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之上的和煦日光一點點淡去,寬廣的大地之懷捧起殘月的麵孔。
我們是一股黑色的浪潮,席卷過這片陌生的肥沃大地。
我們臨近滋養烏因庫爾平原的幾條大河之一在王朝官方文件中被稱為戈瓦裡河。這條曲流河在坎德勒斯組沉澱中期形成,當時內烏肯盆地的氣候正在逐漸從季節性明顯的乾旱轉變為相對濕潤,這條河流彎度相對較低。到了烏因庫爾組沉澱期,穩定、無明顯季節性的溫帶半濕潤氣候讓河道漸漸穩定,地層中的河岸植物遺跡足以佐證這一點,高彎度的河流體係形成,這些河流水速較緩,無乾涸期,數百萬年來始終哺育著巨龍之鄉。
河流攜帶著渾濁的泥沙去往遠方的三角洲,注入當時尚且年輕的大西洋。
早些時候吉迦思曾經提到過這條河,她提到河流的深度超過步兵能夠涉水前進的範圍。
而從前方偵察兵那裡傳回的信息也顯示,附近區域內河麵最窄處也寬達200米。
幽暗的月光不足以提供充足良好的視野,因此白日間時常盤旋在我們頭頂進行襲擾的王朝空軍此時停止行動。
黑色的製服讓聯盟軍們深深融入烏因庫爾的昏沉暮色,我們借著黑暗的掩護,儘量放輕行走時的聲音,劍指南方。
聯盟軍前鋒保持勻速小跑,穿過晚間的平原,嗅探王朝軍經過留下的氣息。
他們在大約晚間8點抵達戈瓦裡河畔,看到了浮動在黑色雲母般水麵之上的慘淡月光。前鋒前進的路上沒有遭遇王朝軍,他們在偵察小隊的帶領下初步建立了橋頭陣地。
偵察小隊確認戈瓦裡河北岸附近並無王朝軍的蹤跡,他們在渡過戈瓦裡河之後拆掉了浮橋。
在後方隊伍正在靠近渡河區域時,前鋒大多按兵不動,隻有少數水性良好的小隊下到河中,嘗試確認戈瓦裡河的深度。
經過確認,離開岸邊大約二十米的地方,水深就超過了五米。
浮橋架設已是刻不容緩的了。
在前鋒之後趕到的是聯盟軍的工兵
背負浮橋的鴨嘴龍科索裡安們步入河中,在試探過水深的前鋒小隊指引下紛紛就位,複興者們使用生存戰略將橋梁的板塊之間互相連接,這些浮橋為3噸以下的作戰單位而設計,體重更高的作戰單位則需要自行泅渡過河流。
在活體浮橋往前搭建的同時,前鋒小隊躡手躡腳地踩著橋板,向戈瓦裡河南岸進發。
籠罩在夜色之下的平原陷於寂靜之中,戈瓦裡河的潺潺流水與河岸的蟲蛙鳴叫足以壓過聯盟軍前進的微小噪音。
架設浮橋的過程異常順利,前鋒小隊也同樣順利地踏著浮橋前進,成為了第一批抵達戈瓦裡河南岸的聯盟軍。
他們無暇慶賀。
抵達南岸之後的第一步,是勘察周邊情況。
幾支前鋒小隊保持緊密聯係,向周邊區域擴散,力求行動時的寂靜無聲。
工兵目送他們的遠去,在首批前鋒深入南岸地區偵察的同時,北岸大部隊正在靠攏。
我向南望去,將目光延伸向龐大軍團的先頭部隊,聯盟軍的身影掩蓋了水麵與地麵的分界線。
率先渡河的前鋒彙報南岸暫無敵情出現,因此渡河工作幾乎立即開展。
借著夜色的掩護,聯盟軍步兵、中輕型單位踏著浮橋快速渡河,太重的暴龍類和角龍類則脫下裝甲,涉水過河。
多數區域河水深度約在35米,且水流相對平緩,對於巨型動物而言渡河不算非常困難。
很快就有數量可觀的聯盟軍渡過戈瓦裡河,踏上南岸的土地,此時尚且有約三分之二的聯盟軍正在等待渡河。
意外在此時發生。
就在這時,最令我們膽寒的聲音在南岸的遠處突然炸響,驟然轟碎夜晚的寧靜,炮彈的呼嘯聲拖著尖銳的尾音逼近我們的頭頂。
巨大的炮彈瞬間墜入戈瓦裡河河心,渾濁平緩的河麵霎時暴起一團巨大的白色水花,強勁的衝擊波撕裂近距離內的聯盟軍軀體,四射的彈片在一瞬間造成駭人的傷亡。
這是炮擊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