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科舉……”
“自隋唐開始,的確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等於,我們今天能夠公平的參加考試,還要感謝黃巢麼?”
北宋,嘉佑二年的考生們,這些千年聚首的天才們,聽到林嘯的這趟有關科舉、教育的曆史課,更是感慨不已。
尤其是對黃巢,他們更是有所改觀。
“算是吧,如果黃巢沒衝天香陣透長安,我們今天的命運,是否與羅隱、杜甫、溫庭筠有所差異呢?”
主考官歐陽修聽到了學生們的議論,回想起自己的科舉之路,何嘗不是充滿坎坷。
他也是落榜生,還落榜兩次。
當年,西昆體盛行,文風浮華豔麗。他的文風因不符合考官心意而屢屢落榜,遭受了科舉製度中另一種形式的不平等對待。
但也正是這些經曆,讓他立誌要改變科舉亂象。他渴望通過改革,對抗這種浮華文風,為普通學子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落榜生的危害如此大!”
“黃巢終結了唐朝的科舉……”
“然後,這洪秀全,半終結了科舉製……”
“標兒,看來,我們的科舉製,要更加顯得公平,公正!咱是絕對不允許咱大明有什麼科舉舞弊的事情!”
朱元璋毫無疑問,再次汲取了教訓,頗為嚴肅的叮囑了一下朱標,然後警告的目光掃過文武百官。
“父皇說得對,科舉這事,應該再慎重也不為過!”
朱標深以為然點頭,更是學以致用,警惕道:“我們更是尤其要防止類似世家大族這樣壟斷科場的事情,雖然,現在已無世家大族……”
“但,自漢到唐的世家大族,還是從當年漢高祖劉邦他們之後有的,我們不可不防。”
“這是對的!”
朱元璋立即汲取教訓,忍不住道:“要不,咱再下個令,朝中當過官的,三代之內,不允許參加科舉,給其他人一個機會?”
嘶!
此話一出,洪武朝堂文武百官齊刷刷看向朱元璋,朱元璋這是想要乾什麼,想要挖他們的根嗎?
“陛下,不可……這不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不公平嗎?”
宋濂下意識反駁,旋即謹慎道:“陛下改革後的科舉,已經夠難了,我們的子孫後代,也不一定能考上吧,我們,我們也不太可能形成世家豪族。”
“對啊!陛下,科舉也不是誰都有把握考上的啊……”
“還請陛下收回成命,哪怕題目出得再難一點,科舉要求再多點也無妨,這限製了三代不能考,萬一有更多落榜生怎麼辦?”
朱元璋這一個想法,算是結結實實砍在這群人的身上,讓他們再也保持不了緘默,紛紛開口。
“父皇,兒臣也覺得,還是再多考慮考慮吧。從林嘯的課堂上看,我大明科舉,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也沒有什麼比較出名的落榜生,看情況,我們大明科舉,還好……”朱標連忙勸說。
“哼……是嗎?”
朱元璋不語,隻是冷哼一聲,不滿的目光掃過朝堂上的讀書人們,算是再一次看清楚了這些人是什麼貨色。
“好了……”
“同學們,這節課,最後十分鐘。我們剛說了我們中國這邊的科舉和教育曆史……”
“最後十分鐘,我們再來了解一下西方學堂,或者是今天我們這種學習模式,怎麼來的。”
課堂上,林嘯也是短暫停留,給了學生們消化討論的時間,然後,自己也稍加休息兩分鐘後,繼續他的課。
此話一出,學生們和帝王們都停止了探討,再次聚精會神的看著林嘯。
“本來,我還想說一下被譽為科舉考試千年第一榜的嘉佑二年科舉榜,以及,大明朝最出名的南北榜案,但,時間不夠……如果有興趣了解的同學,自行下去了解,這算是這節課布置的作業。”
“大家也爭取找一些,比較經典的科舉案例……”
林嘯此話一出,朱元璋、朱標和洪武朝眾人頓時頓住。
“南北榜案?”
“我大明南北榜案?彆啊,林嘯,你說啊,什麼他們下去自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