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欲望浮沉,展現得淋漓儘致。
而這一切的策劃者與旁觀者——
崇禎帝朱幽澗,在駕雲回到永壽宮後,並未如外臣想象般,盤算即將到來的財富。
他屏退左右,隻留下王承恩與駱養性。
“朕需你們去籌備一批物品。”
崇禎帝沒有多餘寒暄,直接遞過一張早已寫好的清單。
王承恩與駱養性仔細看去,越看越是疑惑。
清單所列,並非什麼奇珍異寶。
“香爐,無需銘文,但需一氣鑄成,不得有砂眼裂隙。”
“素麵玉圭,玉質需純,不得有任何刻紋、瑕疵。”
“幡旗,需黑白二色,旗麵不得有任何刺繡、印花,純色無染。”
“淨瓷碗,土瓷為佳,內外光潔,不能有絲毫汙漬。”
“草製道袍,指定天然草本植物纖維編織,不得摻雜精製絲帛。”
“樹皮符紙,要求取自野生樹皮,裁切成統一符籙大小,保留天然紋理。”
二人麵麵相覷,充滿不解。
陛下要這些看似普通,卻又要求苛刻的用具做什麼?
若說是用於祭祀,規格似乎不對;
若說是修煉所用,又聞所未聞。
但他們深知眼前這位皇帝早已非同凡人,不敢多問,連忙躬身應道:
“奴婢遵旨,定當儘力搜尋。”
“臣必按陛下要求置辦齊全!”
崇禎帝揮了揮手。
“去吧,儘快。”
待王承恩與駱養性領命離去後,永壽宮內重歸寂靜。
崇禎帝盤膝坐於蒲團之上,摒棄雜念
夜幕降臨,皎潔的月華再次透過天窗灑落。
他沉浸在引氣導元的玄妙狀態中。
時光流逝。
次日清晨,崇禎帝從深沉的入定中緩緩睜開雙眼,眸中並無喜悅,反而掠過一絲凝重。
他內視自身,感受著丹田內那緩慢增長的微弱靈力,心中暗自計算:
‘以此界稀薄之靈機,即便有月華相助,按部就班修煉,至少還需十五個月,方觸及胎息二層。’
太慢了……
對於曾經距離金丹大道僅一步之遙的他而言,這種速度無異於龜爬。
幸而,他並非純粹依賴吸收天地靈氣修煉。
作為執掌社稷的大明皇帝,他擁有兩條獨特的“捷徑”——國運之氣與民間香火之氣。
這兩種靈氣,雖駁雜厚重,難以直接吸收,卻會因王朝興衰和民心向背,源源不斷地彙聚於國都、集中於皇權象征的紫禁城。
他前世的宗門大師兄曾為仙朝皇子,便是煉化這兩種靈氣為己用。
隻要能增強國運,引導、滿足龐大的民間願力,他的修煉速度便能成倍提升。
增強國運的方法相對直接。
隻需確保大明國力強盛,能掃平內外威脅,開疆拓土,反饋的國運之氣也會隨之壯大精純。
香火之氣則稍微複雜一些。
它並非每一個具體凡人瑣碎願望的集合。
而是億兆生靈在最基本、最普世的訴求上,其意念波動的“共通之處”。
香火之氣在被修士吸納後,會先在靈竅內轉化為“願力”。
隻有當這願力所對應的、百姓的普遍願望,在現實中得到相當程度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