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苑小區16棟2401室,現場勘查燈將高檔公寓照得亮如白晝。
蘇清顏跨過警戒線,目光第一時間鎖定了客廳中央那具扭曲的"蠟像"。
女性死者,二十八歲,名叫林曉梅。她倒在客廳通往玄關的過道上,身體前傾,左臂伸直,右臂彎曲護在胸前,雙腿呈奔跑姿態被瞬間定格。和其他死者一樣,全身被琥珀狀物質包裹,但這一具的形態格外引人注目——她像是在逃跑時被突然凝固。
"門窗完好,沒有強行闖入痕跡。"現場勘查組長彙報,"死者獨居,是第一發現人。"
蘇清顏蹲下身,仔細觀察蠟層表麵。與第一具屍體不同,這一具的蠟層更加光滑,顏色也更淺,幾乎透明。透過蠟層,能清晰看到死者臉上極致的驚恐——眼睛瞪得滾圓,嘴巴大張,仿佛在無聲尖叫。
她注意到死者右手手指微微彎曲,像是要抓住什麼。蠟層在這個位置有些許不平整,像是生前最後時刻的掙紮。
"死亡時間?"蘇清顏問。
"初步判斷是昨晚十點到十二點。鄰居說九點半左右聽到過急促的腳步聲,但沒在意。"
蘇清顏站起身,環顧四周。公寓裝修精致,物品擺放整齊,沒有打鬥痕跡。茶幾上放著一杯喝了一半的紅酒,旁邊的平板電腦還亮著待機畫麵。
一切都顯示死者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遭遇襲擊的。
"錢包、首飾都在,排除搶劫動機。"勘查組長補充。
蘇清顏的視線落在玄關處的一雙高跟鞋上。鞋子擺放整齊,旁邊還有一個打開的手提包。
"她剛回家不久。"蘇清顏判斷,"連鞋都沒來得及換,就遭遇了襲擊。"
她戴上雙層手套,開始仔細檢查蠟層與地麵的接觸部位。讓她驚訝的是,蠟層與地板之間沒有任何粘連,就像是被輕輕放在地麵上一樣。
這不符合常理。如果是液體凝固,必然會與地麵粘連。
"取樣。"她對助手說,"重點取接觸部位的樣本。"
回到法醫中心時,天已經蒙蒙亮。
蘇清顏直接走進實驗室,將兩個案發現場的樣本並排放在工作台上。在專業燈光下,差異更加明顯:第一具屍體的蠟層顏色較深,質地粗糙;第二具則顏色淺淡,質地光滑。
她先對第二具屍體的蠟層進行成分分析。結果令人困惑——主要成分與第一具相同,都是未知的有機化合物,但分子結構有細微差異。
"像是同一種物質的不同變體。"化驗員說。
蘇清顏沒有說話,她的注意力完全被顯微鏡下的景象吸引。在放大一千倍的視野裡,蠟層內部呈現出蜂窩狀結構,無數細小的孔洞縱橫交錯。
她換了個樣本,這次是從蠟層與皮膚接觸的內側取樣。當鏡頭對準樣本時,她的呼吸微微一滯。
幾個微小的、暗紅色的球狀物嵌在蠟層中,大小不足百分之一毫米,表麵光滑,在燈光下泛著詭異的光澤。
蟲卵。
她立即進行分離提取,將其中一顆放在高倍電子顯微鏡下。圖像顯示,卵殼呈半透明,內部隱約可見蜷縮的幼蟲形態。結構之複雜,遠超她見過的任何昆蟲卵。
"進行DNA測序。"她命令助手,"我要知道這到底是什麼。"
與此同時,質譜分析儀也傳來了結果。在蠟層樣本中檢測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神經毒素,分子結構極其複雜,能夠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引發強烈的恐懼反應。
"這種毒素能讓人產生極度真實的幻覺。"毒理專家說,"中毒者會看到內心最恐懼的景象,直到心臟承受不住壓力而停止跳動。"
蘇清顏看著檢測報告,腦海中浮現出死者臉上定格的表情。現在她明白了,那種極致的驚恐從何而來。
下午兩點,案件分析會在刑偵支隊會議室召開。
"兩起案件,手法相同,可以並案調查。"李強主持會議,"大家有什麼看法?"
"我認為是仇殺。"重案組組長首先發言,"兩名死者都是社會精英,很可能在商業競爭中得罪了人。這種特殊的殺人手法,像是在傳遞某種信息。"
"我同意。"另一名老刑警點頭,"凶手選擇用這種方式殺人,說明對死者有極深的怨恨。我建議從兩名死者的社會關係入手,查找共同仇家。"
"或者是某種特殊癖好的連環殺手。"犯罪心理專家補充,"這種精致的作案手法,需要大量時間和專業知識。凶手很可能是個完美主義者,享受將人變成"藝術品"的過程。"
會議室裡議論紛紛,大多數人都傾向於仇殺或變態殺手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