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祐年間,洛陽伊川書院。
“這怎麼可能?”
“林嘯他們身為老師,竟然親自去到學生家裡去請學生回校學習?”
“今有我大宋有楊時和遊酢程門立雪!”
“後世竟然有翻山保學,這,這……他們這麼做,值得嗎?”
“為什麼?這學生,成績也不怎麼好吧?也不是什麼大才啊!”
書院裡麵的學子們,三觀遭到了動搖,目光齊刷刷地落在程門立雪的兩位主角——楊時和遊酢身上。
此前,楊時和遊酢為探究理學真諦,專程前往洛陽縣城求教程頤。那時正值冬春交替,天空飄起鵝毛大雪,二人恭敬地站在程頤門前等候。地上的積雪漸漸堆積,足有一尺厚,他們卻依舊堅守,直至程頤醒來,才得見真容。
此事經口口相傳,不斷發酵成為程門立雪這個成語,成為了千百年來尊師重道的典範,伊川書院也因此聲名遠揚。
而如今,眼前的一幕卻讓他們震撼不已。
林嘯等老師為了勸一名學生回校讀書,翻山越嶺,其艱難程度比起程門立雪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說林嘯他們全程坐車,但隊伍中有一位貌美的蕭老師,她在長途顛簸後的柔弱模樣,更凸顯出這一路的艱辛不易。
途中,學子們也了解到,林嘯等人要勸返的學生名叫趙星野,他的成績在班級裡並不突出。
可正因為如此,老師們的行為才更顯難能可貴。
畢竟,天才如鳳毛麟角,普通學生才是大多數,林嘯他們能為普通學生做到這般地步,怎能不讓人震撼?
在學子們的認知裡,古往今來,從未有過老師主動上門勸學的記載,這一切,徹底顛覆了他們的三觀。
“後世之師——”
楊時看著這一幕,心中滿是讚歎,差點就要脫口而出稱讚後世之師了不起。可話到嘴邊,他卻猛然頓住。
若稱讚後世之師,豈不是在說自己所處時代的老師不好?思索片刻,他由衷地說道:“林嘯老師,他們真了不起。”
“是啊,後世之學堂,真是難以想象啊。”
遊酢的目光緊緊盯著那仿若天幕般展現後世場景的畫麵,感慨萬千,“後世之學子,比我們幸運多了。”
“是啊!我們怎麼沒有林嘯老師、蕭老師這樣好的老師……”
“要是他們能來請我……”
“這簡直就像劉備三顧茅廬,不過也不對……這趙星野,並沒有諸葛亮那樣的奇才,這就是普通的一顧茅廬,僅僅隻為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失學……”
“這是怎樣的後世啊!”
伊川書院中的讀書人們,眼中滿是向往,心中勾勒著那個美好的教育時代。
他們都如此了,更不用說站在高處的帝王了。
“嚴嵩,你說,朕一道旨意。不,這都不用朕開口了,禮部一個政令下去,你說,我大明各地的教諭和衙役們,能做到這一步嗎?”
大明,嘉靖帝看向身旁的嚴嵩,他從林嘯等人翻山越嶺勸學生返校這一在後世看似平常的舉動中,敏銳地察覺到了行政成本和行政效率的巨大差異。
這已然不是簡單的權力下鄉,而是權力直接延伸到了每一個普通人家。
“陛下,我大明絕對能辦到,陛下修為早已經通天,明察秋毫,我大明政通人和,沒有人敢陽奉陰違!”
嚴嵩心中明白,這是一道送命題,即便深知大明難以做到,他也隻能睜眼說瞎話。
“是嗎?”
嘉靖帝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嚴嵩。他雖知道嚴嵩所言非實,可聽在耳中,心中卻頗為受用。
“臣敢以臣項上人頭擔保,我大明在陛下帶領之下,絕對是政通人和,百姓富足,學有所教,老有所養……”
嚴嵩麵不改色,一連串粉飾太平的話語滔滔不絕,仿佛大明真的迎來了中興盛世。
嘉靖聽著這些話,卻默默計算了一下此前林嘯課堂透露的大明國祚,還有一百年出頭,他將大明治理得那麼好,大明滅亡的責任,不在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