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小相通不相悖_孑孓不獨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孑孓不獨行 > 第151章 大小相通不相悖

第151章 大小相通不相悖(1 / 2)

華族人有俗語說人活於世吃穿住行,吃排首位。

“吃”是一切生命體維持生存的根本因素之一,許多卵生動物第一餐往往就是庇護自己許多時間的外殼,水裡的魚兒和蟲子出殼後馬上就開始尋覓食物,從吃開始忙忙碌碌的危險一生。牛、羊、狗、貓等等動物出生後眼睛往往還未睜開便會尋求母親的哺乳也是天性,不用教授。

野生動物會選擇恰當的時間繁衍後代,讓後裔們生長在食物充足的時節,有豐富的食物和安全良好的環境其種群便能延續乃至擴大。

人與其他物種共存於這片天地之間,人之“吃”亦是天性。人號稱為萬物之靈長是因為人有創造力,是因為人有與天地萬物爭生機之能力。人之“吃”已不僅僅為了維持生存,是“貪念”“,更是登高變強之動力!

國家安穩興盛,人丁必然盛旺。人多力量大,人口數量是考量一國之實力的標準之一。

人類對繁衍同樣很注重,很執著,子子孫孫無窮匱,族群和國家才有持續拚搏的本錢,才能在一切爭鬥裡站立到最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臨近河流湖泊居住的人擅長處理河鮮食材,臨近山林生活的人擅長辨彆、采集和處理“山珍野味”,臨海而居的人擅長處理包羅萬象的海產,草原上的人自然是以牛馬羊和耐寒的麥類為食。對食物和菜肴處理、製作和保存的方式通過口耳傳授乃至記錄成冊的“秘籍”便是“菜譜”“食譜”)。

“菜譜”的多樣性就是一個族群或者國家雄厚曆史積累的體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菜譜”受地域環境和氣候影響限製特彆嚴重,隻有強大的、聚攏天下資源的大陸帝國才機會誕生數之不儘的美食,讓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能出現琳琅滿目的美食就不太可能!比如桑落島群,比如歐洲的不列顛群島。

捕撈或者采集海產是群島和臨海居住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歐洲早期發生的諸多次“海戰”的起因絕大部分就是為了爭奪海洋“漁獵”權。

寒濕多雨的不列顛群島居民在“大航海”之前主要依靠海產以及麥麵和豆類裹腹,牧場裡飼養的牛羊和家禽,鮮嫩的水果和菜蔬那是尊貴領主們才能享有的特權。“大航海”之後歐洲崛起,英國也日漸強大。比麥子產量高十倍,比麥子更不挑地的馬鈴薯讓歐洲的普通人終得飽腹無虞,此後歐洲大陸和不列顛島上人口數量激增。其實歐洲很大一部分偏遠、苦寒之地的人至今仍然以馬鈴薯為主食,因為歐洲適合大麥和小麥生長的肥沃之地也適合牧草的生長,牧場收益遠比種麥的農場更高。

桑落群島氣候分明,有不錯的平原和火山存在,有豐富的河流湖泊,很適合種稻米,除了豐富的海產外群島上居住的桑落人以稻米和豆類為食物補充。同為群島國度桑落比英國幸運,因為它臨近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度,桑落向宗主國遣使學習而擺脫原始落後,自號“小中華”的桑落從語言文字到日常穿衣,吃,住乃至行軍打仗都受東方古國影響甚深。得到宗主國的庇護,能與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度通商,讓麵積狹小,權貴間戰亂不斷的桑落依舊人口興盛。

法國和意大利就是典型卻不儘相同的歐洲大陸國度,法國一度強盛到幾乎要征服整個歐洲,原料采自歐洲各地的法式餐食以精致和格調聞名,在美食“貧乏”的歐洲法餐是特彆華麗的存在,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價格烘托下就顯得有“大陸強國”的風範。

意大利人的餐食看似簡單卻又能兼顧口味。地處海洋和陸地商貿要道上的意大利人對麵條和“鋪餡的烤餅”則更執著。意大利人對麵條的原料,粗細,形狀、顏色和煮的時間,甚至放多少水煮都很嚴苛。意大利人對麵條本質有偏好和要求,那麼煮好的麵條或炒或是拌,醬料是偏酸、是偏甜或是辣和鹹更是各有各選,即是調味料又是配菜的醬料製作配方是意大利人家的秘傳寶籍。意大利人對“鋪餡的烤餅”的嚴苛絲毫不比麵條鬆懈。烤餅麵坯的麵粉選擇、酵母產地、鹽和水的添加先後和添加量就有無數心得經驗。發酵時間,餅坯的形狀和大小,烤製時間都會因為製作者所追求的口感和外觀而各家有各花。烤餅鋪料裡的主料、輔材和香料的搭配更是花樣百出!一張意大利烤餅就是一份飯菜一體的便捷餐食。

美國是“新大陸”上的新國度,美國人主要來自歐洲和非洲還有少部分是亞洲,所以美國人的餐食受歐洲影響很深。偏見和原料以及價格等等因素讓有曆史,有積累,有味道的中國美食根本走不出華埠。不同出身的人餐食習慣很難苟同,即使美國的餐食品類也算多種多樣,可普通美國人能吃到的食物也很單調,微薄的收入讓普通美國人的餐食日複一日地重複不變,隻能算是為了生存裹腹而食,“吃”的愉悅體驗極為難得。或許,隻有甜味餐食能夠讓所有美國人點頭,是甜啊,誰會拒絕,誰不喜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數千年曆史裡華夏族人為了生存,為了活得有滋味,在“吃”上下得功夫可不小。

東方古國如今隨處可遇的豐富美食也不是一蹴而就,都是笑言人一輩子勞碌皆為往口裡刨食的華族人不斷地發現和積累。

對天生弱小的人類來說這個世界的危險無處不在,猛獸,洪水,毒蟲甚至看似最安全的花草果實都能殺人於無形。古時的先民為了飽腹去采集去狩獵,再到馴養種植,發現每一種可食用的食材都極為不易。即使到現在某些食材依舊有特彆氣味甚至有毒性,依舊難以獲取。總會有勇敢的先民通過不斷嘗試發現將它們脫味和脫毒的方法,要麼通過種植選育,要麼通過步驟繁瑣的處理方式,總之隻要是能飽腹就從不嫌棄處理“麻煩”食材的過程繁瑣,還想方設法讓它們變得更容易入口甚至好味道。

食物珍貴難得卻不容易長期留存,從最容易的晾曬到醃製,不會有人願意浪費一絲一毫。各地特有醬料,酒,醋,臘肉,熏魚,臭豆腐,臭鱖魚等美食要麼是華族人先民在機緣巧合之下發現發酵不但可以保存食材,還能產生特彆的美味。要麼是根據當地特彆的氣候和溫度經過一代代人摸索總結出來的保存和加工食物的特有方式。

華族人與天地爭鬥求生存,死都不怕。為了活下去,在災荒和戰亂的年代裡,在無物可食的特殊情境裡頑強的華族人甚至會嘗試吃土。死人無數也活人無數的“觀音土”就是一種無異味,口感更細膩,容易“哄騙”入腹的膏泥!就是那種野草都不能發芽的泥土。

東方古國地域依舊廣袤,美食多種多樣,僅說麵食一項,曾有人笑言讓某一人獨自入山西且每天吃一種麵食,那麼他三年內都會吃不重樣!試問全世界其它幾十個國家和領地還有誰?

一個“食譜”以車載牛拉的國家,酸甜苦辣鹹,脆、嫩、軟糯、鮮……總會有能俘獲所有人胃口的美食,這就是傲立世界千年的海陸帝國的積累和自信。

民主國有一本大盛朝時期的秘傳小說,此文以神幻開頭名字卻平淡無奇,作者用百十回近百萬字看似描述了一段早就注定結果的金石孽緣,實際上卻將一個王朝鐘鳴鼎食的頂級權貴家族聯盟盛極而衰的無常描寫地入木三分。不提裡麵的男女情愛倫常是否合理法,不提大大小小的勾心鬥角是老謀深究還是幼稚直白,不提小說字裡行間費儘心思暗藏的玄機是否是牽強附會,不提對王公府邸的雕梁畫棟和奇花異草的描寫,就是大大小小的貴人們的衣著妝飾和日常起居出行有細致入微的描述甚至連仆婦和府外尋常人都有刻畫。

然而就是這樣一本小說被某位真正的大盛朝王爺嘲笑為儘顯小家子氣,直言此文是是沒有見過世麵的人寫出,估計也就是“小富小貴”出身。

小說是否能真實描繪出權貴窮儘奢靡的日常,大盛朝幾萬萬人知道的絕對不多,即使能有機會看過這部小說的人再多些也不算多,然而看過這部小說的絕大部分人不會注意到小說裡筆墨稍停的各類吃食竟然多達兩百餘種。

望海縣橫跨淮河東臨黃海,是民主國江北省五道十二上縣之一。同縣之內南腔北調風俗不同,既有百裡青紗帳又有稻香魚肥。

陳家莊之所在就能算作是魚米之鄉,楊三強家這樣的普通鄉下農戶人家一年到頭遵循時令置辦飲食,儘是使用尋常米麵蔬果和家養的禽畜肉蛋,再算上特有的河鮮,蒸煮煎炒炸,乾稠寡淡都算上或許也能數出幾十種吃食。哪怕是陳地主家這樣有分布數縣之地的十萬畝水田,在尋常日子也跟鄉親們吃的東西大差不離,最多是割肉頻繁一些,買茶點花樣多些,有魚塘旱地十數萬畝的陳地主家可不缺果蔬河鮮。或許陳地主或者陳管家從外地回村時候會捎帶回一些本地集市上都不常見的南北貨,可是陳地主偶爾端出門的碗裡絕不會有這些引人矚目的新鮮玩意,村裡可都是沾親帶故,耳尖目明嘴利索的好鄉鄰。哪怕遇婚喪嫁娶這類事情時候陳地主家的流水席上的酒菜肯定更“硬實”卻不會比其他人家多擺出幾樣。

楊三強就是為了吃飽飯才願意遠離家鄉去臨海當個糧行夥計,即使後來在臨海賺到錢,臨海市的酒樓飯店沒少進,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內外國酒館和餐館也不是陌生客,可楊三強卻是離開臨海去北京後才真正見識到什麼叫做食之精美!

一座做過四五百年世界最強帝國都城的北京城是權力頂尖之所在,是世間萬物竟相彙聚之所,自然也是各地美食哪怕遠隔萬裡都會展現之所在,錢好像是最微不足道甚至恥於談及的存在。

大盛朝覆滅,不再是都城的北京城裡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失去權力的破落貴族,他們都是沒能守護住權力的失敗者。

失去權力的貴族走在大街上不再有人向他行禮問安,不再有人主動笑臉投效,隻會聽到越來越多的帶著胡同味道的揶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聖女大人,我隻是個雜役啊 綜武:雪月開賭坊,女俠被玩壞了 明搶 直播偷考卷,十萬考生全滿分! 邊關戰王,從搬屍體開始變強 不生了!主母重生悔婚!絕嗣權臣哭瘋 被奪修為後成為天道代言人 向往的美麗生活 逆天邪神:師尊,你不太對勁 清冷美人下鄉,糙野硬漢寵妻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