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祖上和莊上幾大姓一樣都是洪武年間遷來本村的。
華族人自古講究耕讀傳家,陳家這幾百年間大官沒出,小官沒斷,家底積累倒是沒耽誤,越發厚實。如今陳地主家裡有幾萬畝頂好的水田,旱地、魚塘無數。
每年夏秋兩季收糧,村裡那條街就得堵好幾天,因為周圍幾個縣都有陳家產業。
陳地主人送稱號“陳萬戶”。
縣城在周邊幾個縣裡罕見的有完整城牆圍攏,立縣治很早,是一座古城。陳地主在縣城有兩條街,可是他們家人從來沒有在縣城裡住過。用陳地主話說就是不喜歡住在圈裡,不自在。
陳家在村裡有房子,多少代人陸陸續續修了幾百年,烏泱泱的一大片,占了村裡一小半麵積,都是青磚灰瓦房。
楊如寶每天上學沿著陳莊大街往東走過了唐莊就是陳莊,私塾就在陳莊碾坊邊上。
陳家地多房多,陳家主人卻也不多,陳地主有個哥哥也是舉人,在南京當個小官,聽說現在的上司喝過洋墨水。
陳家大哥偶爾會帶著家人回鄉避暑,氣派得很,還告訴弟弟一定要送自己兩個鼻涕泡侄兒出國留洋。
村裡的幾大姓人家繁衍幾百年,互相通婚肯定難免。路上姓陳的見著姓孫的得喊表叔,姓唐的見他兩要麼喊哥要麼喊爺,可能這幾個人年紀一般大。平時見了互相免俗,可是婚喪嫁娶時候上門請人就得安排一個明白事理、嘴兒溜的小夥,喊弟、喊哥、喊爺、喊叔都不能錯。
陳管家是陳地主沒出五福的兄弟,平時陳家大小內外事都是他出麵安排,從沒傳出過錯誤。陳地主家裡有多少錢多少地,陳管家指不定比陳地主清楚。
楊如寶,楊如賢這兄弟倆的名字就是花兩條五花肉請陳夫子起的。陳夫子在陳莊半輩子,女兒也嫁給陳地主生了兩個小外孫。
陳家私塾是對村裡所有人家開放的,隻要你家每年能交上些許束修,陳家私塾就收。陳家請的塾師每到逢年過節都會有陳家送錢送禮,私塾裡所有孩子交的束修還不如過年陳地主包給老塾師的紅包,聽說以前是銀子,現在是銀元。
楊如寶是大名,一般用不著,小強子是小名,楊如賢就是二強。為啥不叫楊大,楊二更順理成章。在楊莊喊聲楊大,從老頭到小孩能站出來十幾號人,小強子爹就是楊大。
陳莊大集逢三開集,明天就是大集,小強子帶著魚簍去朱家賣魚。朱家是村裡賣魚的。賣魚、買魚都找他們家。朱家在街邊住,魚鋪子離碾坊不遠,隔著幾戶人家。
看見小強子來送魚,朱老大拿過魚簍倒向木盆:今兒有麼有好貨。
小強子沒搭話,向一邊草棚子底下坐著納涼的陳夫子和陳管家分彆打招呼。陳管家和小強子爹都是夫子的學生,小強子平時見著陳管家還是按照年紀喊陳叔的,如果續上輩份的關係的話是那種早就出五福的關係,即使小強子比陳管家高一個輩份。
陳夫子看著小強子:唉,要不是…….明年我都應該給你開條子去縣裡考學了,以你水平考個廩生沒問題,能領到的錢糧也不多,但是對你家裡也算是有一份補貼。
陳管家意外的看了一眼這個半大少年,沒說話,點點頭。
朱老大忽然嘶了一聲:小強子,你抓了個啥玩意回來。
小強子轉頭,隻見木盆邊上兩個黑胖子對著盆站著,小黑胖子還拿著一個滴水的小木桶。
這一喊,一邊坐著的兩個人也跑過來看熱鬨。
隻見木盆裡有七八條粗大的長魚在水裡遊動,一條白色的長魚安靜的趴在盆底,魚眼睛通紅通紅的,花紋長相和周圍普通長魚倒是一模一樣。
白鱔!
這是白鱔。
陳夫子和陳管家都驚呼出聲。
朱老大出聲道:小強子其他的長魚我要了,給你三個銅板。這條白鱔我不敢要,要麼放了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白鱔,老夫還是生平第一次見識,看它除了顏色跟普通長魚有不同外,倒是沒其他異相。
一旁陳夫子撚著胡須搖頭晃腦。
陳夫子,我是賣魚的,我爹也是賣魚的,可是我從來就沒見過白長魚啊!我敢收,得有人敢買去吃嘛,反正我自家是不敢吃這玩意。
朱老大也算是開口解釋了不要這白鱔的理由。
不能換錢,小強子隻好下手捏著白鱔的魚頭送進魚簍。
小黑胖子也是小強子同學,平時最不服氣的就是他,仗著自己強壯的身體經常挑釁小強子。這會兒也拿著害怕、還有點崇拜的眼神看著小強子。
接過三個銅板,和幾個大人打了招呼告彆,小強子背著魚簍往回走。
路過唐屠戶家要了一塊後腿肉。
唐屠戶拿著稻草在手上麻利地打了一個草結穿過豬肉:十個銅板。
嗯,好的,唐四爺,我給你三個銅板,剩餘七個回家拿來給你。
嘴裡叼了一個銅煙鍋的唐四爺看了一眼小強子:好的,一會你拿來就行,楊大身體不大好啊,喏,這塊豬肝也帶著,用白糖加油熬著吃,挺補的,這不要錢的。
回家放下魚簍,進兄弟倆的屋子,從牆角一個麻袋裡掏出一個小布包,數出七個銅板,讓二強子送還給唐四爺。
瘦成麻杆的楊大坐在門口棚子下,一個消瘦、消瘦的後背對著他蹲在一邊,身上的夏衣就像掛在身上一樣,後背都能看得出骨架子。瓦罐裡有給自己熬的藥,熬藥人是自己一直有咳疾的老婆。
楊大下午去拿藥遇見夫子,陳夫子說自己大兒子是個讀書料,可惜了沒趕上好時候,皇帝停了科舉,讀書人沒了奔頭。看著在小屋忙著給自己做好吃的大兒子,豆大眼淚怎麼都忍不住流下來。村裡那個老中醫抓藥的時候告訴自己估計熬不過過年了,這病來的太凶,現在熬的藥都是減緩疼痛的,對治病就沒用處。
知道大兒子逃學,不想罵他,也是不願意罵這個懂事的孩子。心疼還來不及,哪裡舍得。
這兩個兒子,老大有主見老二很老實聽話,自己還有啥不滿意的。
背對著楊大的楊劉氏的眼睛也是紅紅的。
舍不得,不舍得
喜歡孑孓不獨行請大家收藏:()孑孓不獨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