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一起半轉身的看向攝影機,露出十分自然的微笑。
隨著拍照結束,雙方代表就座,而孫有才帶著長槍坐到了靠門的位置,他身份不夠,這個位置剛剛好,能被媒體報道,也可以突出夫子的主位,況且他本人也是中華人民的一份子。
夫子主動開口道:“國與國之交,禮尚往來,不可或缺。”
“古之賢者雲:“禮之用,和為貴。”國之禮物,非徒物也,乃情誼之載體,友好之象征。”
“吾攜之禮,非求回報,而在敦睦邦交,增進友誼。”
“願此禮如春風拂麵,溫暖貴邦之心;如明月照海,映亮友邦之路。使兩方之交,日益親密,攜手共進,共創未來之繁榮。”
“這第一禮,便是這金剛鐘。”
說罷,夫子一揮衣袖,大廳的一旁出現了一口大鐘,就像是寺廟裡那種,需要人拉起的撞鐘。
“轟”的一聲,鐘響了。
一層金色的屏障蔓延開來,覆蓋整個辦公室,然後是整個會堂,整個街道,最後整個城市。
在此刻的鄭州城區,在室外沒有睡覺的人們,都看到了天空上的金色屏障。
“一盞茶之內,此物便可創造七百平方公裡,直徑三十公裡的圓形空間防護罩。”
“可抵擋二十一級台風,十二級級海嘯……以及,一百萬噸tnt當量的核彈爆炸。”
“每二十四天可使用一次,屏障效果持續三天。”
……
北京某辦公室
一群智囊團在監控後麵分析道。
“他這哪裡是送禮,明明是秀肌肉。”
“的確,人家還用上了我們的級彆單位,不過也可以理解,關鍵送鐘這個寓意,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但是畢竟是送禮,該如何回禮,也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既能表明中國是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又要不失大國威儀。”
“無論是換算單位,還是握手禮,這足以代表對方是有備而來,把他當成封建社會的地主老財是萬萬不可的。”
“是的,但是有關我國公民生命安全的條款,一步也不能退讓!”
……
夫子這邊又拿出來一幅卷軸,此卷軸長約兩米,直徑約15厘米左右。
“鐘者,乃祭祀與朝會之重器也。”夫子解釋道:“在我們八千年的曆史中,鐘,一直作為國家禮器的存在。”
“於祭祀之中,鐘聲嫋嫋,上達於天,以敬神明、告祖先。其音莊嚴肅穆,象征著人對神隻之敬畏,祈神靈庇佑家國之盛昌。”
“在朝會之際,鐘鳴聲聲,是為召集諸侯、群臣。聞鐘則聚,此乃秩序之表征,彰顯君威,亦體現朝堂之禮儀。其聲如號令,使眾人知會,各司其職,國家政務得以有序開展。”
“鐘亦含教化之意。其音韻和暢,聞者可正心修身。古人雲:“君子聽鐘聲,則思武臣。”蓋因鐘之音,可使人心生壯誌,不忘邦國安危之事。”
“這是吾能找到最能代表我方誠意的禮物。”
“然,在貴邦的現代文化中,送鐘與送終諧音,所以並不會成為人們相贈的禮物候選。”
“為此,我便再補上一禮。”
喜歡長安日記請大家收藏:()長安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