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玉聞言一怔,忍不住壓低聲音:“你的鳴器空間究竟有多大?”
劉長安抬眼望向窗外,語氣平淡道:“把李家村所有房子拆解整齊,放進去仍有餘地。”
“牛掰……”趙世玉倒吸一口涼氣,深深看了他一眼,“此事我不會再問。但你要明白,若真帶著這些東西回去,必然會引起上麵的注意。”
“我曉得。”劉長安將冊子合上遞還,目光清明,“懷璧其罪啊,我想要得到庇護,但不能失去自由。這其中的分寸,確實要仔細把握。”
暮色漸沉,最後一縷光掠過那些即將跨越時空的文物,在劉長安眼中映出複雜的光影。
……
七月初三,天剛蒙蒙亮,李家村已經醒來了。
"仙君早!"正在井邊打水的婦人看見劉長安走過,連忙躬身行禮。
劉長安微笑著點頭,往村口的打穀場走去。
打穀場上,三十個青壯年正在孫德勝的指揮下操練。他們手中的兵器已經換成了真正的長刀,在晨光中閃著寒光。
“腰要穩!刀要快!”孫德勝的聲音洪亮有力,“記住,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
場邊,幾個孩童有模有樣地模仿著大人的動作。其中一個約莫七八歲的男孩特彆認真,每個動作都一絲不苟。
“那是李寡婦家的鐵蛋。”趙世玉不知何時來到劉長安身邊,“他爹上次剿匪時沒了,這孩子現在練得最刻苦。”
劉長安輕輕歎了口氣。
……
寺廟後院裡,紡車聲此起彼伏。
二十多個姑娘正在忙碌著,最前頭的小草已經能熟練地操作紡車,雪白的棉線在她手中綿綿不絕。
“手腕要柔,力道要勻。”劉長安走到一個新手身邊,輕輕糾正她的動作。
那姑娘頓時紅了臉,結結巴巴地說:“謝、謝謝仙君指點。”
自從劉長安展現出"仙術"後,村民們對他既敬且畏。但在紡織坊裡,他總是耐心十足,漸漸地,姑娘們也敢跟他說話了。
“仙君,”小草抬起頭,“您看這樣行了嗎?”
劉長安檢查了她紡的線,點點頭:“很好,比昨天又有進步。”
小草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這個曾經怯懦的姑娘,如今已是紡織坊的頂梁柱。
……
日頭升高,田埂上熱浪滾滾。
孫有才卷著褲腿,正在指導村民給玉米地除草。
“要連根拔起!”他示範著動作,“特彆是這種茅草,留一點根明天又長出來了!”
一個老農感慨道:“仙君連種地都這麼在行,真是神仙下凡啊!”
孫有才抹了把汗,笑道:“張大爺,神仙也要吃飯不是?”
眾人都笑起來。這時,一個年輕人急匆匆跑來:“孫仙君,東村的人來了,說要跟咱們學種玉米!”
“讓他們稍等,我這就去。”孫有才拍拍手上的泥,對村民們說,“你們繼續,我晌午回來檢查。”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周邊的村子聽說李家村有"仙君"指點,紛紛前來取經。孫有才來者不拒,總是傾囊相授。
"多一個人學會,就少一個人餓死。"他常這麼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