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犀角湯
荊芥防風牛蒡子炒)生甘草桔梗升麻犀角麥冬去心)梔子黃連石膏煆)
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加味犀角能散熱,荊防牛蒡同甘桔,升麻犀角麥門冬,梔子黃連石膏捷。
咽喉
咽喉是人體氣體與食物出入的通道,一旦毒火上衝,腫痛便讓人難以忍受。內服甘桔湯等利咽藥劑,外用牛黃散吹敷,症狀就能緩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注釋】咽,是食物通過的通道;喉,是呼吸的門戶,是人體極為關鍵的部位。倘若痘毒無法向外透發,火熱之邪壅塞在胸膈之間,向上衝犯咽喉,就會出現咽喉腫痛,或聲音嘶啞、嗆咳,嚴重時甚至無法呼吸,飲食也難以咽下。此時應儘快使用加味甘桔湯治療。也可用加減利咽解毒湯,同時外用牛黃散吹敷在腫痛的地方。
加味甘桔湯方劑見“失音”相關內容)。
利咽解毒湯
防風山豆根麥冬去心)牛蒡子炒)黑參苦桔梗生甘草綠豆
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利咽解毒用防風,山豆根與麥門冬,牛蒡黑參苦桔梗,甘草綠豆共煎濃。
牛黃散
川黃連生)黃柏生)薄荷各八分)雄黃火硝青黛各二分半)牛黃冰片硼砂朱砂各一分)
將這些藥物一起研磨成細粉末,每次取用少量,吹敷在患處。
夾疹
痘疹中夾雜疹子,是因時氣所致,毒火被觸動引發。遇到這種情況,此時不要先按痘瘡治療,而應趕緊用升麻葛根湯來透發疹子。
【注釋】痘疹已經顯現,其中又有顆粒細密如同麻子的,這就是夾疹。因為出痘疹時恰好遭遇流行疫病,感染了疫氣,導致痘疹與疹子同時發作。此時不應先治療痘瘡,而應當先治療疹子,用升麻葛根湯加入荊芥、防風、蟬蛻、牛蒡、犀角,疹子消散後痘瘡自然會正常發展。
升麻葛根湯方劑見“發熱症治”相關內容)。
夾癍
癍成片聚集像雲頭,是毒邪損傷陰血,虛火浮遊體表。初期用荊防敗毒散解表散邪,後期則投以黃連解毒湯清熱。
【注釋】癍是血液所化的餘邪。由於毒火鬱積阻滯,損傷了陰血,血與熱相互搏結,因此浮遊的虛火散布在皮膚之中,與痘疹一同夾雜出現,一片片如同雲頭般突起,這叫做夾癍,用荊防敗毒散主治。出痘疹七日後出現這種情況,叫做發癍,是因為血熱不能約束,用黃連解毒湯主治。
荊防敗毒散
羌活獨活柴胡前胡荊芥防風生甘草川芎枳殼麩炒)桔梗赤茯苓
以生薑作為藥引,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夾癍宜用疏解劑,荊防敗毒進莫遲,羌獨柴前荊防草,川芎枳桔赤苓宜。
黃連解毒湯方劑見“結痂落痂”相關內容)。
夾痧
痧發作時形態如粟米,顆粒堅硬、形狀圓潤且頂部尖銳,顆粒中含有類似清水的漿液。用荊防敗毒散進行調治,病情自然會好轉。
【注釋】痧也屬於疹一類,隻是形狀像粟米,頂端尖銳、圓潤且質地堅硬,內部含有清水,這是它不同之處。這也是由熱毒引發,常常與痘疹夾雜而出,治療適宜疏散之法,用荊防敗毒散主治。
荊防敗毒散方劑見“夾癍”相關內容)。
水痘
水痘都是由濕熱導致,外在症狀大多與天花相似。水痘形狀圓且頂尖,內含清水,容易腫脹也容易結痂,不會化成膿漿。初期用荊防敗毒散,隨後接著用加味導赤散治療。
【注釋】水痘由脾、肺二經發病,是濕熱所引發。剛開始起痘時和天花相似,表現為麵色發紅、嘴唇紅潤、目光如水,伴有咳嗽、打噴嚏,唾液和鼻涕濃稠發粘,身體發熱兩到三天後開始出痘。水痘形狀圓且頂尖,內部含有清水,容易腫脹,也容易結痂,不會形成膿漿。初期用荊防敗毒散主治,之後用加味導赤散繼續治療。
荊防敗毒散方劑見“夾癍”相關內容)。
加味導赤散
生地木通生甘草連翹黃連滑石赤苓麥冬去心)
以燈心草作為藥引,加水煎煮後服用。
【方歌】加味導赤除濕熱,生地木通甘草協,翹連滑石苓麥冬,引加燈心稱妙訣。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