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人各有誌 不強求 不勉強_孑孓不獨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孑孓不獨行 > 第150章 人各有誌 不強求 不勉強

第150章 人各有誌 不強求 不勉強(1 / 2)

王一虞就是一個地道的湖湘漢子,“霸蠻”有主見。似乎隻是告知父親自己打算回國,沒給王禎勸阻的機會,沒有向當下不在彙賢雅築的親朋好友告彆的意思,更沒收拾行李之說。唯有開口請神通廣大的楊三強幫忙,當夜便登上一艘發往民主國的貨輪,一如他來美國那般匆忙,隻是多了一份迫切和期待。

楊三強知道在兒子麵前板正臉甚至沒有多說挽留之言的王禎其實更想王一虞留在身邊。在這異國他鄉,在這紛繁雜亂的世道裡,有兒女承歡膝下,哪怕再短暫,那也是王禎多年難得的溫馨時刻。

太祖皇帝陵寢之前,父親和伯、叔們告慰蒼天和先祖:中夏暗昧兩百六十餘年,俊傑之士,飆發雲起,前赴後繼,未敢懈怠。今時乘間入據之賊終退,中華得複!吾等華夏兒郎不可鬆懈,切記努力,國強民富,再複興旺!

你們說同盟得天下大勢,是民心所向,中華故土上那些負隅頑抗之輩和心懷叵測之宵小皆是疥癬之疾不足為慮!同盟之軍必將以雷霆之威蕩魔滌塵,肅清寰宇。

你們說清掃“家室”之事交由經驗更豐富的大人們去做,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就應該出去見識世界,最重要的是將外麵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帶回“家”。

王一虞沒告訴父親,雖然他人在萬裡之外的美國,可是槍聲,炮鳴,火焰、濃煙與鮮血,還有一張張或笑或溫暖的臉卻能越洋跨海夜夜入夢。每次午夜夢回並不是被驚醒,多少回皆是抬手抓握坐起,或是在殺喊聲裡睜眼,更多是沾濕了枕被而不自知。

王禎無力反駁兒子,那次離彆就像是一場父子間的約定,可是父親卻失敗了,失約了!

楊三強不打算摻和這種父子間的“頂牛”,王一虞不隻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酷肖其父的年輕人還有更多的“棱角”未曾被磨平,值得尊敬。

王禎從未想過彙賢雅築之行的結束竟然是去碼頭送彆兒子,雖然有些猝不及防,可作為父親王禎還是抓緊時間多多囑托一番。

至於王一虞幾乎是一無長物,空手登船,王禎卻沒絲毫擔心,更沒有伸手幫兒子操辦行李的意思。

一無長物從來不是大事,同盟的兄弟們多是富裕之家裡成長,可是在大盛朝廷的絞殺之下,後來誰不是一無長物?

一無長物不害怕,唯以熱血薦軒轅。

年輕是活力和進取,年輕不是衝動和魯莽。

王一虞在船員引領下登上貨輪不高的橋樓,作為這艘遠洋貨輪上唯一的外來貴客,船長自然收拾出最好的艙室,轟鳴大作的下艙室再布置得舒適也比不過可以曬太陽、看海的橋樓艙室。

一手抓握不高的欄杆,一手豎起,掌心有一物銀光一閃,走上碼頭後再未言語的王一虞便捏緊拳頭捶向心臟。

隻有楊三強回應興致越發昂揚的好兄弟、好侄兒。

王一虞登船的同時王禎也轉身坐回小汽車,或許是人年紀大了就會越發看重彆離,即使是王禎這樣從血雨腥風裡走過來的父親也難以免俗。

貨運碼頭燈光暗黃,岸船距離不算近,楊三強也知道那銀光閃耀之物是一枚帝錢!

楊三強有學有樣,拿出貼身收藏的兩枚銀錢,其中一枚自然是洪武通寶銀錢,手心裡朝向王一虞展示後握拳捶向心窩。

一罐銀錢本已經被陳禮明大方地分送給紐約新認識的朋友,朋友當然是更識貨,更看重帝錢意義的華族人,比如相見即投緣的司一拳,比如當過陸軍總長卻很江湖的王禎,比如楊三強以及他身邊的杜盛。數千萬美元的捐贈合同陳禮明都簽了,何況這些在異國他鄉偶然得到的意外之財。

華族人有存錢、藏錢的習慣,從深埋地下的龐大錢窖到牆縫、缸底,無論富裕還是貧苦,藏錢的方式總是各有各色。華族人存錢和藏錢皆是為長遠未來著想,那些錢是財富,是依仗,是秘不示人的隱私。而對談錢諱莫如深的華族人卻對擁有帝錢頗為自得,因為帝錢承載著華族人最輝煌的一段曆史,凝聚著是無上的驕傲!華族人相信帝錢能給自己和子孫帶來好運、消災弭禍提供庇佑。

始皇帝陛下奮秦國六世之餘烈掃六合定乾坤,結束數百年戰國亂世。大秦帝國沒有重蹈前人覆轍分封天下,而是在地方設置郡縣,朝堂上三公九卿各負其責。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定度量衡,開南北兩渠,利及後世千秋。北驅匈奴構建萬裡邊防,南下平定百越開疆拓土。

秦後有漢,漢即銀漢,是橫貫天上之星河,有銀漢迢迢,光耀萬世之意。大漢朝武帝陛下尊儒重法,禁私鑄,官營鹽鐵,輕徭賦,修水利,大漢雄兵北鎮大漠,鑿通西域商道。

驕傲的漢臣奏折裡寫“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彼時大漢帝國國威至強至烈。

大唐太宗皇帝以武功於隋亂下成勢,天策上將可力敵太子之威。登基之初便遇渭水斬白馬之辱,驕傲的大唐君臣知恥而後勇,奮發圖強,城下之盟不過五年敵酋便在貞觀皇帝的酒宴上歌舞助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宗皇帝兼容並蓄,恩威並施令降將歸心,天可汗之名四夷皆服。

唐人是驕傲的,太宗皇帝的魅力和影響是長久的,一首秦王破陣樂在百年之後可讓一群即將卸甲棄刀投降的唐兵重燃大唐榮耀,毅然赴死再續大唐國運數十年。

大明洪武皇帝則是以重鑄乾坤之功堪比始皇,彼時華族人失中原腹心之地兩百餘年,燕雲十六州失控四百餘年,河西走廊和西域晦暗六百年,彩雲之南更是脫節八百年之久。過久衰落和間隔已令大江南北的華族人互生嫌隙,甚至稍微偏遠之城雖有華族人定居卻已不聞漢家語不見漢文字。

洪武皇帝恢複衣冠、禮儀,正音韻,重振華族人自信,功德無量。

永樂皇帝與大唐太宗得位類似,兩位皇帝陛下皆是一輩子兢兢業業,生怕行差踏錯,唯恐文治武功不夠在百年後無顏見列祖列宗,更怕後世悠悠眾口。

鄭和下西洋巡檢八荒,收攏飄零,聚攏天下財富歸於大明。永樂皇帝設置海外衛所以及宣慰司,使大明威臨四海。遷都北平以大明天子之尊鎮守國門,更是縫補彌密華族人分隔數百年的生分。修大典,總結歸納華族千年文華精粹。整軍備,籌建火器營,先進的火槍、火炮讓迅捷的騎兵和那些簡陋城防再難威脅阻擋明軍。

四朝五帝於東方古國、於華夏族群皆有莫大的貢獻,影響後世最為深遠,故而後世華族人皆感念其恩,也相信這五位帝王的年號錢幣沾有盛世之力,可以為自己提供庇佑。

始皇帝,漢朝武帝,大唐太宗皇帝與大明洪武永樂父子皇帝則又有不同。

洪武皇帝無先輩祖蔭,家無片瓦、身無完衣,一個破碗開局的洪武皇帝陛下是最知來時路的皇帝,也是東方古國數千年至今最願意保護萬千華夏普通百姓的皇帝,沒有之一。

洪武對子民親厚寬容,對蠹蟲深惡痛絕,對貪食民膏的貪腐之輩可謂是心狠手辣,在洪武皇帝眼裡這些人都是背信棄義之人,最為可惡,剝皮揎草難解其罪。因為它們得勢便忘本,熟讀聖賢書卻罔顧先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警告,肆意魚肉治下百姓。它們竟然那麼快就忘記國土淪喪,為奴為婢,低人三等的悲慘過往。若是沒有萬千華族百姓的支持各路“反王”哪有膽子起兵,若是沒有萬千華族百姓舍生忘死,更擅長種地捕魚的“義軍”如何敢直麵擅長騎射的前朝騎軍。若是沒有萬千百姓支持就沒有驍勇善戰的大明戰兵,就沒有大明朝!

洪武皇帝會下令嚴查盤踞泉州港數百年的色目商人家族,也是因為它們見利忘義、恩將仇報“吃絕戶”!作為外來海商卻敢染指落魄皇族財富。即使它們已經經曆兩次“懲罰”洪武皇帝也沒放過這些“白眼狼”,一番雷霆殺伐後將此家族貶入賤籍,男為奴女為娼。

可痛恨貪腐的洪武皇帝卻能“摁下”砍頭的大刀,以前朝皇帝頒發的丹書鐵券為台階去原諒一個卷入貪腐案的錢姓官員。一塊五百年曆史丹書鐵券在當朝最多也隻能算是一件特彆的藏品。五百年,東方古國已是曆經數次朝代更迭。五百年,錢家一直在折水之地甚至一度裂土稱王,錢江之“錢”就是錢家之“錢”。有恢複中華之功德的洪武皇帝不用給前朝某位皇帝麵子,地方豪族再強橫也敵不過皇權威嚴!按照當時情狀卷入貪腐案的官員以及其家族都會招受極為嚴厲的懲罰,洪武皇帝“手下留情”隻是因為錢江的百年世家錢家在百姓之中依舊頗有美譽。

洪武皇帝或許不知道就是他的“一念之善”造就了一個延續至今的千年家族,一個勢力遍布兩江一湖的大族。

都說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永樂皇帝不是創業皇帝,也未曾如同父兄那般受過貧窮戰亂的苦。可登臨大位的永樂皇帝哪怕功績再高卻依舊如履薄冰從未敢沉迷後宮溫柔鄉。徐皇後薨逝之後永樂皇帝再未立新後且堅持帝後同陵而葬。之後十多年不是在北征就是在準備北征,太子監國,太子妃管理後宮。一如普通人家,婆婆早逝,長媳管家。皇子奪嫡在其他皇帝看來是了不得的僭越之舉,可永樂皇帝不但沒阻止還添火加柴。一奶同胞的親兄弟,手心手背都是肉,兒子間的爭鬥在永樂皇帝看來就是雛鳥初飛。

開疆拓土、安穩邊疆皆是皇帝可記傳勒石之功,駕崩在征伐途中的永樂皇帝則無明主年老昏聵之惜!死於北征的馬背上是永樂皇帝之幸或許也是永樂皇帝心安之處。

大明洪武皇帝戎馬一生,恢複河山,複歸華族人的榮光。永樂皇帝令大明的軍馬和衛所巡視、鎮攝四海,並采集天下“瑰寶”點綴華夏盛世!父子倆是繼往開來的千古帝王!是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他們也是普通華族人,或者說更近似萬千普通華夏族人。

“五帝”中洪武和永樂距離當世更近,關鍵這還是得自“新大陸”的銀質帝錢!

楊三強沒加入青幫,即便自己的兩位結拜哥哥和林姨皆是青幫中人。不想成為信徒,拒絕了姚大主教的數次招攬。楊三強在臨海就認識同盟的王禎和劉暢,至今未有加入同盟或者民主國民眾聯盟黨的意思。司賢意、杜青峰和杜盛是洪門中人,若是楊三強想入洪門肯定也是絲毫無障礙!楊三強結緣普雷斯科特一家人於臨海,留學美國後考入耶魯,在美國擁有數家公司股份以及超千萬美元的銀行存款,甚至持有一份小伊萬贈與的聯邦貨幣儲備聯盟股份,隻要楊三強願意,成為美國人就在一念之間。想來隻有小伊萬從來沒勸說楊三強成為羅斯人,想必因為這位羅斯大貴族遇到過同樣的選擇和勸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無論麵臨哪方麵的拉攏和勸說,楊三強就用能力,用利益,用忠誠以及坦率來阻止或者打消他們的疑慮和小堅持。畢竟誰都不會因為並不重要的小事去得罪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能為自己帶來巨大利益的人。畢竟一個對自己身份認同,對族群忠誠的人至少比大部分人值得信任,隻要不觸及他的堅持和底線!坦率地交流可及時地相互了解,可以避免猜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楊三強和王禎就是可以坦率交流的忘年交,是好哥倆。

楊三強知道王禎多年拚殺是為了華族人的尊嚴,是為了古老的中國的複興,所以楊三強也願意出力幫忙,願意牽線搭橋,自然是希望他多年的堅持能夠成功,那就是皆大歡喜。王禎也通過楊三強知道外國人權貴對民主國的真正態度,消弭了對美國和桑落的錯覺,打消了借助外力的幻想,更堅定地相信隻有華族人才會救中國,隻有華族人才能救中國!

王禎終於坦率地承認以前的同盟和現在的民主國民眾聯盟黨都是在嘗試和驗證中的一條救國路,甚至從大盛朝到民主國,同盟的目標在改變,救國之路線和方法也在改變。王禎不敢為民主國民眾聯盟黨的未來打包票,隻能為了自己以及兄弟們的付出和堅持而努力,隻求做到問心無愧!

王禎甚至不確定民主國內其他勢力的道路就是錯誤,但是王禎能肯定同盟之前所有勢力所走之路都行不通,也能肯定民主國民眾聯盟黨以及絕大部分掌權大帥都不會希望大盛朝死灰複燃。

楊三強和王禎都以為黨同伐異萬不可取,內耗過甚易招外賊!大盛朝的來曆和罪孽猶在眼前。

即使不能保證力往一處使,至少是心往一處想。隻要是為了國家和族群好,那麼就是

可以結交的朋友。

交朋友就是求同存異,取得共同利益一致!

王禎建議陳禮明將這一包罕見的銀質帝錢帶回國,分贈給在桑落的民主國民眾聯盟黨的老兄弟們,最好也給北京的方大總統及其屬下各大帥們!

楊三強和司賢意各自留下兩枚,其餘的都交還給陳禮明。司老哥的兩枚肯定有杜盛一枚,另外一枚司賢意值得擁有。王禎也是將尚未來得及分送出去的銀錢交還,王禎收起一枚被王一虞用朱砂編製繩子掛在了小妹妹的脖頸上,然後用自己掛脖子上的那枚銀錢跟她碰得叮叮響,逗得小妹陀和餘璿都是哈哈大笑。

“六王畢,四海一”。

秦王掃六合登皇帝位,此後兩千年“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統華夏成為無數亂世英豪的最高追求。

現在的民主國民眾聯盟黨想,北京的方大總統也想,誰又能確定地方實權大帥不想?

“新大陸”發現的帝錢就是一種提醒,以為華夏和華族立下赫赫功勞的兩位大帝提醒某些強大的、有野心的華族人,金甌無缺有責,偏安一隅可恥!

陳禮明帶回國的帝錢有大用途!至少比當作護身符更有用處!

指望帝錢庇佑那是普通人的心理慰藉,強大的人隻會自求。

隻要能喚醒華族人血脈裡傳承的驕傲和勇敢,華族人人人都能成神,華族人人人皆是神,神州二字豈是自誇自擂?!

賣出的糧食已經運走過半,糧食款也經由各種渠道收回過超過八成,許多大帥的糧食尚未入庫就支付了全部買糧款。

盤算著在回臨海前舉辦一場答謝宴,陳禮明便請麵子更大的方昭兒和沈霈幫忙邀請賓客。通過這次交易陳禮明充分展示了實力,讓關外大帥們吃下了定心丸,買了糧食的大帥自然是貴賓,未曾買糧的大帥也是陳家糧行的潛在顧客。

石瑞清本就是青幫中人,字輩低於杜明升一代,可兩人不屬於同一支脈,若不是講究的場合兩人見麵是以兄弟相稱。這次石瑞清來關外見到杜明升二話不說就行了一個正兒八經的晚輩禮,杜明升也站定身受。

這也是江湖的人情世故,杜明升不受這份禮,石瑞清以後在臨海恐怕就不好再見。

大帥們的宴會杜明升有經驗,陳禮明生怕自家堂兄陳禮生照應不周便請杜先生幫忙,自然也邀請了前來“解圍”的石瑞清,這正中下懷,如此貼近各位關外大帥遠比看照片看文字資料來得更真實,何況還有很多大帥都沒有照片流落在外。

喝酒儘興後陳禮明“無意”中說起從美國帶回一些特彆的紀念,有方昭兒的幫腔,還有數位大帥是真想看看國外是什麼樣,自然有更多大帥被勾起了好奇心。

早有準備的陳禮明示意之下,陳禮生領著杜明升和石瑞清走向側室,每人拎出一隻特彆大的柳條編製箱。這幾個編織箱是宴會開始前剛從瓊斯號上搬運下來,陳禮明和方昭兒竟然也跟了去碼頭,兩人雖然沒動手從,可箱子船艙到上岸登車,這兩人雙眼就沒離開過它們,生怕陳禮生三人出差錯似地。


最新小说: 聖女大人,我隻是個雜役啊 綜武:雪月開賭坊,女俠被玩壞了 明搶 直播偷考卷,十萬考生全滿分! 邊關戰王,從搬屍體開始變強 不生了!主母重生悔婚!絕嗣權臣哭瘋 被奪修為後成為天道代言人 向往的美麗生活 逆天邪神:師尊,你不太對勁 清冷美人下鄉,糙野硬漢寵妻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