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搶在變天前收拾完。
秋收圓滿結束。
王海英一年四季沒有休息日,她的活永遠乾不完。
這不是,醃酸菜。
大白菜外麵的老葉子修理乾淨,鋪在大缸裡一層,撒上一層大粒鹽,再鋪上一層白菜,一層一層,鋪完,墊上絲袋子,人上去使勁踩,踩實成了壓塊大石頭。
每家醃酸菜都是一缸,兩缸,要吃一冬天。
醃鹹菜。
蘿卜,芥菜疙瘩,用鹽水泡上。
酸菜,鹹菜都是過一個月吃。
淘米,包粘豆包也是冬天必不可少的節目。
粘米磨成粉,和麵,發酵。
芸豆,紅小豆,黑豆都可以,烀熟,壓碎,團圓,比乒乓球小一點。
用麵包上餡,團圓。
上鍋,燒火蒸熟,也是一大缸,吃一冬天。
這個年代,大家的胃口真是好啊。
酸菜湯配粘豆包,胃都沒吃出毛病。
冬季儲備工作基本完成。
現在到過年基本就沒啥事了——貓冬。
貓冬是指爺們。
婦女還是有乾不完的活。
縫縫補補,洗洗涮涮,做棉衣,棉鞋。
納鞋底子,做明年開春要穿的鞋子。
王海英這幾年又增加了新的工作量。
也不知道李紅軍在哪學的做冰棍技術,學會了,在家做了一年。
第二年就跟工程隊出工了,冬天也不知道哪裡能開工。
李文靜記憶裡就是王海英一個人寒冬臘月,冰天雪地的做冰棍。
隻有冬天能做。
大鍋裡水燒開,白糖放裡,香精,澱粉一起攪勻。
混合液體倒入冰棍模具,一個模具是十二根冰棍。
模具放到院子裡木頭箱子裡,蓋上蓋子。
液體凍實了,模具拿到屋裡,放熱水裡,冰棍就脫模了。
該說不說,王海英是真能乾啊。
累。
冷。
年年冬天,她的手上都是凍裂的口子。
冰棍兒做好了,四周圍屯子的閒人,特彆是青壯年都來批發,走村串屯子賣冰棍。
李文靜她姥爺,大舅,大表哥,都來批發冰棍兒,冬天增加一份收入。
娘家人來了,都幫王海英乾會活再走。
裝冰棍兒都是用木頭箱子,背在後背。
這時候,自行車很少,多數都是走路。
李文靜很心疼老媽。
這麼累,生活也不是多富裕。
前世,她小,很粗心。
現在她看著是不一樣的心情。
有時,她會起早幫忙。
冬天的早晨特彆冷,牙凍的打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