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市街是一條臨海縣城東門外的南北街,街道長八十丈,寬不到兩丈半。街道兩邊有幾十家鋪子,全都是些糧鋪,雜糧鋪,米麵鋪,油鋪。陳家江北糧行就在豆市街頂北頭上,有三間鋪麵,專營稻,米和小麥,麵粉。
陳地主打算再置辦個麵粉廠,地方已經選好了,也在東門外,離碼頭和門市都不遠,他剛過完立夏就來到臨海籌劃這事。
臨海縣可不比老家的縣城,地皮金貴得很,搶手得很。陳禮明在臨海住了好幾個月,打點各路神仙,錢財沒少花。尋到這處並不太中意的地皮,總算是自己這幾個月時間和錢財沒白花,相對於新建一座麵粉廠,都是小事、小錢。
秋糧入庫,家裡的頭等大事算是解決。
陳管家讓人喊來了小強子:楊大,你多大了?
小強子回道:陳叔,我初九生日,還有幾天就十五歲了。
陳管家拿起手邊的茶杯說道:哦,十五歲。呂家那個小子比你還小一個多月,喏,紅蛋都送來了。
陳管家上下打量了一下這個個子挺高,看著挺瘦卻也沒有菜色的少年人:這樣,小強子,你想過出去闖闖嗎?上臨海!陳叔知道你小子力氣大、肯乾活,但是主家這次不是要的可不是在臨海隨處可以找到的力工。我家要在臨海開新生意,主家讓我物色個聰明伶俐、可以信任的家裡人送過去。
臨海,臨海。
小強子嘴裡反複叨念這個地名,腦子裡開始翻想對那個遙遠又陌生的地方的可憐了解。
自己所在的這個村子其實就沒有一個正式的地名。因為村子邊上有兩條河流交彙,在那裡有一處古渡口,有這個古渡口,外人稱呼這個村子叫沙缺口村。因為有那棵不知年歲的高大神樹,村子被人叫做是神樹村。當然,最為人知的名字是陳莊村,因為村子裡有“陳萬戶”家。
陳莊村所屬的望海縣在淮安府治下,離那江南太倉府的臨海縣有八百裡旱路,水路的話至少有一千二百裡。
以那條通天長江劃分,一個是貧窮的江北縣,一個是富裕的江南縣。
臨海縣地處江海交彙處,水、海、陸,三種運輸都很發達,從大明到大盛的幾百年裡一直古老帝國的絲綢、棉花、糧食交易重鎮。
幾十年前大盛王朝對外的國運之戰敗落。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優越的臨海縣被外國人看上,他們在臨海縣外圈了一大塊地,修建起了租界。租界不受大盛官員管轄,是外國人自管,且長達九十九年的租借期限,是為國中之國。自此,臨海一躍成為和廣州、渤津並列的三大港口城市,這三座城市分布於大盛海岸線的南、中、北三個方向,是三顆明珠也是三顆透骨釘。
陳管家一直等著這個少年人的決斷。
在陳管家眼裡這小強子就是村子裡的一個普通孩童,以前總是聽陳老夫子叨念他有一個聰明的學生,可惜了沒能趕上科考,要不然他這輩子至少能教出一個有舉人功名的學生。真正讓陳管家高看小強子一眼的就是老朋友楊大生病後,這孩子好像就變了不少,那麼小的年紀就敢來找自己賣地,要工作機會。楊大和他的老婆走了之後,小強子帶著他的弟弟能抗住家族裡那些不著調的長輩們搶奪田產,還安排弟弟去學了手藝,兄弟倆的小日子好像也沒有那麼難過。
這是一個好苗子,值得陳家培養一番,以後就是自己的好臂膀,臨海離老家這麼遠,主家的生意剛剛又要擴大,的確需要一個能當事又忠心的自家人在那盯著。
陳叔,去臨海啊?還不是乾力氣活?可我力氣也不小啊,陳叔你是知道的。
小強子對臨海的了解著實有限,唯一知道的就是那裡離老家太遠,自己走了,弟弟怎麼辦?!還有就是陳管家為什麼看中自己,自己好像隻有力氣大這麼一點用處。
要找力工,還要我親自出麵啊?哼,大臨海能缺力工!我陳家在臨海的生意也不小,每年用力工無數,為什麼要將你這個小孩子從老家帶去臨海?就說你想不想上臨海吧!
陳管家眉毛一挑,小家夥有點意思啊!
小強子這裡的人說話很奇怪,都說北上南下,可是在這裡人往北方叫去,去山東,去北京,去渤津。南下反倒叫上,上臨海,上南京,上廣州。
想啊,陳叔,我家情況你是知道的。我弟弟在學手藝了,可是我沒有賺錢的營生,食量又大,現在家裡還有的那三畝幾分地,每年收的幾百斤稻穀真的養不活我們哥倆啊。我正在找門路呢!臨海肯定上啊,陳叔,你給我小強子臉麵,我得兜著。
小強子幾乎都要蹦起來,無論如何先將上臨海這事給敲定了,上臨海至少能養活自己這個大胃口,家裡的負擔得去掉大半。
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陳管家開口:你去臨海後,陳家每月給你開三個大洋,半年後每個月就能拿到五個大洋,另外你在臨海的吃住陳家包了。
小強子愣了一下,心一動,吃住全包,那麼每月陳家給的大洋就可以存著,不出兩年就能將賣出去的幾畝地再買回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忙不迭得點頭、施禮答應:陳叔,一定帶我去,我肯定好好乾。
陳管家點點頭:嗯,那麼咱一口吐沫一口釘,說定了啊!你回去吧,收拾一下,家裡安排好了,初八跟我去臨海。
看著開開心心、連跑帶跳出門而去的小子,又轉頭看了一眼桌上的紅蛋,輕輕歎一聲。拿起一粒紅蛋,嗑了,剝起來。
小強子跑去老單頭家麵點坊,找到老單頭,同他說了自己要上臨海的事。
老單頭也替這個勤快的小夥子高興:楊大,你來找我的意思我懂,放心,你家老二在我這裡學手藝,我肯定不留私,他是我親徒弟嘛。還有,二強子在你走後這兩年就都住在我家吧!這樣至少兩年內你是不用操心的。再說二強子這孩子挺踏實肯乾,是個能吃苦的孩子,我挺喜歡的。
楊二,你跟你哥回去一趟,他要出遠門了。
老單頭回頭招呼在鋪子裡乾活的二強子。
長高了一點、也不那麼黑的二強子對師傅點點頭答應下來,放下手裡的活計,在水盆裡洗了洗手,擦拭乾淨,走了出來。
知道大哥要上臨海,他替大哥高興,可還是有點擔心。
哥倆回到家,一個燒火一個炒菜。
門口自家菜地裡種的韭菜,豆角,茄子,路上買的鹵豬頭肉,小強子摸的魚蝦,滿滿的弄了一桌。
天黑,哥倆在爹媽墳前磕頭起身回村,一高一矮背向土堆,身後還有一堆餘燼發出絲絲紅光。將二強子送回麵點坊,小強子獨自回家。
第二天,小強子打了幾斤紅薯燒,買了幾包鹵豬頭肉,去看望家族裡的幾個叔叔、爺爺。幾個長輩家一圈走下來,一一的向他們賠禮道歉:小強子小,不懂事,請長輩們看在去世的爹媽份上不要跟自己這個晚輩計較。
另外還在每家桌上留下一個小麻布包,包裡麵有十個銅板。
告訴幾個叔叔、爺爺:小強子要上臨海討生活了,這裡麵有幾個銅板,錢不多,算是對上次不小心弄傷長輩的補償吧。
在送走小強子後,幾個人都打開小麻布包,裡麵還真有銅板,不過這十個銅板裡麵有一個銅板彎了,拿在手上仔細看,就像是被生生地掰彎的。
庚戌年九月初八,利出行。
天沒亮,小強子就背著一個布包裹等在陳管家門口。
陳管家從起床後就很忙碌,一道道指令往外發,整個陳家都跟著動起來,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