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陣內,崇禎分心兩用。
一邊運轉《辰星歸藏太和長生訣》,一邊將自身靈識籠罩文華殿區域。
殿中眾人的呼吸、心跳、麵部肌肉抽動,皆在他感知之內。
至於這座懸浮於空的銀色倒峰,不過一座最為基礎、連專屬名稱都沒有的聚靈陣。
然布設此陣者,乃是一位前世修為臻至紫府巔峰、於陣道浸淫百年的大家。
故在崇禎精妙絕倫的設計,與對此界稀薄靈機的合理把握下,這座靈陣不僅可以在夜間高效彙聚、提純月華之氣,供崇禎修煉;
更具備一項,對於普通聚靈陣而言頗為罕見的能力——
儲靈。
將夜間崇禎未能當場煉化的多餘靈氣,暫時封存於由流動銀液構成的陣紋脈絡中。
他選擇以純銀構築此陣,絕非一時興起。
在此方絕靈之地,相較於銅、鐵等常見金屬,白銀確實展現出了一種獨特、微弱,對靈機更為親和的特性。
此非偶然。
或許源於白銀本身極佳的導電性與反光特性,使其在微觀層麵上,更容易與天地間未知的能量波動產生共振與引導。
加上銀質地相對柔軟,易於塑形銘紋;
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鏽蝕,能較好地保持陣紋完整。
凡人雖不明其理,卻本能地將其視作貴重之物,在某些巫蠱儀式中作為通靈媒介,或許便是潛在靈性的曲折反映。
受限於材質與崇禎當前修為,此陣品質終究太低,所儲靈氣無法久留,會隨時間緩慢散逸。
故崇禎必須先在上午,將昨夜儲存的月華之氣徹底吸收,再考慮是否現身文華殿,參與這場議事。
效果無疑是顯著的。
在親手打造的聚靈陣加持下,崇禎明顯感到自身引氣速度,比之前憑借肉身感應捕捉靈機,快了何止兩倍!
崇禎此世以凡胎晉升胎息一層,耗去整整九個月;
而今估算,有聚靈陣相助,加上自身修道經驗,衝擊胎息二層或許連半年都不用。
崇禎隻可惜,眼下修為壓製在胎息境,所能施展的【陣】道手段遠遜往昔。
目前這座靈陣的運轉與穩定,極度依賴於他這個“陣眼”的存在。
一旦他遠離此陣,或者停止以自身靈力維係陣紋,便會因失衡崩解。
銀液墜地,重歸凡物。
否則,崇禎早已不惜代價,大肆搜刮天下銀兩,於紫禁城內乃至名山大川之間,布下重重聚靈大陣,加速修煉進程了。
這也注定,以凡俗金銀作為靈陣材料,僅是權宜之計,適用於仙朝草創、資源匱乏的過渡初期。
真正長久運轉、自行吸納靈機的靈陣,必須以各種屬性相合、內蘊神妙的靈礦為主體材料。
待崇禎修為精進,能夠運用煉器手段,自地脈深處或天外隕石中提煉出真正的靈性礦物;
屆時,凡俗白銀便算完成使命,徹底退出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