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和幕府乾架,在場的官員下場了七八成,僅有一小撮以鳳翔府少尹(鳳翔府尹為李從曮兼任)為首的的鳳翔府屬官對此不置一言。
沒辦法,在三套班子裡,王府地位超然,幕府手握實權,唯有鳳翔府,手中實權不斷被其他兩府侵奪,如今都快淪為打雜的了。
如今王府和幕府因為路線之爭鬥的針尖對麥芒,他們哪裡敢參與。
而兩府的矛盾由來已久,平日裡對於屬地的財權、兵權、事權無一不爭,常常相互彈劾,甚至多次鬨到了朝廷。
如今關於到底是支持唐還是支持晉,顯然又是雙方爭奪話語權的一柄利劍。
而關於類似的爭論在府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在石敬瑭聯合契丹反叛之初,朝廷要求李從曮出兵河東平叛。當時幕府這邊主張固守關中,而王府屬官則力主出兵勤王,雙方在軍事策略上的分歧幾乎導致鳳翔軍分裂。
最後還是李從曮選擇支持了幕府,以鳳翔為關中門戶,不可輕動為由拒絕了朝廷調兵命令才結束了這場爭議。
如今隻不過是上一次爭議的延續。
眼見雙方吵的越來越過火,李從曮不得不輕咳了一聲示意自己有話要說。
兩波人隨即停止了爭吵目光看向李從曮,等待著他的態度。
李從曮的目光緩緩環視了殿內一圈,尤其是在柳河和安全之臉上著重看了片刻,這才看向柳河道“你說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但如今我們這位監國雖是一介女流,卻能一路過關斬將從石敬瑭的重重封困之中來到關中,這份本事可不簡單。
更何況如今還得到了整個保義軍的相助,手下又有許安這等驍將,手握數萬大軍,就算我入主了朝廷,就算能一時權傾朝野,但想要徹底掌控朝廷也不是那麼容易,皇權畢竟是皇權,隨時都有翻盤的可能。”
柳河道“王上,如今不就是一個機會嗎。”
“怎麼說?”李從曮不經來了興趣。
柳河微笑著道“王上,如今唐晉兩家交戰,同州那邊朝廷如今攻不動,晉軍一旦渡河朝廷必危,等到朝廷快支撐不住的時候,王上您率大軍東進,一舉接管局勢,下同州退晉軍,以此大功入朝,擁立一位皇子登位。
既然有了皇帝那監國自然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到時王上您再趁機要個輔政之位,軍國大事還不儘入您之手,到時挾天子令諸侯,借朝廷的名義整合關中勢力,過個幾年……”
柳河話沒有說完,但所有人都能明白他的意思。
至於柳河在府中公然談論這等近乎謀逆的大事,卻完全沒人覺得不妥。
當年李從曮之父岐王李茂貞也是一代梟雄,曾以鳳翔為中心獨立建國,置百官,妻子稱皇後,雖沒稱帝但實際卻行帝王之製。
後梁時期朱溫曾多次興兵攻打岐國卻始終難以奈何,後來雖因形勢所迫降了後唐,但卻始終牢牢掌控著岐地的實權。
而到了李從曮繼位,在地方推行安民政策,輕徭薄賦之策,恢複農桑,興修水利,恢複經濟,在其治理下百姓生活狀態有明顯的改善,深得岐地民心。
李家父子經營岐地數十年,底蘊深厚,即便後唐明宗忌憚李家在岐地的影響力,先後將李從曮移鎮開封、山東等地,但李從珂上位之後,在鳳翔軍民的強烈要求下,為了得到岐地支持穩固後方也不得不選擇妥協,重新讓李從曮複鎮鳳翔。
因此實際上鳳翔一直是半獨立狀態,哪怕是李從珂在位,在岐地,李從曮的話也比李從珂好使,更彆說現在李從珂已死,大唐朝廷流亡在外,風雨飄搖,鳳翔這幫人自然更無顧忌。
不得不說,柳河這番話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至尊之位,淩駕於蒼生之上的權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榮耀,哪個男人對此不夢寐以求。
包括原本堅決反對的一眾幕府中人,此刻也不經有些動搖了。
畢竟若是李從曮真能稱帝,那他們可就都是開國功臣啊,拜將封侯,與國同休,光想想就令人激動的不行。
李從曮眼中也不經閃過一道精光,不過旋即消失。
他是一個比較務實的人,雖然果子很誘人,但若是他覺得不值或者把握不足會果斷放棄。
包括當年說服父親李茂貞,促成岐地歸唐,以及拒絕李從珂調令拒不出兵,都是他深思熟慮後反複權衡做出的抉擇。
李從曮看向柳河問道“這麼說你覺得大唐朝廷沒法攻克同州,也守不住蒲津渡?”
柳河思索了一下說道“朝廷能否守住蒲津渡臣不敢妄言,但同州那邊,以現有的信息推斷,朝廷短期內想要攻破同州不太可能,就算最後能攻破,必然也是耗日持久,兩敗俱傷。
無論晉軍能不能突破蒲津渡防線,此戰過後朝廷必然元氣大傷,而我軍以逸待勞,兵強馬壯,趁此機會出兵正是天賜良機啊。”
李從曮又把目光投向安全之一眾幕府官員“你們覺得呢?”
論戰爭經驗,還是幕府這些人更經驗豐富,他更想聽聽他們的專業意見。
安全之想了想道“臣讚同柳長史的推斷。”
柳河一愣,這狗東西變性了,竟然支持自己?
不過略一思索就明白了,這家夥應該也是被李從曮稱帝後的前景動心了,不一定支持,但也肯定沒有之前那麼反對了。
很快李從曮又陸續詢問了幾個久經戰爭的岐軍宿將,他們做出的判斷都與柳河大同小異。
李從曮反複權衡半晌,終於下定了決心,道“傳令給李繼顒,讓他隨時關注同州戰場的情況,一有變化立馬率領前軍接控戰場,本王會隨後率軍趕到。”
“是。”
柳河剛剛接令,一名遣軍使突然從殿外匆匆進來,稟報道“王上,前線傳來緊急軍情。”
“念。”李從曮眉頭微微一挑。
“兵馬總管李繼顒急報,大唐清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大唐前鋒都總管許安率兵破同州城,生擒匡國軍節度使安重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