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心法要訣1-7_【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外科心法要訣1-7(1 / 1)

癰疽烙歌法

烙針二枚須一樣,箸大頭圓七寸長,撚時蘸油燒火上,斜入向軟烙斯良。一烙不透宜再烙,膿水流出始安康。再用紙撚入烙口,外貼膏藥古稱強。此法今時不常用,惟恐患者畏驚惶。今時多用陽燧錠,代火針烙實奇方。

【注釋】癰疽流注這類病症,如果長時間不能消散,內部已經潰破但不痛,適宜用火針烙法治療。火針有兩枚,形狀相同,像筷子一樣粗,針頭是圓的,長度為七寸。使用時先將火針蘸上香油,在炭火上燒至通紅,從瘡頭靠近下方的位置斜著刺入,朝著柔軟的部位烙。如果一次烙不透就再烙,一定要讓膿水不用借助手按壓就能自行流出,之後用綿紙搓成繩狀的撚子,根據瘡口的深淺撚入烙口,剩餘的紙散開,外麵貼上膏藥,這是古代的方法,現在很少使用了。大概是擔心患者恐懼,所以現在常用陽燧錠來替代。

陽燧錠

蟾酥末)朱砂末)川烏末)草烏各五分。末)直僵蠶一條,末)

以上藥物共同研磨均勻,取一兩五錢硫黃放在勺子內,用小火慢慢燉化;接著加入之前研好的蟾酥等藥末,攪拌均勻;再加入二分當門子麝香、一分冰片,攪拌均勻;隨即倒入濕潤的瓷盤內,迅速轉動瓷盤使藥汁攤成片狀,等冷卻後取出收藏在瓷罐內。使用時取出一塊甜瓜子大小的藥錠,要求上尖下平,先用紅棗肉擦拭要灸的部位,將藥錠粘在上麵,用燈草蘸油,點燃後在藥錠上點火淬烤,灸五壯或者七壯、九壯完畢後,馬上飲用半酒盅米醋。等局部起小皰後,用線針挑破,擠出些許黃水,貼上萬應膏,毒邪就能消散。如果是風氣痛,用筷子在骨縫中按壓,在酸痛的地方用墨點做標記,然後在標記處灸治。

另外,各種瘡瘍剛開始的時候,在腫處各灸三五壯,病症立刻就能痊愈。

【方歌】陽燧錠灸寒腫瘡,朱砂二烏僵硫黃,火煉加蟾共冰麝,乘熱傾出成片良。

神燈照法歌

癰疽輕症七日時,神燈照法最相宜,未成自消已成潰,即發即腐實稱奇。油浸灼火周圍照,初用三根漸加之,照後敷藥貼患上,有膿湯洗不宜遲。

【注釋】大凡癰疽較輕的病症,在初起七日前後,神燈照法最為適宜。它能讓尚未形成的癰疽自行消散,已經形成的癰疽自行破潰,原本不起發的癰疽能夠起發,原本不腐潰的癰疽可以腐潰,確實有奇特的效果。將神燈照用麻油浸透,用火點燃,距離瘡瘍半寸左右,從外向內,沿著瘡瘍周圍緩緩照烤,火頭朝上,使藥氣能夠滲入體內,毒氣隨著火的作用而消散,自然不會向內侵入臟腑。剛開始使用三根神燈照,逐漸增加到四五根,等到瘡瘍的症狀逐漸消退時,仍繼續照烤。不過照烤之後要立即使用敷藥,圍著瘡根敷貼,敷藥範圍以比瘡暈大出兩三分為宜。瘡口用萬應膏貼上。如果瘡口乾燥或者有膿,就用豬蹄湯潤洗。如果已經破潰,大量排膿的時候,就不必使用這種照法了。

神燈照法方

朱砂雄黃血竭沒藥各二錢)麝香四分)

將這些藥物一起研磨成細粉末,每次取用三分。用紅綿紙包裹藥粉搓成撚子,長度為七寸,再用麻油將其浸透,備用。

【方歌】神燈照法功速急,麝沒雄朱血竭宜,為末紙裹麻油潤,火點熏瘡火毒離。

桑柴火烘法歌

癰疽初起腫且疼,重若負石不潰膿,桑柴烘法能解毒,止痛消腫有奇功。新桑樹根劈條用,木枝長有九寸零,劈如指粗一頭燃,吹滅用火患處烘。片時火儘宜再換,再用三四枝方靈,每日須烘二三次,腫潰腐脫新肉生。

【注釋】大凡癰疽在初起時出現腫痛,感覺沉重得如同背負石頭,堅硬而不能破潰的情況,采用桑柴烘法,能夠解毒止痛、消腫散瘀,毒水一旦排出,就能達到內消的效果。如果癰疽已經破潰但腐肉不化,新肉不生長,疼痛不止,使用桑柴烘法可以助長陽氣、驅散瘀毒、促使肌肉生長,使病邪由深出淺,確實有奇特的療效。具體方法是,選取新的桑樹根,劈成條,或者用桑木枝,長度為九寸,劈成手指般粗細,一端點燃後吹滅,用帶火的一端對著患處烘烤一會兒,火熄滅後再更換。每次烘烤三四根,每天烘烤兩三次,以患者感覺到熱,腫處破潰、肉已腐化為度,這是古代的方法。隻是桑柴的火力非常猛烈,適合在癰疽還未破潰之前使用,可以生發陽氣,加速破潰和腐肉的形成。如果已經破潰之後,或者瘡口寒涼,或者天氣寒冷,或者肌肉生長遲緩,也需要進行烘烤,使肌肉經常保持溫暖。方法是將桑木燒成紅炭,用漏杓盛放,懸掛在患處上方,從四周向瘡口烘烤,高度可高可低,總之以瘡口感覺到熱為度。每天烘烤之後,再更換敷貼的藥物。因為肌肉遇到溫暖就容易生長,所以破潰後的烘烤方法,也是瘍科治療中不可或缺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牛膠蒸法歌

癰疽發背痔漏瘡,牛膠蒸法最相當。熬稠攤紙貼患上,醋煮軟布熱蒸良。溫易瘡癢膿出儘,洗法膠紙貫眾湯。

【注釋】對於癰疽、發背、痔漏、惡瘡、臁瘡以及長期頑固不愈合等各類瘡瘍,取一塊牛皮膠,加水熬煮至稀稠適中,攤在厚紙上,每次剪下一塊貼於瘡口。接著用兩塊濃醋煮軟的布,趁熱敷在貼於瘡口的膠紙上進行熏蒸,待布稍涼後更換,持續熏蒸直至瘡口發癢且膿液全部流出。預先準備二兩貫眾,煎湯後趁熱清洗瘡口,揭去膠紙,再外用膏藥貼敷。第二天依照前麵的方法繼續熏蒸清洗,一直到膿液排儘、瘡口乾燥為止。

藥筒拔法歌

癰疽陰證半月間,不發不潰硬而堅,重如負石毒膿鬱,致生煩躁拔為先,鈹針放孔品字樣,膿鮮為順紫黑難。

【注釋】若癰疽屬於陰證,在發病十五天左右,瘡瘍沒有起發,膿在深部不能向外潰破,瘡體堅硬,沉重得像背負著石頭,毒膿在內部侵蝕好的肌肉,從而引發煩躁。此時應先采用藥筒拔法,使毒膿有排出的通道。提前把竹筒用藥水煮沸加熱;接著用鈹針在距離瘡頂一寸的範圍內,按品字形開三個孔,深度為一寸或者半寸,根據瘡瘍的高低情況而定,然後取加熱的竹筒趁熱扣在瘡孔上,拔出膿血。如果拔出的膿血顏色紅黃且鮮明,這屬於順證,比較容易治療;要是膿血顏色紫黑,就是敗證,難以治療。

煮竹筒方

羌活獨活紫蘇蘄艾菖蒲白芷甘草各五錢)連須蔥二兩)

取十碗水,熬煮多次沸騰後備用。接著選取一段鮮嫩竹子,長度為七寸,直徑一寸半,一端保留竹節,刮去青皮,使其厚度約一分左右,在靠近竹節處鑽一個小孔,用杉木條塞住,將竹子放入前麵熬好的藥水中,煮數十次沸騰。把盛藥水的鍋放在患者床邊,取出竹筒倒掉藥水,趁熱迅速將竹筒扣在瘡頂的針孔上,按壓緊實,竹筒自然就會吸住。等一會兒,藥筒變溫後,拔掉杉木塞子,竹筒就容易脫落,之後用膏藥覆蓋貼好,注意不要讓瘡口受風。如果膿血沒有排儘,第二天再煮竹筒,仍然按照原來的針孔位置繼續拔罐,這是治療陰瘡擠膿卻不使患者疼痛的好方法,不要忽視。但如果是陽瘡,就不適合用這種方法,以免損傷氣血,務必謹慎。

【方歌】藥水煮筒有奇能,令瘡膿出不受疼,菖蘇羌獨艾芷草,整蔥竹筒水煮濃。

喜歡【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請大家收藏:()【醫宗金鑒】清代醫術指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白月光破棺而出 七零孕妻進軍營,野痞兵王纏吻不休 五朝首輔,老朱說大明沒我得散 狐妖:續緣對象太多怎麼辦 高武:斬儘星空萬族天驕 真千金她丟的不是馬甲是人 真千金提刀回府:先宰渣男後虐親! 我命由我 吻腰 向陽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