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在黃河河道之中該段河道相對平緩,水流也穩定,是連接關中與河東地區的重要紐帶,同時也擁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因為此地能夠繞過潼關防線進入河西開闊地帶,是曆代進攻關中之地的首選之一。
許安此刻帶著數千騎兵直撲蒲津渡西岸渡口。
因為蒲津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這裡有專門的鎮戌部隊駐守,甚至還建造了蒲津關用來防禦。
不過好在關口是建在東岸,西岸僅有些戍堡、烽燧等輔助設施,省了許安許多事,否則就他帶的這些騎兵可沒有破關的能力。
隨著大批騎兵殺至,第一時間驚動了西岸渡口的守軍,並向東岸發出了求救信號。
蒲津關鎮將收到消息,當即率領兵馬試圖援救。
但當他看到那密密麻麻而來,鐵騎之聲幾乎要把大地震裂的數千騎兵,又看了看自己手下的幾百鎮兵,當即毫不猶豫的轉身回關。
開玩笑,送死也不是這麼送的。
而那些西岸渡口的守軍見狀也非常識趣的放棄戌堡跟著向東岸跑去。
主將都跑了,自己才拿幾個錢拚什麼命,還是小命要緊。
許安就這麼不費一兵一卒的占領了西岸渡口。
“招討,可要攻下東岸關口。”郭威上前問道。
許安遙遙看了一眼對麵那由城牆、甕城構成的複合防禦體係,加上河中府治所蒲州城就離蒲津關幾裡地,許安立馬把攻打蒲津關的想法打消的一乾二淨。
“快點破壞浮橋,以免河中府援兵渡河。”許安隨即下令道。
河西縣,雖地處關中,但在行政劃分上屬於對岸的河中府管轄,是專門為管理蒲津渡而設置的。
河西縣城離渡口僅不足一公裡,構成城渡一體的格局,
因此河西縣令第一時間就收到了消息,看著不遠處密密麻麻的大批騎兵,整個人都懵了。
心裡冒出一萬個疑問,這支兵馬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要進攻蒲津渡?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對岸河中府早就落入了石敬瑭之中,而河西縣作為河中府下轄縣,自然也早跟著上表投了誠。
看到這支突然而來的軍隊正在破壞浮橋,不用說,肯定不是和石敬瑭一夥的。
果然,很快那支軍隊就派遣了一名信使,自稱奉大唐行營招討使,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之命,命令河西縣縣令開城投降,否則一旦攻破城池,抵抗官員全部斬首。
河西縣令連忙命令關閉四門,一邊整兵備戰,一邊迅速召集縣內官員商議此事。
縣衙之內立馬分成了兩派,縣尉想要直接投降,但縣丞和主簿認為城下的都是騎兵,無力攻城,應該向同州求援。
這一場會議沒有談妥,幾人不歡而散。
不過好在確實如縣丞等人所說,許安帶的人都是騎兵,沒有攻城的能力。
雖然河西縣城牆矮小,縣內也隻有一些團練鄉勇,騎兵下馬當步兵,想要攻破河西縣城倒也不難。
但騎兵珍貴,許安不願意讓手下騎兵去乾這種蟻附攻城之事,損失一個他都心疼,便命令部隊原地駐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