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剛剛爆發。
奉天殿內,一股淡淡的血腥氣還未散儘。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噤若寒蟬的百官,心裡那股子惡氣總算是吐了出來。
丞相,丞相!
好一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咱給你,才是你的。
咱不給,你不能搶!
這個道理,他朱元璋沒讀過書都懂!結果你個胡惟庸,吃咱的喝咱的,到頭來還想謀咱的江山?
這個念頭如同野火,在朱元璋心中瘋長。
從今天起,這什麼丞相,咱不要了!廢了!把權全都收回到咱自己手裡!
然而,就在他準備開口宣布這個決定時,異變陡生!
“看!那是什麼!”
殿外一聲驚呼,緊接著整個皇城,乃至整個應天府都騷動起來。
“咋咋呼呼的,成何體統!”朱元璋嘴上說著,還是不顧阻攔,大步走到殿前,同時一把將跟上來的朱標護到自己身後。
隻見原本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時,竟被一塊無法形容的巨大幕布所遮蔽。
“護駕!”身後的毛驤臉色劇變,指揮著錦衣衛將朱元璋團團護住。
在最初的震驚過後,朱元璋卻擺了擺手,饒有興致地打量著天上的大家夥,扭頭對朱標道:
“標兒,你看這玩意,比咱當年在鄱陽湖見的船都大。”
“不過,咱咋看起來這麼像妖術呢?會不會掉下來?”
“標兒,你怎麼看?”朱元璋又問朱標。
還我怎麼看?
我拿眼睛看!
朱標滿臉無奈的看著神色凝重的朱元璋。
誰家好人在意這些啊!正常人不應該好奇這東西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在空中嗎?!
“父皇,兒臣未曾見過此等奇物,自不敢妄下定論。”
朱標抿了抿嘴,感覺有些心累,也不知道為什麼爹腦回路這麼清奇。
騷亂很快被鐵血的錦衣衛強行平息,但日子還得過。
那塊詭異的天幕,不吃不喝,不聲不響,就那麼靜靜地懸在天上。
白日不遮陽,夜晚不擋月。
人們隻要不刻意抬頭,甚至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時間一晃,便是三日。
應天府的百姓們,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後來的麻木,再到如今的習以為常。
甚至有孩童,拿天上的大黑幕編起了童謠。
這天,就在胡惟庸案徹底了結,朱元璋再次動了廢相念頭的這個早朝之後。
朱元璋拉著朱標抱怨:“那個李善長,還自稱什麼學究天人,咱讓他研究這天幕,他倒好,三天屁都沒放一個!”
“依咱看,就該治他個欺君之罪!”
朱標滿臉無奈:“爹,您又來了,李相國也是儘力了。”
“哼。”朱元璋懶得再提,剛想再說點啥,那塊沉寂了三天的天幕,毫無征兆地,亮了。
沒有雷鳴,沒有電閃。
它就那麼亮了起來,柔和的白光瞬間取代了原本的漆黑,但依舊不刺眼。
整個應天府,乃至整個大明,所有正在活動的人,都在這一刻停下了手中的動作,不約而同地抬起了頭。
奉天殿前,朱元璋瞳孔驟縮。
來了!
天幕之上,一行行龍飛鳳舞的大字,開始緩緩浮現。
其形製是他們從未見過的簡體字,但奇妙的是,每個人都能看懂其含義。
【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縱觀華夏五千年,有始有終,得國之正,無出大明之右者。】
【而開創這不世偉業的,便是這位,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國,真正的傳奇帝王。】
【洪武大帝,朱元璋。】
伴隨著激昂的樂聲,天幕上開始出現一幅幅動態的畫麵。
從濠州皇覺寺的一個小和尚,到手持兵刃,投身紅巾軍的青年。
從鄱陽湖水戰的連天烽火,到攻破大都,將蒙元統治者趕回草原的赫赫軍威。
一幕幕,一樁樁,全是朱元璋這半生最引以為傲的功績。
下方的百官,已經看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