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心法要訣1-7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雜病心法要訣1-7(2 / 2)

【注釋】這個方劑,是由白術、茯苓、當歸、白芍、柴胡、薄荷、甘草組成。如果是肝氣有熱,依照該方加入炒梔子、丹皮,方劑就名為加味逍遙散。若肝氣滯,就加陳皮;肝氣鬱結,加撫芎、香附;肝氣鬱而化熱,加吳茱萸、炒川黃連。隻是薄荷隻適合用少許作為藥引,不適合多用。

癆瘵總括

癆瘵這種病症,若存在陰虛且體內有乾血,或者陰虛伴有積熱,就會出現骨蒸潮熱、咳嗽咳痰等症狀。患者肌膚如同鱗甲交錯般粗糙乾澀,眼睛黯黑沒有光澤。如果患者在疾病初期身體還較為健壯,或者久病但沒有泄瀉症狀,都應當首先采用攻下之法進行治療。

【注釋】長久患病的癆病被稱作瘵。“瘵”的意思是衰敗,即氣血兩方麵都衰敗。對於有陰虛且體內存在乾血,以及陰虛伴有積熱的情況,應當使用各種補陰藥物來治療。“肌膚甲錯”,說的是皮膚乾燥粗糙。“目黯黑”,指的是眼睛黯黑沒有光亮。“始健”,指疾病剛開始時患者身體還算強壯;“不瀉”,指患病時間久了但沒有泄瀉症狀,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把攻下之法作為首要的治療手段。

癆瘵治法

癆瘵患者一旦發展到出現泄瀉,就必定會死亡。如果沒有泄瀉且能夠進食,還可以承受藥物的攻伐治療,所以尚有痊愈的可能。初次使用攻下之法後,應當詳細審察熱邪的輕重、患者體質的強弱。如果熱邪嚴重且患者體質強壯,適宜服用柴胡清骨煎。如果熱邪不嚴重且患者體質虛弱,適宜服用黃芪鱉甲散。如果熱邪輕微且患者體質虛弱,適宜服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等。如果皮膚表麵發熱,就加入柴胡、胡黃連。如果感覺骨頭裡麵有熱,就添加青蒿、鱉甲。午後出現陰虛發熱,適宜服用各種補陰的丸劑、湯藥。陽虛而怕冷、身體清瘦的,適宜服用各種補陽的丸劑、湯藥。咳嗽不停的情況,參照咳嗽病症的方劑斟酌選用進行治療。出現咳嗽咯血的,適宜使用現成的方劑太平丸。

【注釋】癆瘵患者,病情發展到出現大便泄瀉,就必定難以救治。如果沒有泄瀉且能夠進食,身體還可以承受藥物治療,所以尚有治愈的機會。初次使用攻下療法之後,審察熱邪的輕重、患者體質的強弱。熱邪嚴重且患者體質強壯,適宜使用柴胡清骨煎。熱邪不嚴重且患者體質虛弱,適宜使用黃芪鱉甲散。熱邪輕微且患者體質虛弱,適宜使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等。皮膚表麵發熱,加入柴胡、胡黃連。骨頭裡麵有熱,添加青蒿、鱉甲。午後陰虛發熱,適宜使用各種補陰的丸劑、湯藥。陽虛怕冷、身體清瘦,適宜使用各種補陽的丸劑、湯藥。咳嗽不停,參照咳嗽病症的方劑斟酌選用進行治療。咳嗽咯血的,適宜使用現成的方劑太平丸。

大黃?蟲丸大黃青蒿煎傳屍將軍丸

乾血大黃?蟲治,積熱蒿黃膽便煎,癸亥腰眼灸七壯,後服傳屍將軍丸。

【注釋】大黃?蟲丸有已成型的方劑。大黃青蒿煎,是用青蒿、大黃,加上豬膽汁、童便煎熬而成。癆瘵病如果曆時很久,體內可能滋生惡蟲,患者身死之後,這種病症很容易傳染他人,甚至可能導致全家都被傳染,這種情況叫做傳屍癆。針對傳屍癆,適宜在癸亥日艾灸兩側腰眼穴位,各灸七壯,之後服用傳屍將軍丸。這個方劑記載在《丹溪心法》這本書中。

柴胡清骨散

清骨骨蒸久不痊,熱甚秦知草胡連,鱉甲青蒿柴地骨,韭白髓膽童便煎。

【注釋】這個方劑由秦艽、知母、炙甘草、胡黃連、鱉甲、青蒿、柴胡、地骨皮、韭白、豬脊髓、豬膽汁、童便組成。

黃芪鱉甲散

黃芪鱉甲虛勞熱,骨蒸晡熱渴而煩,肌肉消瘦食減少,盜汗咳嗽出血痰,生地赤芍柴秦草,知芪菀骨半苓煎,人參桂桔俱減半,鱉甲天冬桑倍添。

【注釋】該方劑由生地黃、赤芍、柴胡、秦艽、炙甘草、知母、黃芪、紫菀、地骨皮、半夏、茯苓、人參、桂枝、桔梗、鱉甲、天冬、桑白皮組成。

自汗盜汗總括

自汗是因為表陽虛而怕冷,陽實會出現蒸蒸發熱且汗出不止。盜汗屬於陰虛,需分心虛不固和火傷陰兩種情況。

【注釋】沒有緣由地出汗,稱作自汗。自汗表明表陽虛弱,出汗時就會厭惡寒冷,適宜使用後麵的方劑。如果出現像熱氣蒸騰般發熱,出汗卻不厭惡寒冷,那就是裡陽實證,適宜用調胃承氣湯瀉下。睡覺時出汗,醒來後汗就停止,這叫做盜汗。盜汗是由於陰虛導致,應當分辨是心氣虛不能固攝,還是心火灼傷陰液所引起。

黃芪六一湯玉屏風散黃芪建中湯

自汗表虛黃芪草,玉屏風散術芪防,氣虛加參陽虛附,血虛黃芪建中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注釋】黃芪六一湯,由黃芪六錢、甘草一錢組成。玉屏風散,由黃芪、白術、防風組成。這兩個方劑都用於治療表虛自汗。如果伴有氣虛症狀,可加用人參;若有陽虛症狀,可加入附子。如果患者既不惡寒,也沒有氣短的情況,那麼屬於血虛,不可使用人參、附子,此時適宜用黃芪建中湯,該方是在小建中湯的基礎上加用黃芪,小建中湯的方劑記載在傷寒相關內容裡。

當歸六黃湯酸棗仁湯

盜汗心火下傷陰,歸芪二地柏連芩,心虛酸棗芍歸地,知柏苓芪五味參。

【注釋】當歸六黃湯用於治療因心火灼傷陰液所導致的盜汗,其藥物組成是當歸、黃芩、黃連、黃柏、生地黃與熟地黃。酸棗仁湯則是治療因心氣虛不能固攝而引起的盜汗,該方由酸棗仁、當歸、白芍、生地黃、知母、黃柏、茯苓、黃芪、五味子、人參組成。

失血總括

九竅同時出血稱作大衄。鼻子出血叫鼻衄,鼻出血如泉水般湧出叫腦衄。耳朵出血叫耳衄,眼睛出血叫目衄。皮膚出血叫肌衄,牙齒出血叫齒衄,也叫牙宣。體內出血,隨涎咳出的血與脾有關,隨唾而出的血與腎有關,咯出的血與心有關,咳出的血與肺有關,嘔出的血與肝有關,吐出的血與胃有關。尿血從精竅而出,淋血從膀胱而出。便血源自大腸,吐血來自胃。

【注釋】九竅同時出血,叫做大衄。鼻子出血,稱為鼻衄。鼻出血像泉水一樣,叫做腦衄。耳朵出血,叫做耳衄。眼睛出血,叫做目衄。皮膚出血,叫做肌衄。牙齒出血,叫做齒衄,又叫做牙宣。這些都是依據出血部位來命名衄血。如果血從口中出來,那就是內衄。內衄出血時,隨涎咳出的血來自脾,隨唾而出的血來自腎,咯出的血來自心,咳出的血來自肺,嘔出的血來自肝,吐出的血來自胃。尿血從精竅流出,淋血從膀胱流出。嘔吐的區彆在於,嘔會伴有上逆漉漉的聲音,吐則沒有聲音。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萬道龍墟 美聯儲,不,我隻是美金的搬運工 午夜凶播:我在怪談世界橫著走 亂虎春秋 湖心有個小島 六魂幡?不!我本命靈寶混沌鐘 三更鼓:金陵六扇門迷案 風華書 五福臨門之柴氏貴妃 第七通幽冥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