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麵對森森兵刃渾然不懼,對南宮破沉聲道:“破兒,你隨身攜帶的《伐燕詔檄》可還在?取來與老夫一觀。“
南宮破心中一震。這檄文乃祖上所傳,囑令貼身珍藏,從未示人。眼前這位前輩竟知曉此等秘事,必與南宮世家淵源極深。他當即從懷中取出一卷黃帛,恭敬奉上。
黑衣人展開黃帛,朗聲誦道:“"燕反之心,迫朕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戮屍橫,罄竹難書,大明日月無光,成囚殺之地。須降伏燕魔,作階下囚......"此乃建文帝親筆禦書,決非贗品。這江山本該是南宮家的,燕賊篡位,其子孫還要將我南宮家趕儘殺絕,我等豈能坐以待斃?“
南宮破忍不住問道:“敢問恩公尊姓大名?何以知曉南宮家這許多秘辛?“
黑衣人目光如電:“要緊的不是老夫是誰,而是你是誰。令尊尚在人間,正盼著你重振南宮世家!“
“家父......家父還活著?“南宮破又驚又喜,“他現在何處?“
“令尊確在人世,已在一處清淨寺院出家為僧。為免牽連佛門,恕老夫不便明言。“
朱華鳳忽然插話:“南宮未成假死遁世,隱於寺廟,這等機密當世應隻他一人知曉。前輩如何得知?莫非......前輩就是南宮未成本人?“
黑衣人冷然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轉向南宮破,“破兒,你確是建文帝後裔。老夫已尋得南宮彆院所在,更解開了玄女赤玉簫的奧秘。複興南宮世家,指日可待。但老夫既已出家,不該再過問俗務,還要為亡魂超度,為己身懺悔。祖先遺誌,就托付與你了。隨我來!“
說罷攜起南宮破的手,二人縱身躍上墳頭,幾個起落間便消失在夜色中。鏟平幫眾驚呼著追趕而去。
天色漸明時,二人已奔行大半個時辰,停在一處巨大的山岩前。黑衣人道:“便是此處了。“林中應聲閃出十餘名勁裝漢子,齊聲喚道:“莊主。“
南宮破正自驚疑,黑衣人解釋道:“這些都是南宮世家的舊部,世代追隨。自老夫尋得這彆院所在,便命他們在此看守。十多年來無人打擾,總算不負所托。“
南宮破千百次想象過南宮彆院的模樣,縱不是豪華莊園,也該是雅致彆墅。誰知眼前隻見藤蘿纏繞的山岩,不禁疑惑地望向黑衣人。
“這彆院隱藏極好,百年來無人打擾。傳國玉璽應當還在其中。“黑衣人頓了頓,“不過有件事,老夫也是到此方知。此處原是普完大師清修之地,名曰香林寺,並非南宮世家的彆院。“
南宮破愕然:“既是普完大師清修之所,為何我家先人要說這是南宮彆院?“
“祖上說是普完大師所贈。但出家人反贈在家之人,實屬罕見。普完及其弟子在此修行,直至十餘年前最後一位密修者坐化,這裡都隻有他們的遺跡,不見南宮家絲毫痕跡。“黑衣人歎道,“南宮世家對此秘而不宣,禁止形諸文字。當年真相,恐怕唯有進入香林寺梵音洞方能知曉。“
南宮破恍然:“原來祖先命我們尋找香林寺梵音洞,是要找到其中所藏的傳國玉璽,重振南宮世家。“
“正是。“黑衣人頷首,“事不宜遲,速開洞門。“
南宮破環視四周:“但洞門在何處?“
黑衣人取出一件黃袍袈裟:“此乃祖上遺物,上有先祖親筆所題詩句:
香林寶寺傳梵音,嗬壁石開我獨尊。
玉簫聲斷斜陽裡,佛光普照入我門。
六道眾生墮輪回,萬法唯心脫浮生。
修得金身朝天去,娑婆世界幻亦真。
詩的首聯暗示了開啟洞門之法——須以吼聲震開。你先捂住雙耳。“
說罷躍上山岩前一塊磨盤石,閉目調息,一手結指天印,一手結觸地印,口誦真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突然張口作獅子吼。
這一吼蘊含無上內力,若是對著常人,耳鼓必定震裂。南宮破雖捂著雙耳,仍覺吼聲沛然莫禦,隻得運起丹田真氣相抗。
說也神奇,吼聲過處,石壁竟豁然洞開一個三尺見方的門洞。幽深的洞口仿佛在訴說著塵封數百年的秘密。
黑衣人欣然道:“嗬壁洞開,果然不假。“
原來這山岩下竟暗藏一座古寺,門戶與山石渾然天成,毫無斧鑿痕跡。藤蔓密覆,草木蔭蔽,便是走到近前也難察覺。那強大的聲波觸動機括,終使塵封的石門洞開。
黑衣人命武士守在洞外,與南宮破步入其中。但見向下的石階僅容一人通行,二人拾級而下,借著頭頂一線天光,行了約莫半個時辰,眼前豁然開朗。
但見殿閣儼然,庭院中一株菩提古樹枝葉扶疏,異香隨風飄散。黑衣人輕撫樹皮,肅然起敬:“這便是傳說中的"香林寶樹"。尋常菩提或隻開花,或隻結果,此樹卻花果同枝,堪稱神奇。“
前行至一佛堂,白玉石砌成的壇城中央供奉佛祖,左有綠度母,右有文殊菩薩與舍利塔,傘蓋法幢莊嚴。三尺外設三個蒲團,另供大威德、上樂、密集三大主尊。曼達盤供奉佛前,唐卡懸掛壁上,儘是密宗規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佛堂竟是整塊山石鑿空而成,佛像亦就石雕琢,規模雖不及龍門石窟、大足香山石刻,工藝之精卻有過之。更奇的是空置十餘年,竟纖塵不染,宛若新掃。
黑衣人掀開供案前幔布,現出一方翡翠碑額,上刻真書經文。
“破兒,事到如今,也不必相瞞。“黑衣人緩緩揭下麵罩,“我便是南宮未成。“
火光躍動間,那黑衣人緩緩摘下麵罩,露出一張飽經風霜卻依然威嚴的麵容。
南宮破目瞪口呆——眼前之人竟是少林寺方丈同苦!
忽聞掌聲響起,阿岐那跨進佛堂笑道:“想不到堂堂少林方丈,竟是朝廷欽犯!“他竟突破了外圍守衛,想來鏟平幫眾人不久也將尋至。
南宮破撲通跪地:“爹!您真的還在人世?孩兒真是不孝!“回想往日江湖相逢,竟未認出暗中相助的生父,不禁淚如雨下。
南宮未成扶起他:“這不怪你。仇家逼得我南宮家破人亡,父子相見不能相認。此仇不報,為父死不瞑目!“
南宮破輕撫父親麵上疤痕,熱淚盈眶。
南宮未成憶起往事:“當日為父遭東廠追殺,幾度瀕死,幸得宗月大師相救。本已心向佛法,放下執念,乃至執掌禪院,更該青燈古佛了此殘生。奈何家仇似海,終難釋懷。三年前聽聞玄女赤玉簫現世,女真人意圖染指,為父再也坐不住了......“
他轉向阿岐那:“國師這些年在中原,名義上是結佛緣,實為探尋玉簫奧秘。如今你攜嘛哈噶喇金佛投靠後金,不過是為他們賣命罷了。“
阿岐那強辯:“方丈誤會了。貧僧隻是好奇玉簫傳說。“
南宮未成不再理會,撫著碑額道:“梵音洞的真正入口就在這壇城之下,機關設於此碑,須以玉簫上的四個數字方能開啟。這正是"玉簫聲斷斜陽裡,佛光普照入我門"的深意。“
南宮破細看碑文,見是:“我佛於是稱,若於思佛功,汝須弘濟眾身,大庇三有,如是明吾言,菩提在即,恒河指現聖地,七寶布施,具萬寶獨藴大照,入此門,念念亨大吉永年。“共十二排,每排五字。
南宮未成伸指按住首字“我“,石方塊應聲陷下半寸。他口中數著“宮商角徵羽“五音,數至第二排徵音時按下“佛“字,第七排角音按下“現“字,第十排徵音按下“門“字。四字連起來,正是“我佛現門“。
手指方離,隻聽哢嚓一聲,佛龕緩緩向內旋轉,現出一道暗門。南宮未成想到半生苦心即將得償,不禁縱聲長笑,對阿岐那道:“大師,傳國玉璽就在梵音洞中。請!“說罷躬身擺手,示意阿岐那先行。
阿岐那心知他怕洞內有詐,冷笑道:“大師不必客氣,貧僧願為兩位斷後。“
南宮破急道:“爹,此人心術不正,不可讓他入內!“
阿岐那反唇相譏:“令尊身為少林方丈,尚且行此雞鳴狗盜之事。閣下惡名更甚,咱們彼此彼此。“
南宮破怒道:“家父身負血海深仇,寄身少林隻為遵循祖訓,尋找玉簫玉璽,此乃堂堂正正之事!“
南宮未成擺手道:“也罷。大師既然好奇,便請同往作個見證。這玉璽本是我先祖之物,今日物歸原主。“
南宮破點亮火折子:“孩兒在前探路。“說罷當先踏入暗門。南宮未成怕有閃失,緊隨其後。阿岐那冷笑一聲,也跟了進去。
幽深的洞窟中,三人腳步聲回蕩,仿佛踏進了曆史的迷霧深處。
甬道深處漆黑如墨,四壁俱以條石砌就,錫鐵澆縫,堅固堪比銅牆鐵壁,縱有萬斤炸藥也難撼動。這梵音洞雖已塵封兩百餘年,洞內卻纖塵不染,空氣流通順暢。洞外紛擾儘數隔絕,唯餘一片萬籟俱寂,令人頓覺六根清淨,心如止水。
石壁上每隔十步設一銅盞,盞中油料瑩潤,曆經數百年仍可點燃。南宮破一路點燃油盞,幽深的甬道頓時籠罩在溫暖的光暈中。
南宮未成輕撫銅盞,歎道:“此乃雪山鐵石與鮫魚屍身混合,經百年沉澱後置於青銅鼎中熬製而成的特製石油,可燃燒經年不滅,存放萬載不壞。這是宮廷不傳之秘,可見造洞之人與皇家淵源極深。“
行至通道儘頭,一扇石門擋住去路。南宮破運足內力雙掌推出,石門卻紋絲不動。
這深入地腹的石門不僅要隔絕外界,更需承載山體重壓,故而異常厚重,采用滑軌向兩側開啟,單憑蠻力自然無法推開。
石門上雕刻著“九龍浴太子“的浮雕——傳說淨飯王之妻摩耶夫人身懷六甲時,於蘭毗尼園中手攀樹枝,從右腋下誕下太子悉達多。太子降世即能行走七步,步步生蓮,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時有九條神龍飛臨,口吐香水為太子沐浴,諸天護法齊來守護。
南宮未成與阿岐那皆精研佛法,對此典故司空見慣。整扇石門由墨色巨石鑿成,太子像卻是整塊黑石上一小塊白玉雕琢,雕工精妙,隱泛寶光,更顯佛祖聖潔莊嚴。南宮未成隻看一眼便低眉誦經,連阿岐那也連誦十聲佛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南宮破在左側石壁上發現一塊鬆動的磚石,取下後露出四個豎向排列的八角轉輪,喜道:“此處必是開門機關!“
南宮未成急忙攔住:“破兒且慢!此地定有防盜機關,非同小可,務必謹慎。“借火光細看轉輪,每個轉輪八角各刻一字,僅有一字朝外。
“是迷宮鎖。“南宮未成凝眉道,“這梵音洞或許並無傷人性命的機關,但要破解此鎖,打開"眾生之門",卻非易事。“
阿岐那奇道:“眾生之門?“
“祖輩相傳,此地有一道眾生之門,唯有悟得菩提真諦,方能開啟救度眾生之門。“南宮未成細讀轉輪文字,自右至左四個轉輪上的八字連成四段偈語:“諸行無常,是生滅法“;“若無分彆,身心恒靜“;“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已除塵勞,亦儘源本“。
這四段偈語各取一字組合,共有四千零九十六種可能。若逐一嘗試,運氣不佳時恐需耗費兩個時辰。不過比起那些萬年不休的機關,已算仁慈。
南宮未成與阿岐那皆深諳佛法,略一沉吟,幾乎同時頓悟。南宮未成含笑道偈:“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儘。“阿岐那頷首:“不錯。將四個轉輪自右至左轉出"生分已儘"四字,眾生之門自當開啟。“
南宮破雖未儘解其意,卻不敢耽擱,立即轉動轉輪,使右起四個轉輪分彆現出“生“、“分“、“已“、“儘“四字。
隻聽“轆轆“機括聲響,墨色石門緩緩向右移開。南宮未成與阿岐那相視而笑,南宮破也精神為之一振。
門後幽深的洞窟中,仿佛有曆史的歎息在回蕩。
門後仍是相似的甬道,南宮破持火前行。約行數十步,又一道石門擋住去路。南宮未成蹙眉道:“莫非這眾生之門不止一道?“
這道石門上繪著“太子出遊圖“。畫中佛祖未出家時,乘馬出遊四門,得見生老病死,感悟人生無常、眾生皆苦,遂萌出家修行、尋求解脫之念。
左側石牆上同樣設有四個轉輪,刻著四段偈語。南宮未成依前法,從石門彩繪中尋得線索,不多時便解開了迷宮鎖,第二道石門應聲而開。
三人料想這眾生之門當以佛本生故事為序,必有第三、第四道門等候。南宮未成卻似樂在其中,阿岐那也麵泛紅光,如飲醇酒。果不其然,其後接連出現菩提樹下得道圖、佛祖割肉喂鷹圖、靈山法會拈花圖、佛祖涅盤圖、化身六道輪回圖......有時南宮未成獨自參悟,有時與阿岐那相互印證。說到佛法精義,二人難免一番辯駁,但禪密兩宗終究同根同源,終能達成共識,從圖畫暗示中尋得破解之法。
待通過六道輪回之門時,二人神態已變得安詳平和,早失了入洞前的倨傲之氣。
第六道石門後的甬道迥異先前,仿佛進入了一個狹長的石窟。通道兩側石壁上開鑿著無數佛龕,大小佛像姿態各異:或結跏趺坐,或妙手拈花,或指天觸地,或橫臥閉目。更奇的是,每尊佛像身上都有一隻眼睛——或在眉間,或在掌心,或在腹上——那眼睛栩栩如生,直勾勾地注視著闖入的三人。
一路行去,竟未見一尊重複的佛像。即便是南宮未成、阿岐那這等高僧,被那洞徹三界的法眼一望,也如芒刺在背,渾身不自在。這千萬隻眼睛仿佛已將過往一切儘收眼底,無所遁形。
這時,甬道深處隱隱傳來木魚聲與誦經聲。三人心生疑竇:難道此地尚有活人?再向前行,通道儘頭竟現出幽幽燈光。
三人悄步前行,梵唄之聲愈響,一股無形的阻力也隨之增強。越是靠近,越是舉步維艱,如同逆颶風而行。至十丈外時,已是呼吸維艱,虛汗淋漓。
就在此時,三人幾乎同時看到了難以置信的一幕——燈光映照下,通道儘頭赫然立著一個人影。
南宮破顫聲道:“爹,那裡有個人,您可看見了?“
南宮未成隻是微微頷首,默然不語。
南宮破又道:“為何......為何那人竟與我一模一樣?“
此言一出,南宮未成與阿岐那俱是一驚。南宮未成緊握兒子的手:“你看清楚了?真是你自己的模樣?“
見這位執掌少林、曆經風浪的方丈竟也麵露驚駭,南宮破不由心驚:“莫非......對麵隻是一麵鏡子?“
南宮未成望向阿岐那,沉聲道:“恐怕不是。為父看到的,也是自己的模樣。“
南宮破這才明白父親為何震驚,看阿岐那的神情,想必所見也是如此。
南宮未成喃喃低語:“徹見本心......莫非這裡便是傳說中的——觀心之牆?“
萬千法眼仍在靜靜凝視,仿佛在等待著什麼。
就在三人驚疑不定之際,眼前幻象又生變化。各自眼中所見的人影緩緩變形——身形漸矮漸小,容貌由蒼老返年少,直至退回到繈褓中嗷嗷待哺的嬰孩模樣,純真無邪。忽而又迅速成長,轉瞬間發白背佝,最終臥地不起,化為一具白骨,隨風消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緊接著,過往種種不堪回首的景象紛至遝來:南宮未成眼前重現那場焚家大火,痛徹心扉;南宮破看見義兄慘死、沁娃泣彆的場景;阿岐那則見到自己昔日橫行跋扈的猙獰麵目。
“邪魔外道的雕蟲小技,也敢迷惑貧僧!“阿岐那怒喝一聲,手結外獅子印,一股剛猛氣勁自指間迸發。不料氣勁在半途撞上無形氣牆,竟化作數倍力道反震而回。阿岐那猝不及防,全身數處經絡頓時受創。
南宮未成正欲查看阿岐那傷勢,腳下暗板突然開啟,身子急墜而下。南宮破亂中左手抓住一條枯藤,右手疾伸,堪堪握住父親手腕。阿岐那也及時抓住了南宮未成的腳踝,三人懸在半空,險象環生。
頭頂暗板轟然閉合,四周頓時陷入無邊黑暗。
回聲在虛空之中震蕩回旋,顯是身處絕險之地,四麵無處借力,腳下必是萬丈深淵。縱有通天武功,墜落下去也必粉身碎骨。
枯藤發出不堪重負的“嗞嗞“聲,眼看就要斷裂。阿岐那慌亂道:“南宮老賊!你不是說此地無害人機關嗎?貧僧失了戒心,如今陷入這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絕境,你快想辦法!“
南宮未成歎道:“老衲處境與你何異?上下無路,這是空井困境,還有何法可想?“
阿岐那聞言,想起《佛說譬喻經》中,佛祖說到人生悲苦,唯有心向正道、超脫五欲才能解脫生死輪回,向勝光王打過這麼一則譬喻:一人行於荒野之間,遇惡象追逐,旁邊隻有一眼枯井,一根枯根伸入井中,驚慌中順根鑽入井中,懸於樹根之上,卻發現一黑一白兩隻老鼠正啃齧樹根,井壁竄出四條毒蛇,森然欲撲人,再看井底,一張血盆大口正等著他掉下去,不由得暗暗叫苦,這時頭頂幾滴蜂蜜滴下入口,香甜爽口,便自陶醉忘憂。
阿岐那羞愧難當:“看來這是佛祖降罪......罷了,罷了!“誦起《大悲心咒》,突然鬆手直墜而下。
南宮未成口宣佛號:“阿彌陀佛!阿岐那大師終得超脫,老衲佩服。破兒,為父三十年前就該死了,苟活至今,未建寸功,有負恩師活命之恩!你設法脫困,保住有用之身,日後多多護持少林,以報此恩。為父去也!“說罷奮力掙脫兒子手掌,墜向深淵。
南宮破豈肯獨活,當即鬆手追下,半空中高呼:“爹!孩兒陪您同赴黃泉!“下落途中抓住父親胳膊,翻身轉到下方,單掌連揮,試圖減緩墜勢。
南宮未成明白兒子是要以身為墊,當即又換到下方。南宮破急忙再換,父子二人在空中爭相赴死。
正爭執間,忽聽“撲通“一聲,似是阿岐那已然墜底。未及多想,二人也跟著墜入冰冷的水中。
原來這深淵之下竟是一條地下暗河。三人墜落之勢雖急,沉入水底甚深,但很快就被一股股暖流托起,隨波衝行數丈,終得浮出水麵。
他們摸索著攀上河岸,定神細看身處之地。但見河水中鋪滿發著幽光的卵石,頭頂倒懸無數鐘乳石,色彩斑斕,形態萬千。粼粼波光與幽幽螢火交相輝映,在洞中織就一片迷離幻境。激流奔湧,化作無數水泡,瞬息破滅,紛紛鑽入岩壁細孔之中。原來他們正身處一個億萬年形成的天然溶洞。
墜下之處是個梨形深井,越往上壺口越窄,仰首不見天光,估計足有三四十丈高。這天然形成的奇觀,被前人巧設成了機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