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診總括1-1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四診總括1-1(1 / 1)

四診總括

兒科醫學從古至今都是極具難度的領域,診療上哪怕僅有毫厘的偏差,都可能導致極為嚴重的失誤。小兒氣血尚未充盛,難以依據脈象準確判斷病情,且他們神誌尚未開化,無法表述自身感受。所以隻能憑借觀察麵色來識彆病症起因,還需通過查看小兒手虎口處風、氣、命三關的情況來診斷熱寒。同時要聽其聲音來判斷病症,並結合切脈,綜合表裡、虛實等症狀進行全麵分析。

【注釋】兒科這一醫學分支,自古以來就被視為難題。這是因為小兒身體嬌弱,體質容易出現虛實變化,調理治療稍有不當,即便隻是微小的失誤,最終也可能造成極大的錯誤。所謂“氣血未充”,是指小兒的氣血還沒有充分生長充盈。“難據脈”,是說小兒脈象不固定,不能單純以脈象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神識未發”,意思是小兒懵懂無知,還不具備成熟的認知能力。“不知言”,就是小兒沒辦法清晰說出自己哪裡不舒服、有何痛苦。診斷小兒疾病,隻能依靠觀察麵部的神色形態,以此來判斷疾病產生的原因。“三關”指的是小兒手虎口部位的風關、氣關、命關,要通過觀察這三關處脈絡的形狀和顏色,來診斷疾病屬於熱症還是寒症。“聽聲”,就是聽小兒發出的聲音,依據五聲所對應的病症來輔助診斷。“審病”,是仔細觀察小兒安靜或煩躁的狀態、對事物的喜好與厭惡,以及飲食和大小便等情況。“切脈”,則是感受脈象的浮、沉、遲、數、滑、澀、大、小以及有力或無力等特征。醫生若真能將這四種診斷方法結合起來,全麵分析疾病的表裡、虛實、寒熱等狀況,那麼治療小兒疾病就能有較大的把握。

察色

想要了解小兒各種病症的根源,首先要仔細觀察他們麵部的氣色。麵部的五個部位及其對應的顏色與五臟相互呼應,內在的病症通過外在的麵色表現出來,其中的道理清晰明了。額頭對應心臟,下巴對應腎臟,鼻子對應脾臟,右腮對應肺臟,左腮對應肝臟。青色代表肝臟,赤色代表心臟,黃色代表脾臟,白色代表肺臟,黑色代表腎臟。麵色發青,多是驚風之症;麵色發紅,主火熱之病;麵色發黃,常因傷脾或傷食所致;麵色發白,表明身體虛寒;麵色發黑,多與疼痛相關,且常是凶險之兆。一般來說,麵色清晰明亮的是新病,病情較輕;麵色渾濁晦暗的是久病,病情較重。麵部各部位顏色呈現相生關係,疾病的發展較為順利;若呈現相克關係,則病情多棘手。相生時,如果小兒氣血充實,即便有外邪致病,也較易治療;相克時,若小兒久病氣血虛弱,正氣就難以支撐,治療往往困難。比如,天庭部位青暗,預示驚風將至;發紅表示體內有熱;發黑則病情難以痊愈。太陽穴處青色,主驚風,青色侵入耳部則病情凶險。印堂青色,常伴有驚瀉之症。風池在眉下,氣池在眼下,這兩處青色主驚風,紫色多有嘔吐、氣逆症狀。兩眉青色為正常,發紅則多煩躁發熱。鼻子發紅,是脾熱的表現;鼻子發黑,病情凶險。嘴唇發紅,主脾熱;發白,主脾寒。左腮發紅,表明肝經有熱;右腮發紅,說明肺熱且痰盛。承漿部位青色主驚風,黃色主嘔吐,黑色主抽搐。這些是觀察麵色診斷疾病的關鍵要點,還需要結合脈象和其他症狀一同分析,才能準確把握病症進行治療。

【注釋】診斷小兒疾病,應先從觀察其麵部氣色入手。詳細查看麵部五個部位所呈現的顏色,五臟的病症便會清晰顯現。所謂五部,即額頭對應心,下巴對應腎,鼻子對應脾,左腮對應肝,右腮對應肺。五色分彆為,青色對應肝,赤色對應心,黃色對應脾,白色對應肺,黑色對應腎。比如,小兒麵色發青,多提示患有驚風病症;麵色發紅,多是體內有火熱之邪;麵色發黃,通常是脾胃受損或飲食積滯所致;麵色發白,表明身體處於虛寒狀態;麵色發黑,常與疼痛相關,且多為病情凶險的表現。總體而言,麵色鮮明、清晰的,多為新得之病,病情相對較輕;麵色渾濁、晦暗的,多為久病,病情往往較重。麵部各部位顏色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係,相生時疾病發展相對順利。例如,脾臟有病時麵色發黃,這是脾臟的本色,如果此時見到紅色,因火能生土,所以這種情況為順;若見到青色,因木會克土,所以屬於逆,其他病症以此類推。如果小兒氣血充足,又遇到麵部顏色相生的情況,即便有外邪引發疾病,治療也相對容易。但如果小兒久病,氣血虛弱,又出現麵部顏色相克的情況,那麼正氣就難以抵禦病邪,治療常常會比較困難。像天庭部位呈現青暗色,預示著驚風即將發作;發紅則表明體內有熱;若發黑,病情往往難以治愈。太陽穴處出現青色,預示驚風,若青色蔓延至耳部,病情極為凶險。印堂部位青色,常伴有驚瀉症狀。風池在眉毛下方,氣池在眼睛下方,這兩個部位出現青色,提示驚風;若呈紫色,則多有嘔吐、氣逆症狀。兩眉部位青色屬於正常,若發紅,小兒多煩躁發熱。鼻子發紅,是脾胃有熱的表現;鼻子發黑,病情危重。嘴唇發紅,表明脾胃有熱;嘴唇發白,說明脾胃虛寒。左腮發紅,意味著肝經有熱;右腮發紅,表明肺熱且痰液較多。承漿部位青色預示驚風,黃色預示嘔吐,黑色預示抽搐。這些都是通過觀察麵色診斷疾病的重要要點,同時還需結合脈象以及其他症狀進行綜合分析,這樣才能準確把握病症,從而進行恰當的治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聽聲

診斷小兒疾病的方法之一是聆聽五聲,隻有仔細聆聽聲音並洞察其中道理,才能明晰病情。五聲與五臟相對應,五聲不協調反映出五臟的病症。心臟有病變時,聲音急促且多言笑;肺臟有病變時,聲音悲傷且音色不清;肝臟有病變時,聲音呼喊且多狂叫;脾臟有病變時,聲音如歌且音顫微弱;腎臟有病變時,聲音呻吟且悠長細弱。通過五聲,病症表現清晰可辨。小兒啼哭卻沒有眼淚,可知是腹痛;隻哭卻沒有聲音,預示即將驚厥。小兒煩躁不安,是因為心有煩熱;聲音嘶啞、重濁,是外感風寒。正氣充足時,聲音雄壯有力;正氣不足時,聲音短促、怯懦輕細。小兒多言且身體發熱,屬於陽證、腑證;懶言且身體發冷,屬於陰證、臟證。小兒狂言且煩躁不安,表明邪熱熾盛;出現譫語、神誌昏迷,說明熱邪攻心,病情凶險。聲音如鴨叫且發不出,或聲音直而無淚,都是生命垂危的表現。通過聲音能分辨病症的虛實寒熱,醫者聽聞聲音就能洞察病情,無所遺漏。

【注釋】診斷小兒疾病,在觀察麵色之後,還應當仔細聆聽他們發出的聲音。笑、呼、歌、悲、呻這五聲,分彆與心、肝、脾、肺、腎五臟相對應。當五聲不協調時,就可以知曉五臟存在病症。例如,心屬火,心臟生病時,聲音會急促且小兒喜歡嬉笑;肺屬金,肺臟生病時,聲音會悲傷,音色變得渾濁不清;肝屬木,肝臟生病時,聲音會狂躁呼喊,叫聲較多;脾屬土,脾臟生病時,聲音會如唱歌般,伴有輕微的顫抖且聲音微弱;腎屬水,腎臟生病時,聲音會如呻吟般悠長且細弱。有聲音且伴有眼淚,聲音悠長稱為哭;有聲音但沒有眼淚,聲音短促稱為啼。如果小兒隻是啼哭卻沒有眼淚,這表明其氣息不暢,多主腹痛;如果隻是哭卻沒有聲音,說明其氣息急促、心煩意亂,預示著即將發生驚厥。小兒表現出煩躁不安,是因為心經有內熱,所以躁動不寧。嗄聲指聲音嘶啞,聲重指聲音渾濁,這多是外感風寒所致。實證的情況是正氣充實,所以聲音雄壯洪亮且有力;虛證的情況是正氣虛弱,所以聲音怯懦、微弱且短促。小兒多說話且身體發熱,都屬於陽的範疇,陽主腑,所以稱為陽腑證;小兒懶於言語且身體發涼,都屬於陰的範疇,陰主臟,所以稱為陰臟症。小兒狂言亂語、煩躁不安,表明體內邪熱強盛;出現神誌昏迷、胡言亂語的症狀,是熱邪侵擾心臟,所以說病情凶險。鴨聲是指聲音像鴨子叫一樣,卡在喉嚨中且聲音嘶啞,這是氣息將絕的表現;直聲是指聲音沒有回轉且急促,這是氣息將要消散的表現,這兩種情況都屬於難以救治的病症。醫生如果真能依據這些來觀察判斷,那麼病症的表裡、臟腑、寒熱、虛實等各種情況,就都能清晰洞察,無所隱藏了。

審病

診斷小兒疾病,貴在詳細深入地探究。關鍵在於了解小兒的安靜、煩躁狀態,以及他們的需求和感受。要詢問能否進食、是否口渴,還要查看二便的調和、通暢或秘結情況。發熱無汗通常表明是表證,內熱且大便乾結則當作裡證看待。通過小兒晝夜的安靜或煩躁狀態可判斷陰陽之症,依據其對冷暖的需求能確定病症的寒熱屬性。能進食或不能進食,反映胃的強壯或虛弱;口渴與否,體現胃的乾濕狀況。大便濃稠、穢臭,是內有滯熱的表現;小便清澈不黃,則提示體內有寒。耳部、臀部、四肢發涼,可能是痘疹即將發作;手指尖發冷,往往是驚癇將要發作的征兆。肚腹熱悶意味著體內有熱,四肢厥冷表明受到寒邪侵襲。小兒眉頭緊皺、彎腰啼哭,多是腹痛的表現;耳部發熱,常與風熱有關。腹痛時需按壓腹部,根據是軟還是硬、喜按還是不喜按,來判斷病症的虛實。隻要秉持誠心,仔細分辨症狀,對症用藥,治療小兒疾病並非難事。

【注釋】小兒患病,詳細審慎地診斷至關重要。首先要詢問小兒日常的狀態,是安靜還是煩躁,有何需求和感受;其次詢問飲食情況,能否正常進食,是否口渴;接著詢問二便情況,是通暢還是秘結,如此之後,病症根源便能有所了解。例如,發熱但沒有出汗,這表明病邪在體表;體內發熱且大便乾結,說明病邪在裡。所謂“安煩”,是指如果小兒白天煩躁發熱,夜晚安靜,這是陽氣在陽分過盛,病症屬於陽證;若夜晚煩躁發熱,白天安靜,則是陽氣陷入陰分,病症屬於陰證。“苦欲”方麵,喜歡涼爽厭惡炎熱,都屬於陽病,意味著體內有熱;喜歡溫熱厭惡寒冷,都屬於陰病,說明體內有寒。胃功能強壯的小兒能夠正常進食,胃功能虛弱的則進食不佳。胃內乾燥的小兒會感到口渴,胃中濕氣重的則不口渴。至於大便濃稠、穢臭難聞,這是體內有積滯和熱邪,屬於熱證的表現;小便顏色清白不黃,是虛寒之象,屬於寒證的表現。如果小兒耳部末梢、臀部骨頭以及四肢都發涼,這是痘疹即將發作的跡象。若隻是手指尖發冷,這是驚癇即將發作的征兆。肚腹感覺熱悶,表明體內有熱;手足冰冷,提示受到寒邪侵襲。小兒無緣無故眉頭緊皺、彎腰啼哭,多是由於體內腹痛。兩耳經常發熱,多是外感風熱所致。然而對於腹痛,還應當按壓腹部,感受其軟硬程度,若喜歡被按壓,說明是虛症;若不喜歡被按壓,則為實證。想要照料好孩子、診治疾病,醫者必須秉持誠心仔細詢問,依據症狀準確用藥,如此便能藥到病除。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鬥羅:死遁歸來,修羅場裡當團寵 影帝他當眾抱走了死對頭 從十二形拳開始肉身成聖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數字化 現代曆史課,被皇帝們旁聽了 四合院:開局爆錘眾禽 靈泉空間,荒年帶娃找首長爹認親 入獄三年,歸來仍是大佬! 扶唐 哄我婚前試愛?閃婚哥哥死對頭他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