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珂死於清泰三年,但因為至今沒有新帝繼位,所以雖然過了年,仍舊延用清泰的年號。
隨著這名遣軍使念完急報,在場所有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
李從曮的神情也當即陰沉下來“這就是你們說的兩敗俱傷?”
柳河和安全之不經麵麵相覷,雖然兩府之間多有不合,但能力都還是有的,眾人集體認同的判斷自然有其道理,但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半晌之後,柳河才說了一句勉強算是解釋的話“這許安果非常人,自洛陽救駕以來,先敗晉軍,後挫契丹,奪潼關,戰河西,如今又速破同州城,無一敗績,且都是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硬開出一條生路。
平常將領若能有其一次戰果就能稱知兵,他卻能在短時間內接連創造奇跡,用兵可謂詭譎。大唐有此人,或許真有中興的可能。”
“那現在該怎麼辦。”李從曮的臉色不是很好。
這也難怪,朝廷如此之快拿下同州,這代表著剛才商議的諸多計劃都行不通了。
他的稱帝之夢,那些壯誌淩雲的想法還沒起步就遭遇重大挫折,怎能不讓人失望。
柳河連忙道“王上,現在隻能儘快和朝廷開啟談判了,如今朝廷收複同州,代表著蒲津渡和潼關防線已經穩固,晉軍想要打進關中沒那麼容易。
石敬瑭如今還沒坐穩江山,根基不穩,他需要時間消化穩固已有的成果,短時間內不可能派重兵來啃關中這塊硬骨頭,否則很有可能被彆人所趁,摘了果子。
所以基本上朝廷已經初步在關中站穩了腳跟。
同州既丟,商州一直傾向於朝廷,長安那邊很大可能也會立馬倒向朝廷,到時華州四麵皆敵,也堅持不了多久,如今關中一府三州之地已經可以說是屬於朝廷的勢力範圍。
坊州不設節度使,一直是朝廷直轄,見到朝廷穩住局勢很可能會立馬倒向朝廷。
那麼關中之內就隻剩下王上您和靜難節度使康福還有順義節度使姚彥章。
其中姚彥章是李從珂一手提拔的,如果見到朝廷站穩腳跟,很有可能會直接歸順,而康福那個老滑頭向來左右逢源,一旦他也歸順朝廷,那朝廷的勢力將會極劇膨脹,到時我們的處境就尷尬了。”
“尷尬就尷尬,難道我們還怕了朝廷不成。”安全之不屑的說道。
柳河瞪了他一眼說道“不是不怕,而是如今之局勢王上必須在晉和唐之間選一個,如果選晉,石敬瑭必然會命王上攻伐大唐朝廷,你說到時我們是尊還不是不尊。
不尊,等晉朝攻滅了唐朝,我們的處境豈不更尷尬。
若是尊,我們就得先和大唐朝廷拚個你死我活,到時元氣大傷,石敬瑭坐收魚溫之利,王上豈有反抗之力。”
柳河一番話有理有據,安全之隻能沉默不語。
“照你這麼說,我們隻能選擇支持大唐朝廷了。”李從曮淡淡說道。
柳河再次對著李從曮一禮道“臣認為,如今支持唐朝確實是最佳選擇,以我們岐軍的實力再加上朝廷,憑借關中之險,阻晉軍於關外輕而易舉,現在我們和朝廷越早談判獲益越大。當然,如何決斷還請王上禦裁。”
片刻之後,李從曮緩緩開口道“柳河,你待會去見一趟韓昭胤,就說我晚上請他赴宴。”
……
同州城內,這些日子每天都有士紳豪族被抄家滅門,不是沒有人試圖反抗,但結果就是被殺的人頭滾滾。
既然武的不行那就來文的,不少人通過各種關係向許安求情,但許安根本不理會。
這些士紳豪族見祈求許安無望,就把目光投向了遠在潼關的朝廷。
洛陽離關中不遠,朝廷官員他們很多也搭的上關係。
這些人本事也確實大,竟然在同州完全在許安控製的情況下,竟然還能把消息送到潼關。
沒過多久,李幼澄的案桌上就堆滿了關於此事的奏折。
自從關中局勢漸漸穩定之後,在朝臣的建議下李幼澄便重啟了常朝和廷議以及奏事和批答製度。
不過現在的事情主要都是軍務,百官大多無所事事,因此平日裡也沒有幾本奏折,因此今天的數本奏折一下引起了李幼澄的注意。
李幼澄拿起一本仔細看了起來,漸漸的她的神情凝重起來,放下這本又拿起了另一本,直到看完所有奏折,她的臉上不經露出沉吟之色。
這些奏折的內容大多都是在說一件事,那就是反對許安在同州大興刑獄。
當然,由於許安抓人的理由非常硬當,再加上剛剛立下大功,某高姓禦史前車之鑒在前,這些人沒敢直接攻擊許安,而是拐彎抹角的說如今朝廷未穩,大興刑獄容易造成人心不穩,百姓疑慮,如今應該以穩為主等等理由,希望李幼澄能下旨阻止許安。
李幼澄神色陰晴不定,雖然出於對許安的信任相信他不會亂來,但許安畢竟沒有治政的經驗,加上這些奏折上說的後果很是嚴重,讓她有些拿捏不定。
“秦太監(太監是唐朝宦官最高官職,屬於尊稱。),你看呢?”李幼澄看向一旁侍候的秦繼旻問道。
秦繼旻連忙躬身道“老奴隻知道侍候殿下,並不懂朝廷大事。”
唐朝後期,宦官權大,甚至能夠廢立皇帝,後世所謂的立皇帝、九千歲跟唐末宦官的權勢相比就是路邊一條。
所以後唐立國之後吸取教訓,打壓宦官,但有越權一律嚴懲,所以秦繼旻如今雖然已經被提拔為內侍監,貴為內侍省一把手,但卻絲毫不敢對朝政發表任何意見。
“太監不必有所顧慮,無論說什麼本宮都恕你無罪。”
李幼澄略一思索便明白秦繼旻的憂慮,但她現在無人可以商議此事,朝中文官和地方士紳豪強的關係她還是知道的,這些奏折她無法分辨這些官員幾分是出於公心幾分是出於私心,她也隻能把目光投向了與這些人毫無瓜葛的秦繼旻。
秦繼旻心中一喜,難不成宦官的出頭之日要來了,他一定要把握這個機會。
在認真思索以後秦繼旻便小心翼翼的回答道“那老奴就說了,老奴認為,許將軍殺這些士紳豪強未必就是壞事,這些士紳豪強把持當地,架空朝廷,魚肉百姓,如今天下混亂,至少有三成原因是出在這些人身上。”
“這麼說本宮應該支持許將軍?”李幼澄道。
“不,殿下應該明確反對。”秦繼旻連連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