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共贏_孑孓不獨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1章 共贏(2 / 2)

稽首禮,一般用於臣子拜見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禮儀。行禮時拜者必須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後,緩緩叩首到地,稽留多時,手在膝前,頭在手後。

頓首禮,一般用於下對上的敬禮。行禮時大多動作與稽首禮相同,不同在於拜時必須急叩頭,其額觸地而拜。

空首禮,一般用於上對下的回禮,或為君王祭天時所行之禮。行禮時雙膝著地,兩手拱合,俯頭到手,與心平而不到地,故稱“空首”,又叫“拜手”禮。

故稽首、頓首、空首禮皆為跪拜禮,在華夏族群中從來都是重禮。

華族人跪謝天地,因為有天“生”地“養”之恩!跪拜祖先、父母,因為有血脈以及育養之恩!

洪武四年皇帝下詔令:官民相見行作揖禮即可,不必行跪禮。有功名的讀書人見官,官與上級見麵時也如此。

故而數百年來華族人相見時皆行拱手、作揖之禮,江湖人有抱拳禮,從來不興跪拜禮。

作揖,為雙手合於胸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內。

拱手禮為作揖的另一種形式,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嗎,若是相反則為行喪事之禮。

抱拳禮其實也是作揖的另一種形式,以左為敬,通常用左手在外,以左手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

杜明升得勢之後接觸之人遍布中、外、官、商,對外不能丟了華族人的臉,對內不能上不得台麵,對官不能手足無措,掌心冒汗,對商以“禮”在先。

不能依舊以市井江湖習氣待人接物!混跡於江湖市井之間時不知道,也不用太過注重那些不能當飯吃,當錢用的“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杜先生之名在大臨海的上、中、下九流之中日漸嶄頭露角之後,杜明升悄無聲息地尋訪了數位寓居於租界之內的飽學之士,以豐厚的見麵禮和誠懇的態度聽了很多次的“絮叨”!是算是對“禮”進行過一通惡補。

雖說沒讀過幾年書,但是杜明升的腦袋瓜子靈光,一番苦記,進行相互印證對比之後算是對“禮”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認知。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現在的杜明升已習慣身上的長袍,越發有杜“先生”的氣質。

那掌櫃敲門之後,小工推開掩著的雅間房門,一列穿著各式短打的上菜小工或捧著托盤或提著食盒魚貫入內,手腳輕快,無聲無息。

地三仙。

刺嫩芽拌海米。

雞油黃瓜香。

猴頭燉飛龍。

烤飛龍。

溜飛龍片。

鐵鍋燉大雁。

麒麵蓮蓬。

鹵麅肉。

長白山銀耳燉鴿蛋。

汆哈什螞油。

三鮮參湯。

……

那掌櫃捧著一張手寫菜品清單,小工呈上一品,他就大聲地唱名一樣!

矮方桌被大小不同的盤,盆,碟,碗堆疊地滿滿地!

這道地三仙是燉虎、鹿、熊肉。麒麵就是犴鼻子,犴是老林子裡的一種鹿,鼻子肉老厚了。哈什螞就是林蛙,這哈什螞油隻有母蛙才有!我是怕你膈應,不然直接就讓那掌櫃端上一盆燉蛤蟆,那滋味,老香嘍!

杜明升第一次來關外,看什麼都算新鮮,楊震雷就小聲的指點某一道查看不出出處的食材。

方先生的接風宴是大帥從北京帶回關外的山東廚子操辦的,雖說鹿,熊,駝,海參,魚翅這些山珍海味樣樣俱全,可那就是一場食材和做法都不能有失莊重,不能失禮的正宴!這些“拿不出手”的山野鄉味上不得那種席麵,還是咱們兄弟私下消受為好!

楊震雷給杜明升整的這滿滿一大桌菜品,都是他覺得臨海少能品嘗到的關外特產、鮮味!

杜明升夾上一筷子這個菜,用湯匙品嘗一下那個湯,不斷點頭,隻能嗯、嗯出聲!

酒好,菜更好!

見到客人滿意自己的招待,楊震雷也很高興,跟杜明升走過幾個酒之後,楊震雷便放下筷子。要了一碗店裡熬煮的海鮮嘎達湯,呼嚕、呼嚕地大喝特喝,一邊喝還不忘記跟眉開眼笑的那掌櫃誇讚這嘎達湯做得地道。

一場坦誠相見的泡澡後,楊震雷那是真的不再將杜明升當作外人!

杜明升放下筷子跟楊震雷兄弟倆走了最後一個酒,有眼色的那掌櫃就招呼小工進來撤走收拾乾淨並不少多少的“殘羹冷炙”。

矮桌也被搬開,抬進一座羅漢床,鋪好錦墊,請貴客入座!

換上新酒,擺上幾碟外麵買采買回來的果脯,鹵肉,乾果當下酒菜,還有一小盤水靈靈的梨子和甜杏!

泡澡和聽戲,是盆不離碗,鍋不離勺的快樂,平常人占有其一就很滿足,那麼有條件兩者一起享受呢?

自然是愜意,是當神仙都不換的日子!

推開一麵朝著內院的隔扇門,兩個扮上行頭的伶人已候立在油漆斑駁的戲樓上,幾個伴奏的老樂師也安座於隱蔽處,隻等東家一個訊號,好戲開台!

來關外當然要聽關外的戲。

原本慵懶的楊震雷這時候坐立起身,饒有興致地端詳兩位站立於戲台上的身影。

那掌櫃,這是哪家班子?功夫可好?

貴人,這呼家班子的蹦蹦戲在咱地界上是這個!

那掌櫃豎起大拇指為自己找來的戲班子作擔保,很是自信。

要說功夫,台上的這倆四功一絕那也都是賊拉好!

要不是確定那掌櫃跟楊震雷在談戲,杜明升會以為他倆在對什麼“切口”!

按捺下“江湖險惡,不得不防”的心思!

聽不明白也不著急,杜明升從盤子裡拿出一個看著像蘋果的梨子,這是在臨海都沒吃過的新鮮玩意。

蹦蹦戲又叫小秧歌。

關外的黑夜又冷又漫長無趣,白天扭秧歌的伶人在晚間登台唱一些小曲,表演一些苦練已久的拿手絕活,既能將大家夥逗樂以打發寂寥,又能多賺一份養家糊口的打賞錢。漸漸地“小秧歌”便與關外大秧歌分水而治,各自安好。後來闖關東的人將各自故鄉的戲也帶至關外,比如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蓮花落甚至皮影戲等等。“小秧歌”跟廣闊無邊的關外大平原一樣,將這些離鄉“遊子”的惦念包容並蓄,蹦蹦戲也就成為風靡關外的戲曲。

真的是大盛朝越敗落,關外的蹦蹦戲越顯得火熱!

蹦蹦戲裡的四功是唱、說、做、舞。

唱為首功,講究味、字、句、板、調、勁樣樣精通才算好。說是直白話,以插科打諢為主,就為逗樂。做即是扮相,講究以虛代實才是地道,做到“變臉換人,變眼換人”功夫才到門。舞是指在台上跳、走、翻、扭、錯、轉、扇、抖、耍、打!講究細膩、精巧,動作多樣最是好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絕就是各家在台下辛苦練就的各種雜技絕活,最常見的就是扇子和手絹,蹦蹦戲伶人能將這些小東西,小功夫玩出常人想象不出的花樣來。

杜明升在港口泡澡聽戲,方昭兒在奉天城自有一番風光。

方昭兒來關外,沈霈來大連港迎接是儘地主之儀!

方昭兒去奉天城,那是身為方家人的責任。

奉天城作為關外數個行省中最為重要的城市,方大總統的兒子來關外怎麼能不進奉天城?怎麼能不給關外各路大帥表忠心的機會?!

方昭兒知道這趟來關外不是為了替父親巡視故地,更不是為了接受那些地方大帥們的供奉。方昭兒有“私心”,他是為了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大洋彼岸飄蕩回來的“證據”。

人心難測,關外的大帥們對方大總統的忠心真假不可估算。但是方昭兒知道生於此長於此的沈大帥和他的結拜兄弟們遠比旁人更看重這片鄉土。

方昭兒知道自己掌握的“底牌”,知道此行關外打著“為你好,為關外好”的旗號。到時候將底牌一翻,統統交給關外的大帥們自己看,自己做選擇。

方昭兒很有信心,應該有很大的勝算!自己就是這麼被那個小友三下五除二給打動。

都是血性好男兒,都是華族人,大家夥有共同目標,共同努力,才有所有的未來,那才是所有華族人的共贏!

喜歡孑孓不獨行請大家收藏:()孑孓不獨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成寒門農家子,每日情報肉滿倉 七零紈絝是我爹,彆人雞娃我雞爹 三刀劈碎俠客魂,大人我是老實人 絕代名師 三角洲:從拯救大兵火爆全網! 生命的重建 暮雨晚來 陳氏修真帝國 蘇媚娘 一指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