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肚臍是小兒的根基,名為神闕穴,此穴位靠近三陰經,喜溫暖、厭惡寒涼,喜乾燥、厭惡潮濕。如果斷臍完全遵循先前的正確方法,臍風又怎麼會產生呢?隻因不夠謹慎,導致水濕、風冷之邪侵入臍部,小兒必然會腹脹、臍部腫大,日夜啼哭,這就是臍風將要發作的表現,必須趕緊用驅風散治療。
倘若寒邪深入,已經形成臍風,那就應當根據所兼有的症狀來治療。比如肚腹脹大堅硬、大便不通暢,這是風邪兼實證,用黑白散主治;麵色發青、四肢冰冷,大小便不實,這是風邪兼虛證,用理中湯主治;痰涎壅盛、氣息高粗、氣喘急促,這是風邪兼痰證,用辰砂僵蠶散主治;身體壯熱、麵紅口乾,這是風邪兼熱證,用龍膽湯主治;麵色發青、嘔吐、彎腰啼哭頻繁,這是風邪兼寒證,用益脾散主治;嘴唇發青、口撮、抽搐不止,這是風邪兼驚症,用撮風散主治。如果肚臍邊緣青黑,牙關緊閉無法張開,這是內抽的表現,無法醫治,出生七天內出現臍風,同樣無法醫治。一臘就是七天,小兒出生七天時,血脈尚未凝固,疾病已經侵入臟腑,醫治也沒有益處。
驅風散
蘇葉、防風、陳皮、厚樸用薑炒製)、枳殼用麩皮炒製)、木香煨製)、僵蠶炒製)、鉤藤鉤、生甘草
以生薑為藥引,用水煎服。
方歌)臍風將作用驅風,蘇防陳樸枳香從,僵蠶鉤藤與甘草,生薑加入更靈通。
黑白散方劑見“肛門內合”部分)。
理中湯方劑見“不乳”部分)。
辰砂僵蠶散方劑見“撮口”部分)。
龍膽湯方劑見“噤口”部分)。
益脾散
白茯苓、人參、草果煨製)、木香煨製)、炙甘草、陳皮、厚樸用薑炒製)、紫蘇子各藥用量相等,炒製)
共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棗煎的湯調和後服用。
撮風散方劑見“撮口”部分)。
天釣
小兒天釣,是因為邪熱積聚在心胸,痰涎壅盛致使氣機不通暢。發作時出現手足抽搐、身體壯熱,症狀與驚風相似,同時頭部和眼睛向上仰視,形狀如同垂釣。治療抽搐用九龍控涎散,祛風則適宜用牛黃散,抽搐嚴重時使用減去人參的鉤藤飲,若指甲呈現青色,蘇合香丸療效頗佳。
【注釋】小兒天釣症,是由於邪熱與痰涎壅塞在胸間,無法宣泄暢通而形成。發作時小兒會驚悸、身體壯熱,眼睛向上翻,手足抽搐,指甲發青。此證看似驚風,但眼睛多向上仰視,與驚風略有不同。若痰盛且伴有抽搐,用九龍控涎散主治;驚盛且伴有風邪,用牛黃散主治;抽搐嚴重且熱象明顯,用鉤藤飲主治;若指甲都發青,用蘇合香丸主治。
九龍控涎散
赤腳蜈蚣一條,用酒塗抹,烤乾)、滴乳、天竺黃各一錢,這兩味藥研磨均勻)、臘茶、雄黃、炙甘草各二錢)、荊芥穗炒)、白礬各一錢,煆枯)、綠豆一百粒,一半生一半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以上藥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人參、薄荷煎的湯調服。
牛黃散
牛黃一錢,細細研磨)、朱砂一錢,水飛後細細研磨)、麝香五分)、天竺黃二錢)、蠍梢一錢)、鉤藤鉤二錢)
以上藥物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一字,用新取的水調服。
鉤藤飲
人參、全蠍去除毒)、羚羊角、天麻、甘草炙)、鉤藤鉤
用水煎服。
【注釋】天釣屬於內熱痰盛之證,應減少人參用量。
方歌)天釣須用鉤藤飲,抽搐連連無止歇,人參羚羊與鉤藤,炙草天麻共全蠍。
蘇合香丸方劑見“肛門內合”部分)。
內釣
內釣是因肝臟原本就有病,又外感寒邪所致。症狀表現為大便色青、陣發性抽搐,類似驚癇,還伴有身體彎曲、腹痛、口吐涎沫,眼睛裡有紅絲血點。抽搐嚴重的,用鉤藤飲治療;因腹痛而急啼的,用木香丸治療。若出現四肢冰冷、指甲發青、唇口發黑的情況,用養臟散或許能保全性命。
【注釋】內釣多因肝臟向來有病,又外感寒邪。其症狀為大便色青、陣發性抽搐,發作和停止都有一定時間,身體彎曲、腹痛,即彎腰時疼痛,口吐涎沫。雖然症狀與驚癇類似,但眼睛有紅絲血點。抽搐嚴重的,用鉤藤飲主治;因腹痛而急切啼哭的,用木香丸主治。若四肢冰冷、指甲發青、唇口發黑,用養臟散主治。然而內釣發展到這種程度,屬於中寒陰盛,是難治之症,用此藥救治,或許能保全性命。
鉤藤飲方劑見“天釣”部分)。
木香丸
沒藥、木香煨製)、茴香炒製)、鉤藤鉤、全蠍、乳香各藥用量相等)
先將乳香、沒藥研勻,然後加入其他藥物粉末混合均勻,取少許大蒜研細,與藥末一起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曬乾。每次服用二丸,用鉤藤湯送服。
養臟散
當歸、沉香、木香煨製)、肉桂、川芎各半兩)、丁香二錢)
以上藥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淡薑湯調服。
盤腸氣痛
盤腸氣痛是因寒邪在腸中凝聚,致使腹部疼痛。小兒會因此彎曲腰部、拒絕吃奶,並且雙眉緊皺。可用定痛溫中功效的豆蔻散治療,同時熨臍這種外治療法也值得采用。
【注釋】凡是盤腸氣痛,都是由於寒邪凝聚導致。肝腎位於人體下部,所以疼痛時小兒會彎曲腰部。此時宜用白豆蔻散進行治療,同時配合使用熨臍法,其效果十分迅速。
白豆蔻散
白豆蔻、砂仁、青皮用醋炒製)、陳皮、炙甘草、香附米炮製過)、蓬莪術各藥用量相等)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紫蘇煎的湯調服。
熨臍法
淡豆豉、生薑各二錢,切碎)、蔥白五根)、食鹽一兩)
一同炒熱後,放置在肚臍上進行熨敷。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