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42年,燕軍十萬犯趙,龐煖率軍抵之。
於常山東垣,深溝高壘以待燕軍。
此戰中,趙兵多用強弓勁弩射燕,其傷亡甚重。
無論攻城戰、野戰燕軍皆不利。
後撤,遭遇李牧軍。
又撤,遇龐鍰軍,戰大敗。
此戰殺死燕兵二萬餘人,其餘的奔潰或投降了趙軍。
前236年,趙攻燕,拔狸、陽城。
趙悼襄王時,趙攻燕,得上穀三十六城。
秦國
前269年,秦攻趙閼與,趙將趙奢領兵大破秦軍。
前269年,秦又攻趙幾,趙將廉頗擊敗秦軍。
前257年,秦乘長平之戰的勝利,進圍趙都邯鄲,趙聯合魏、楚大破秦軍。
前241年,趙龐煖組織合縱攻秦,拔壽陵。
前233年,秦攻趙,趙將李牧率師與秦軍戰於肥,秦軍大敗。
前232年,秦又攻趙,趙將李牧迎戰秦軍,擊破秦軍於番吾。
修築長城
趙長城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
戰國時期趙在邯鄲境內沿漳、滏之濱修築的南長城,邯鄲境內遺跡尚未發現。
保留比較好的一段在內蒙古包頭至石拐公路10公裡處。
大約在趙武靈王二十至二十六年前306前300年)修築。
站在土築長城之上眺望,可隱約看到這段從大廟起,東向邊牆壕村,西向昆都侖區的古跡。
社會
趙國曆經戰亂,首都幾遭侵擾,四周諸國虎視眈眈。
這一切迫使趙人分外的團結、耐苦、善戰,也隻有如此才能生存。
相反,齊國偏安膠東,無外患之憂,國人怯戰。
外交
戰國中期,趙國為了對付楚、齊、魏三國的聯合,采取了“結秦,連趙、宋之交”的外交策略。戰國後秦趙關係由外交修好轉換到直接決戰。
1
趙成子
趙衰
不詳─前622年
被晉文公封為大夫
2
趙宣子
趙盾
前621年─前601年
傑出的政治家、戰略指揮家
3
趙莊子
趙朔
前600年—?
趙朔並未受誅,《史記》記載有誤
4
趙文子
趙武
前581年—前541年
5
趙景子
趙成
前540年─前527年
14
又作趙景叔
6
趙簡子
趙鞅
前526年—前476年
又名誌父,亦稱趙孟
7
趙襄子
趙毋恤
前475年—前425年
趙襄子封於邢台,故改邢台為襄國
8
趙襄子
趙毋恤
前475年—前425年
趙襄子封於邢台,故改邢台為襄國
8
趙桓子
趙嘉
前424年
逐趙獻子自立,遷都中牟
9
趙獻子
趙浣
前423年—前409年
趙烈侯追諡其為趙獻侯
10
趙烈侯
趙籍
前408年—前4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