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伊萬就不是那種喜歡錦衣夜行的人,他在美國這段時間的成就不小。可是這美國小伊萬也是第一次來,在美國,在紐約小伊萬並沒有老朋友,還找不到熟人敘說、抒發自己的誌滿意得!在小伊萬看來山姆是兄弟,是自己人,是比誰都清楚內幕的當事人,跟他吹牛,吹不著。
現在終於等來了一個來自臨海的老熟人。
陳禮明曾經是楊三強的老板,是麥迪亨公司的老板,當然也是跑馬場雪茄館的老板。小伊萬自從跟楊三強認識後也是雪茄館金牌客戶,擁有一間不小的包間。因為伊萬洋行在租界的威名,小伊萬手裡的金牌還是陳禮明親自送的。而小伊萬當初拿羅斯駐漢昌領事大伊萬當幌子,名義上為了哥哥的安全實際上是為了一筆武器交易,還有一船糧食就是陳家糧行倉庫運出來的。因為楊三強的原因,因為生意往來,陳禮明和小伊萬在臨海時候沒少打交道。陳禮明能算是一個一起抽雪茄、一起聊一會兒閒天的朋友,沒問題。
這下子小伊萬總算放開了聊,又是酒,又是雪茄,還煮了茶水招待陳家兄弟。前些時候跟美國富豪們做幾千萬美元,幾億美元,幾十億美元交易的時候都沒這麼殷勤。
小伊萬略顯怪異的江淮官話陳家兄弟倆都能聽懂,雙方言語交流毫無障礙!
小伊萬從彙賢雅築遇到楊三強開始說起,一直說到最近剛剛組建成型的兄弟集團公司。該說不該說的,能講不能講的都跟陳家兄弟倆說了一通。就連即將啟動的爵士電動車項目小伊萬都跟陳家兄弟倆說了一遍,吹得那叫個天花亂墜!好像馬上又能賺到幾個億美元或者更多!這等機密都說了,那還有什麼不能講的?還有什麼不敢說的!好在這間大辦公室裡目前除了剛來美國的陳家兄弟倆外沒有外人,不怕機密被聽去,
陳禮明是生意人,陳禮生掌管陳家大小事務多年也能算做生意人,算賬都是行家裡手。他們知道伊萬先生說的不是酒話,沒有吹牛皮!大多數肯定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畢竟伊萬先生嘴裡的幸運星楊三強就坐不遠處。
小強子在跟一個小羅斯人聊天,伊萬先生剛才沒有特彆介紹那個小羅斯人,聽伊萬先生的故事,原來彼得先生也是一個羅斯貴族,是跟伊萬一起賺錢的大人物。
小強子在那個小羅斯人麵前言笑自如,看樣子兩人關係也很親近的樣子,真是奇哉怪哉!
直到此時,陳家兄弟倆才知道小強子跟伊萬先生的關係有多鐵杆,那個什麼聯盟股份,價值幾個億美元,伊萬先生說送就送,言語中還曾擔心小強子不願意收下似的。也就是這時候陳家兄弟倆才知道小強子早就身價不菲,光憑一個開業不長時間的兄弟投資公司短短一個多月就能賺得數千萬美元。
先有兄弟投資公司再有兄弟集團!
原來小強子已非吳下阿蒙!已經不是那個整天摸魚捉蝦曬得黢黑的鄉下小孩,也早就不是那個為了幾顆銅錢扛大包的瘦弱孩子,更不是那個為了家裡弟弟決然去臨海當個糧行夥計的少年人,已經不再是那個會說好多外國話,頭腦靈光,會辦事,會賺錢的雪茄館經理。
小伊萬親自掌管著創立當中的兄弟集團,萬事開頭難,兄弟集團大小事務都要知道,很多事情都要他簽字點頭!伊萬家族嫡出的小伊萬又是羅斯人在美國領頭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羅斯人跟外人之間爭鬥不說,就是羅斯人之間也不太平無事!其實小伊萬很忙碌,在跟陳家兄弟聊天期間,不間斷地會有人敲門進來,有些事情一旁的大管家魯尼就能處理,有些事情小彼得點頭也能算數。可是某些牽扯重大的事情小彼得沒有經驗,魯尼沒有資格處理,隻能等那聊天正在興頭上的小伊萬!
楊三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邊應付著非得跟著杜盛喊自己三哥的小彼得,一邊聽著小伊萬跟陳家兄弟大說特說。終於等到小伊萬口渴喝酒的空檔,楊三強將兩位懵懂的陳家叔叔救下來,留下小彼得跟伊萬學習,自己帶著兩位陳叔參觀一下這棟辦公小樓!
這裡原本是向小哈裡曼租借的兄弟投資公司所在,樓下依然有屬於自己和普雷斯科特的辦公室,還有那個在小伊萬嘴裡為自己和大家一起賺下千萬美元財富的大辦公室。
杜盛下樓後就先一步離開花兒街,他是要回家去看看司阿伯下午有空閒時間沒有?!三哥想將陳家兄弟倆介紹給司阿伯認識一下。這陳家兄弟倆或者說是陳禮明絕對是一個值得結交的大商人。安良堂再有實力也隻是在紐約,在東海岸,在美國,臨海那個神奇的地方需要有一個安良堂的好朋友!一個不太江湖的江湖朋友!
王禎已經在來紐約的路上,他抵達舊金山後並沒有多做休整,就帶著家人和兄弟直奔更富有,更能籌到錢的紐約!王禎能順利離開桑落,說明桑落人信田正男那天並沒有喝高,事情算他提前辦了。這算是他表達的善意,算是對楊三強的回報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禎在幾年前對臨海人來說就是一個會出現在報紙上的悍匪,一個雪茄館裡的普通客人,現在的王禎對陳家兄弟倆來說是一個通天的大人物。陳家糧行要做進口糧食生意,以後肯定要跟南、北、西。東各處的生意人和非生意人打交道,認識一個故交遍布天下的王禎沒有任何壞處。
楊三強說動王禎來美國的最大理由就是為困居桑落的老兄弟們籌款,為了他們堅持幾十年的事業籌款!陳禮明在臨海糧食行會是話事人,威望不低,掌握進口糧食價格掛牌權的江北陳家糧行在國內糧商當中的名氣也不小,認識一個臨海糧食大商人對王禎來說也沒有壞處。
楊三強想著勸說著急回臨海的陳家兄弟倆儘量多留在紐約一些時日,讓兩方在紐約見上一見!至於一個是否願意出資,一個是否看得上一個地主、糧食商人,那就得看兩方見麵後是否投機。
楊三強相信以王老哥湘人的豪爽性格和王家堅持數百年耕讀傳家卻絕不出仕的氣節肯定能打動現在的陳家兄弟倆。楊三強知道這次持續幾個月的美國之行改變了陳禮明和陳禮生兄弟。這對陳家兄弟原來本意是想將陳家糧食生意做大做強,讓家族傳承更長久,可是現在有了變化,楊三強能感受得到陳家兄弟倆這種說不出來的改變。
國家不強大,太過好強的個人是要吃虧的。
這可是一個從江北農村走出來的地主說出的話,是一個未曾考取過功名也未曾出國留學過的糧食商人說出的話。
機會是相互的,楊三強儘力了!
韓梓文聽說楊三強回紐約,人就在花兒街兄弟銀行,他也趕了過來!正遇見楊三強帶著兩位陳叔從那間曾經非常忙碌的大辦公室走出來。韓梓文知道陳禮明和陳禮生是楊三強的江北同鄉,也跟著楊三強稱呼一聲陳叔,好在就是韓梓文比小伊萬還不如的江淮官話說得還勉強能聽得懂!
陳家和韓家介在臨海經營多年,兩家皆已在臨海積攢下一份莫大的產業。韓家做的是進出口貿易,陳家是糧食生意,韓家出沒於各地租界,陳家是臨海縣城為主。用陳禮明的話說就是神交已久,可惜未曾謀麵!
陳家兄弟倆皆是人精,韓梓文跟在三人身後從來不主動開口,陳禮明和陳禮生也會特意回頭跟他聊上幾句,就沒有讓韓梓文感覺被冷落的時候,倒是不用楊三強特意照料這位大少爺的情緒。
楊三強的辦公室肯定有人定時打掃,他和普雷斯科特兩人已經離開幾個月,依然一塵不染,一切如常,哪怕是一隻筆,一個杯子都未曾被移動過。
楊三強從櫃子裡取出自己的小火爐,點上鬆果燒水煮茶。周圍沒有外國人,在這間相對較小,陳設更熟悉的辦公室裡陳家兄弟倆終於放鬆下來,陳地主脫下自己的外套掛在衣架上,陳管家也從懷裡掏出煙鍋就著爐火點上!
韓梓文也學著脫去外套,跟陳地主的衣服掛在一起。
陳叔,你這衣服老好嘞,衣料,樣式都呱呱叫!
嗨,也就是那樣了,衣服都是從臨海帶過來的,是錢江師傅的手藝!
韓梓文摸摸陳地主的外套,誇讚不已。陳地主明顯對自己的衣著品味很自得,也走過去拎起自己的外套比劃介紹!
的確,衣著體麵的陳地主比在美國留學多年已經身居兄弟銀行高位的韓梓文更像一個久居美國的有錢人。
今天陳禮明身上這套西式服裝就是傳統英國樣式,是在臨海時候就定製好的。錢江裁縫師傅的手藝,配上進口的頂級衣料,陳地主身上的這一套衣服即使在紐約穿著也絲毫不顯得樣式陳舊。美國人隻有在非常重要的場合才會穿這樣的正裝,這樣的一套英國樣式正裝的材料和製作費用並不是普通美國人能負擔的。
臨海的裁縫鋪茫茫多,大街上排場的成衣店,小巷弄裡縫縫補補的小鋪麵,可以說到處都是。臨海縣變成世界聞名的臨海市,常住人口越來越多,各地來臨海的裁縫師傅也多。這些裁縫師傅按照手藝風格和傳承的地域劃分,小有名聲的有蘇州師傅,錢江師傅,江寧師傅,甚至掌握宮廷織造手藝的裁縫師傅在臨海都能找到。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裁縫師傅擅長也各有不同,有擅長做馬褂、長袍,有擅長做官袍、戲服,還有擅長女性衣裙製作。
臨海租界規模大,外國人多,肯定不缺國外過來的洋裁縫。起先,洋裁縫做外國人生意,華族人裁縫做國人生意,大家相安無事。可是,時間長了很多聰明的華族人裁縫也開始學著做西式男女服裝,畢竟很多像陳地主這樣的人也在嘗試穿西式衣服!有需求就有市場,裁縫手藝又不是什麼皇冠上的明珠,不可褻瀆,不能觸及!要論到裁縫手藝還是國內的傳承更精良,西式裁縫手藝在那些高手眼裡沒有絲毫秘密可言。看上一眼,摸上一摸,隻會做的比洋裁縫更好!近年來在臨海租界生活的外國人也開始找華族人裁縫師傅定製衣物,要論做西式服裝差距隻在華族人裁縫師傅的眼界,見識和是否願意轉變,同樣選料的情況下,華族人裁縫師傅可以更快,更精良,更低價的做出一套客戶想要的衣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水壺很快就燒開,一壺熱水,一杯熱茶,清香四溢,眾人自發地圍攏過來。
小強子,剛才在樓上怎麼跟伊萬先生說王禎先生來紐約的事情?
陳管家捏起小小的茶杯,抿一口。
伊萬知道,他知道王老哥來美國,知道王老哥來美國的目的!我們是渾水安保公司的合夥人,這些事情我沒打算瞞著誰去做!隻要我沒主動提起,伊萬就不會過問!幫王老哥募捐,是我私人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你我他的事情,更可以說是華族人的事情。
楊三強放下手裡的水瓶,可是他的言語卻沒人回應!
我們可以說也敢說捐贈是為了國家,不是因為某個團體。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遠交近攻,就是國與國之間相處準則之一。國與國之間隻有長久的臣服和短暫的友好。羅斯國是我們周圍最大也是最強大的鄰國。百多年前羅斯國擴張已經達到他們統治能力的極限,還有就是沒有觸碰到當初大盛朝的核心利益。現在嘛,羅斯國隻是列強其中之一,列強之間相互撕扯牽製,羅斯國也不是實力最強的那一撥。
伊萬是有錢,到底伊萬是羅斯國大貴族,是羅斯國人。說到底,伊萬和伊萬家族和羅斯國的利益本質上還是一體的,至少絕大多數時候是相同的!國與國之間就像同行之間的關係,競爭大於合作,大多數時間是你死我活。
華族人很注重傳承,幾千年留下的曆史故事很多,即使是地裡的一個老農也可以跟你上講一段曆史故事,嶽武穆,楊家將,戚繼光等等!楊三強相信陳家兄弟倆能聽得懂,能體會到自己想表達的意思。
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的韓梓文卻好似聽到什麼了不得的事情,或許是過於精於專業,或許是從未思考過,韓梓文看楊三強的眼神複雜。
從小韓梓文隻知道父親一直在資助崔伯伯做大事,很多時候韓梓文都覺得父親是浪費辛苦奔波賺來的錢去填補一個無底洞。到後來哪怕民主國成立,韓家貌似也沒有得到什麼實際好處。就連崔伯伯現在也流落在桑落,父母依然不間斷地支持崔伯伯,連大姐和二姐畢業後都陸續去崔伯伯身邊工作。估計以後自己和留在美國的小妹估計也同樣會被安排到崔伯伯身邊。韓梓文眼裡自己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已經是家族的一種習慣,父母如此做,自己的姐姐們也如此,韓梓文從未過多考慮過為什麼,意義又何在。直到今天聽楊三強的一番閒聊,韓梓文才知道父母和伯伯們的苦心,知道那些伯伯們、叔叔們前赴後繼不怕死的原因。皆是因為他們眼光長遠,胸懷廣闊,早就不再計較個人得失。
愛國不分年齡性彆,愛國不分高低貴賤。愛國之心或許在某一時間忽然明了,又或許因為某一件事情被激發。
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這是街頭賣藝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尋常話。
今天韓梓文對這句隻要有華族人的地方都能聽到的俗語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自己父親這樣的人,華埠裡那些捐款的普通華族人,那些斷頭流血的叔伯前輩和兄弟們,不也是用自己的錢包和人命為了那個東方古國能夠變得更好!
楊三強不想放過眼前這位背景深厚的大人物,對兩位陳叔報以歉意的微笑後,從衣兜裡拿出兩枚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