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奴隸,皇帝,胡瓜,黃瓜?”
漢武帝時期,石勒的傳奇經曆通過林嘯之口娓娓道來,讓漢武帝和董仲舒等有些坐不住。
“後世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奴隸,乞丐都可以當皇帝?”
劉徹的臉色變得鐵青,不同於他的老祖宗劉邦聽聞草根崛起故事時的灑脫與讚賞,此時的他滿心都是擔憂與不滿。
畢竟,他推行獨尊儒術、天人感應、代天牧民,好不容易將皇帝的地位抬升到“天子”的高度,可林嘯講述的石勒從奴隸逆襲成為開國皇帝的故事,又把皇帝的身價打下來了。
這就令人尷尬了。
“陛下,可能後世禮樂崩壞了吧。林嘯那課堂上的學生,都敢用您的名諱。”麵對有些生氣的劉徹,董仲舒隻好解釋。
“可,朕現在怎麼辦?”劉徹轉眼把難題拋給了董仲舒。
“陛下,這……這……”
麵對皇帝的質問,董仲舒支支吾吾。
他求助地看向桑弘羊等大臣,然而,這個棘手的問題讓眾人都不敢輕易開口,朝堂上彌漫著令人窒息的壓抑氛圍。
“哈哈哈……”
“朕其實也沒有那麼好嘛!”
“林嘯老師過讚過讚了!”
“來人,把黃瓜抬上來,朕要與民同樂!”
相比漢武帝朝堂,石勒的朝堂上卻是一片歡聲笑語。
石勒坐在龍椅上,笑聲就沒停下過。被林嘯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誇讚,這種超越時空的情緒價值,讓他倍感舒爽。他命人抬上黃瓜,與眾人分食,優哉遊哉地聽著林嘯的課,對他來說,這無疑是人間一大幸事。
“朕才不是石勒的重孫!”
“朕不叫石閔!朕原名就叫冉閔!”
聽著林嘯把自己比作石勒的重孫子,冉閔臉黑如鐵,這確實是他不願提及的“黑曆史”。
可惜,他的憤怒,遠在另一個時空的林嘯根本聽不到。
“總之……石勒雖然沒有讀書,但文治武功,都很不錯,算是一個胡人明君典範了!”
“然後,之所以科舉沒有在他這個時候形成製度,一方麵是他繼承人石虎太殘暴,著名暴君,一方麵是後趙曆史才31年。總之……石勒提出的科舉,並加以運用,早了隋文帝楊堅大概兩百多年……”
“不過,在期末考試之中,題目不會那麼難,遇到科舉二字,你們無腦選楊堅就對了!”
課堂上,林嘯介紹完了石勒的內容,並針對學生們的考試,做出了提醒。
“原來如此……”
“沒想到這裡麵,還有這麼多故事!”
“竟然還是個胡人皇帝提出的科舉,然後,清朝結束了科舉,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胡人結束了科舉?”
“這算不算老師你說的輪回?”
同學們聽進去了,然後有同學更是舉一反三,想到了元順帝木匠和朱由校木匠的事情,感覺兩件事也有點類似。
“哈哈,這也算吧!曆史就是一個圈,學進去了會發現很多巧合。”
林嘯更是欣慰鼓勵。
“好了,再回到我們這一個題目,有誰知道,老師這一題,出這些選項,到底有什麼目的,還想告訴大家什麼?”
稍作延展後,林嘯又重新調回這一題。
同學們滿臉疑惑,而曹操、黃巢等曆史人物也忍不住打起精神,他們早已熟悉林嘯的講課風格——把曆史融入到題目之中,從人物講起,猜到林嘯要對這些問題做詳細解答。
“不知道吧,那我就一個個告訴大家!”
林嘯對著題目再次念了一下。
“剛剛我們已經詳細說了石勒和楊堅在科舉和科舉製上的貢獻和曆史……”
“哪位同學知道,我設置的其他選項,有什麼意思?”
同學們默默搖頭,清澈好奇的目光打在林嘯身上,等待著林嘯澆灌答案。
“很簡單,老師依次列出的答案,可以看做是我國教育和選人用人製度的縮影!”
林嘯公布了答案:“第一個,齊桓公薑小白!除了他是春秋五霸,以及什麼管鮑之交之外,大家還知道他有什麼事情?”
“秦時明月之中好像有稷下學宮!”
“老師,這稷下學宮,不會是齊桓公創建的吧?”
有同學忍不住小聲說出猜測。
“正確!”
“這位同學答對了!他創辦了稷下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