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循行部位歌
【方歌】手之三陽手外頭,手之三陰胸內手,足之三陽頭外足,足之三陰足內走。
【注釋】“手之三陽手外頭”意思是,手陽明大腸經,從手食指內側的端點出發,沿著手臂外側靠上的路線上行,到達頭部鼻孔的兩旁;手少陽三焦經,從手無名指外側的端點出發,沿著手臂外側中間的路線上行,到達頭部耳前動脈處;手太陽小腸經,從手小指外側的端點出發,沿著手臂外側靠下的路線上行,到達頭部耳中的珠子處此處“珠子”所指具體部位需結合中醫經絡學傳統認知理解)。
“手之三陰胸內手”指的是,手太陰肺經,從胸部乳房上方開始,沿著上臂內側下行,經過肘、臂內側靠上的路線,到達手大拇指內側的端點;手厥陰心包絡經,從腋下乳房外側開始,沿著上臂內側下行,經過肘、臂內側中間的路線,到達手中指的端點;手少陰心經,從腋窩筋腱之間開始,沿著上臂外側,經過肘、臂內側靠下的路線,到達手小指內側的端點。
“足之三陽頭外足”表示,足陽明胃經,從頭部眼、鼻等部位開始,向下沿著臉頰、頸部,經過胸部乳房中間,再沿著腹部外側、大腿、膝蓋、足背靠前的路線下行,到達足第二趾的端點;足少陽膽經,從頭部眼睛外眼角開始,繞行耳部、頭頂,沿著脅部、胯部、膝蓋、足背中間的路線下行,到達足第四趾外側的端點;足太陽膀胱經,從頭部眼睛內眼角開始,沿著額頭、頭頂、項部、背部,經過臀部、膕窩此處“[月專]”可能指與膕窩相關部位)、腳踝後方的路線下行,到達足小指外側的端點。
“足之三陰足內走”意味著,足厥陰肝經,從足大拇指外側的端點出發,沿著足背向前,上行經過內踝、膕窩“[月專]”)、膝蓋中間,再向內經過陰部,沿著腹部、脅部外側上行,到達乳房下方;足太陰脾經,從足大拇指內側的端點出發,沿著足內側,經過內踝、膝蓋內側、大腿內側中間的路線上行,進入腹部到達季脅部;足少陰腎經,從足心出發,沿著足內側,經過內踝、足跟內側後方,向上進入腹部,到達胸部。所有陽經在人體外側循行,所有陰經在人體內側循行,四肢、背部和腹部都是如此。
頭前正麵歌
頭督唇任五中行,眥傍足太顴手陽,側上足少繞耳手,鼻傍手明唇足方。
【注釋】頭部正麵劃分五條縱向線路“行”讀音為hang)。其中中間一行,上嘴唇以上屬於督脈;下嘴唇以下屬於任脈,此為中間線路。其第二條線路,眼睛內眼角旁向上,屬於足太陽經;鼻子旁向下,屬於手陽明經,此為第二條線路。其第四條線路,麵顴骨外側旁,屬於手太陽經;頭部側麵靠上,屬於足少陽經;圍繞耳朵前後,屬於手少陽經,此為第四條線路。其第三條線路,嘴唇旁屬於足陽明經,此為第三條線路。
頭後頸項歌
頭後七行督中行,惟二足太足少陽,頸前任中二足明,三手四行手太陽,五足少陽六是手,七足太陽督中行。
【注釋】頭部後方及頸部劃分七條縱向線路:其中中間一行屬於督脈,僅兩旁的第二行屬於足太陽經,其餘第三行、第四行、第五行均屬於足少陽經。頸部前方,中間一行屬於任脈,第二行屬於足陽明經,第三行屬於手陽明經,第四行屬於手太陽經,第五行屬於足少陽經,第六行屬於手少陽經,第七行屬於足太陽經,項部後方中間一行屬於督脈經。
胸腹脊背歌
胸腹二行足少陰,三足陽明四太陰,五足厥陰六少陽,脊背二三足太陽。
【注釋】胸腹部的中間一行歸屬任脈,其兩旁的第二行歸屬足少陰腎經,第三行歸屬足陽明胃經,第四行歸屬足太陰脾經,乳房下方、脅部上方的第五行歸屬足厥陰肝經,脅部後方的第六行歸屬足少陽膽經,脊柱外側兩旁的第二行、第三行都歸屬足太陽膀胱經,脊柱的中間一行歸屬督脈經。
手膊臂外內歌
手膊臂外上手明,中手少陽下太陽,手膊臂內上中下,手太厥少分三行。
【注釋】手臂的外側,是手三陽經所分布的部位。外側靠上的部分屬於手陽明經,中間部分屬於手少陽經,靠下的部分屬於手太陽經。手臂的內側,是手三陰經所分布的部位。內側靠上的部分屬於手太陰經,中間部分屬於手厥陰經,靠下的部分屬於手少陰經。
足膝外內歌
足膝外前足陽明,中行少陽後太陽,足膝之內前中後,足厥太少分三行。
【注釋】足和膝的外側,是足三陽經分布的部位。靠前的位置屬於足陽明經,中間位置屬於足少陽經,靠後的位置屬於足太陽經。足和膝的內側,是足三陰經分布的部位。足大拇指外側靠前的走向、大腿內側中間的走向,屬於足厥陰經。足內側中間的走向、大腿內側靠前的走向,屬於足太陰經。足心環繞腳踝靠後的走向,屬於足少陰經。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