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舟那番“深情告白”的效果,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觀瀾文化”的品牌熱度居高不下,連帶著公司股價(如果他公司上市了的話)和所有相關業務都迎來了爆炸式增長。那座1:1複原的“觀瀾觀”總部,更是成了網紅打卡聖地,儘管普通人隻能遠遠觀望,但這絲毫不影響大眾對那個“神秘道長”和這段“仙凡奇緣”的狂熱想象。
媒體們充分發揮了創造力,各種版本的“仙子道長”形象層出不窮:有的將她描繪成不食人間煙火、點化有緣人的世外真仙;有的則編織出更狗血的劇情,暗示林逸舟是某位古代修士轉世,與道長有著宿世情緣。林逸舟對此一律不置可否,這種模糊的態度反而更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
他甚至“順應民意”,授意團隊推出一係列圍繞“仙子道長”IP的周邊產品。限量版的“仙子同款”沉香(號稱按古方研製,價格堪比黃金)、印有模糊仙子側影剪影的“念懷”係列手帕……都成了被瘋狂搶購的爆款。火姐甚至策劃了一個線上活動——“尋找你身邊的仙子”,鼓勵網友分享遇到過的“奇人異事”,將話題熱度推向新一輪高潮。
林逸舟完美地扮演著深情、感恩的成功企業家角色。在鏡頭前,他談及“仙子”時眼神總是恰到好處地流露出懷念與感激;在公司內部,他將複原的道觀維護得一絲不苟,甚至專門設了一間靜室,聲稱是留給“那位道長”的,儘管所有人都知道那永遠隻會空著。
然而,每當夜幕降臨,喧囂散儘,林逸舟獨自站在複原的庭院中,望著那口依靠高科技水泵循環製造“取之不竭”假象的水缸時,內心深處總會湧起一股難以言說的荒謬和心虛。
眼前的雕梁畫棟,比記憶中的觀瀾觀更加精美、堅固,卻少了那份曆經歲月沉澱的古拙和……真實的氣韻。這裡的“靜謐”是靠頂級隔音材料實現的,而非那種仿佛能吸收一切聲響的玄妙力量。那個被他放在神壇上、用來營銷的“仙子”形象,與他記憶中那個會認真計算“瓦片損耗費”、袖子裡能掏出A4紙和印泥的清微觀長,差距何止千裡。
他成功地消費了那段奇遇,將它變成了自己商業版圖上最亮眼的一塊招牌。但每當這時,他就會下意識地撫摸胸口,那裡貼身放著那張真正的欠條。泛黃的紙張,樸素的毛筆字,鮮紅的手指印,像一塊烙鐵,提醒著他一切的起源並非浪漫的童話,而是一場始於狼狽、明碼標價的“債務”。
“我這是在幫你揚名立萬啊,清微觀長。”他有時會對著空氣自嘲低語,“你看,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你點化了我這麼個‘成功人士’,香火錢……不,品牌價值飆升。你那五千八百八十八,說不定哪天就變成五十八億了。”
但他很清楚,這不過是自我安慰的漂亮話。那個真正的清微,會在意這些世俗的名利嗎?她恐怕更在意的是“因果”本身。
這種隱秘的心虛,在不久後的一次高端酒會上被推向了頂點。一位與他公司有合作的文化界泰鬥,半開玩笑地拍著他的肩膀說:“逸舟啊,你那個故事講得是真好!現在圈子裡都傳遍了,說你是個營銷天才!這‘深情人設’立得,比投幾個億的廣告效果都好!”
周圍響起一陣心照不宣的附和笑聲。大家都仿佛看穿了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品牌營銷,並為之歎服。
林逸舟臉上保持著得體的微笑,心中卻是一凜。原來在旁人眼中,那段被他視作人生轉折點的真實奇遇,早已淪為一場成功的商業作秀。他巧妙地利用了信息差,將真相包裹在深情的外衣下,贏得了現實的一切。可如果……如果有一天,那位真正的債主出現,當眾撕開這層華麗的包裝呢?
這個念頭讓他感到一陣莫名的寒意,但旋即又被一股更複雜的情緒取代——那是一種混合著強烈好奇和隱隱期待的興奮。
他越來越頻繁地拿出那張欠條查看,仿佛那不是債務憑證,而是一張通往未知世界的單程車票。
“七日為限,因果自了……”他摩挲著紙張邊緣,眼神閃爍,“清微觀長,我這邊戲台都搭好了,鑼鼓也敲得震天響。你這正主,到底什麼時候才肯登場,來收你這筆……連本帶利,恐怕已經翻滾到天文數字的債呢?”
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那張看似不起眼的欠條,所牽連的因果,遠非金錢可以衡量。而他精心打造的“觀瀾”帝國和“深情人設”,或許正是在為那個終將到來的清算之日,搭建一個足夠盛大的舞台。
這場由一場暴雨和一張欠條開始的大戲,高潮,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