羚羊角或者續斷;骨痹可加虎骨或者狗脊。如果有汗就減少麻黃用量,大便溏稀就減少防己用量,寒邪重就減少黃芩並加乾薑,熱邪重就減少附子並加石膏,以此進行加減治療。所謂痹實,是指氣血充實的人患上各種痹病。適宜使用增味五痹湯,該方由麻黃、桂枝、紅花、白芷、葛根、附子、虎骨、羚羊角、黃芪、甘草、防風、防己、羌活組成。對於行痹,以羌活、防風為主用藥;痛痹以麻黃、附子為主用藥;著痹以防己、羌活為主用藥;皮痹以黃芪、桂枝皮為主用藥;脈痹以紅花、桂枝為主用藥;肌痹以葛根、白芷為主用藥;筋痹以羚羊角為主用藥;骨痹以虎骨為主用藥,在五痹的基礎上增加這些藥物來治療就可以。
木通湯附子五苓散蒼術五苓散
三痹木通長流水,濕加防己風羌防,寒痹附麻分汗入,胞腸五苓附子蒼。
【注釋】三痹,指的是行痹、痛痹、著痹。治療適宜用一味木通,選用未接觸過其他水的木通二兩,加入長流水兩碗,煎至一碗,趁熱服用使身體微微出汗。若未痊愈可再次服用,以病症痊愈為標準。如果疼痛部位上下、左右遊走不定,就添加羌活、防風來祛除風邪。若疼痛極其劇烈,有汗的患者添加附子,無汗的患者添加麻黃,以此來去除寒邪。若疼痛沉重且固定難以移動,添加防己來戰勝濕邪。所應添加的藥物,用量不可超過三錢,身體虛弱的人用藥劑量都要減半服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胞痹適宜用五苓散加附子進行治療,腸痹適宜用五苓散加蒼術來治療,用以通利寒飲。五苓散的方劑在《傷寒論》相關篇章。
三痹湯獨活寄生湯
三痹十全無白術,牛秦續杜細獨防,獨活加桑除芪續,入臟乘虛久痹方。
【注釋】這裡提到的“三痹”,指的是三痹湯,該方是在十全大補湯的基礎上去掉白術,再加入牛膝、秦艽、續斷、杜仲、細辛、獨活、防風組成。“獨活”,指的是獨活寄生湯,它是依照三痹湯的藥方,加入桑寄生,並去掉黃芪、續斷而得。這些方劑都是用於治療五痹長時間不愈,邪氣乘人體虛弱之機侵入臟腑,病情遷延多日的情況,也就是調理痹病的方劑。
黃芪益氣湯
黃芪益氣虛皮痹,皮麻不知癢與疼,補中益氣加紅柏,味秋芩夏桂加冬。
【注釋】如果是因為體內氣盛而出現麻木症狀,可用小續命湯加麻黃來治療。要是由於氣虛導致麻木,則宜用黃芪益氣湯,此湯是在補中益氣湯的基礎上,添加紅花和黃柏組成。在秋季使用時可加入五味子,夏季加入黃芩,冬季加入桂枝皮。
蠲痹湯加味升陽散火湯
蠲痹冷痹身寒厥,附歸芪草桂羌防,肌熱如火名熱痹,羚犀升陽散火湯。
【注釋】蠲痹湯由附子、當歸、黃芪、炙甘草、官桂、羌活、防風組成,用於治療痹病且身體怕冷無發熱症狀,四肢冰冷的情況,這種痹病稱為冷痹。加味升陽散火湯,是在內傷門的升陽散火湯基礎上加入羚羊角、犀角,用來治療痹病且肌肉發熱像火燒一樣的病症,這種痹病叫做熱痹。
痿病總括
五種痿證都是因為肺熱而產生的,若陽明經沒有病變痿證就不會形成。肺熱會使肺葉焦枯,皮毛憔悴,進而發展為痿躄,導致不能行走。若心有熱就會引發脈痿,表現為脛部關節鬆弛無力。腎有熱會引發骨痿,致使腰脊無法抬舉。肝有熱會引發筋痿,筋脈因失去滋養而拘攣不能伸展。脾有熱會引發肉痿,出現肌肉麻木不仁且頻繁口渴的症狀。
【注釋】五痿,指的是心痿、肝痿、脾痿、肺痿、腎痿。痿證屬於燥病範疇,所以都是由肺熱所引發。陽明經,堪稱五臟六腑營養彙聚的源泉,主要負責滋養宗筋。要是陽明經沒有病症,宗筋就能得到滋潤,從而可以約束骨骼,讓關節活動自如,如此即便存在肺熱,也不會導致痿證形成。當肺熱致使肺葉焦枯,陽明經變得虛弱,津液無法正常化生,筋骨得不到滋養,皮毛憔悴萎縮,就會出現痿躄,導致無法行走。因為肺熱使得心氣也熱,從而引發脈痿,症狀為脛部關節鬆弛無力,難以支撐身體著地,這屬於肺與心同時患病。因為肺熱使得腎氣也熱,從而引發骨痿,症狀為腰脊不能挺直、抬舉,這屬於肺與腎同時患病。因為肺熱使得肝氣也熱,從而引發筋痿,症狀為筋脈失去滋養,拘攣不能伸展,這屬於肺與肝同時患病。因為肺熱使得脾氣也熱,從而引發肉痿,症狀為胃中乾燥口渴,肌肉麻木不仁,這屬於肺與脾同時患病。
痿痹辮似
痿病主要表現在足部,痹病主要在身體。兩者區彆還在於有無疼痛,隻要觀察治療痿病不用祛風藥物,就能明白它們在虛實病因上另有緣由。
【注釋】痿症與痹症,現在很多人認為是同一種病,因為它們有相似之處。然而,痿病是兩足軟弱無力且不痛,痹病是全身肢體關節疼痛。隻要看看古人治療痿病,都不使用祛風藥物,就可以知道痿病多屬虛證,痹病多屬實證,而且它們的病因有所不同。
痿病治法
痿證本屬燥病,為何要用治療濕熱的苦燥藥物呢?這是遵循經典,唯獨選取陽明經來治療。若陽明胃)沒有問題,即便有肺熱,也隻是肺患病而不會得痿症。所以可知患痿症的人,胃必定有異常。或是濕熱,或是積熱,或是濕痰,無論患病時間長短,若胃功能強壯、能正常進食,應當先仔細辨明症狀後進行攻邪治療。胃中有濕痰,就用控涎丹攻逐;有濕熱,就用小胃丹攻逐;有積熱,就用三承氣湯攻逐。這是治療胃強能食患者的方法。如果胃功能虛弱、飲食減少,表明氣血津液不足,應當先以補養脾胃為主。對於那些久病不愈、存在各種虛熱乾燥的情況,或者攻下之後的調理,都應當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才能獲得良好療效。
【注釋】痿證從屬性上來說屬於燥病,卻為何使用治療濕熱的苦味燥濕藥物呢?這是因為要遵循《內經》所記載的治法,專門從陽明胃經入手治療。所以,若胃腑沒有疾病,即便肺部有熱,也僅僅是肺部生病,而不會引發痿症。由此可知,患上痿症的人,胃腑必定存在某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濕熱、積熱或者濕痰,不管患病時間是長還是短,如果患者胃功能強盛,飲食正常,就應當首先仔細審查症狀,然後進行攻邪治療。若是胃中有濕痰,就運用控涎丹來攻逐濕痰。若存在濕熱,就使用小胃丹來攻逐濕熱。要是有積熱,就用三承氣湯來攻逐積熱。這是針對胃功能強壯且能正常進食患者的治療方法。倘若患者胃功能虛弱,飲食攝入量減少,這意味著氣血津液不足,此時應當首先以補養脾胃作為主要治療手段。對於那些患病時間長久、病情纏綿不愈,出現各種虛熱燥證的情況,或者是經過攻下治療之後的調理階段,都應當詳細審察症狀,依據具體病情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完全達到治療效果。
加味二妙湯
加味二妙濕熱痿,兩足痿軟熱難當,防己當歸川萆薢,黃柏龜板膝秦蒼。
【注釋】“熱難當”指的是兩足熱得難以忍受。“膝秦蒼”說的是牛膝、秦艽、蒼術這三味藥。
清燥湯虎潛丸十全大補湯加味金剛丸
時令濕熱清燥效,陰虛濕熱虎潛靈,久虛痿軟全金主,萆瓜牛菟杜蓯蓉。
【注釋】清燥湯在論述內傷病症的相關內容中。虎潛丸有現成的方劑。“全金主”指的是十全大補湯和加味金剛丸。久病之人氣血虛弱,治療以十全大補湯為主;若出現筋骨痿軟的症狀,則以加味金剛丸為主。加味金剛丸由萆薢、木瓜、牛膝、菟絲子、杜仲、肉蓯蓉組成。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