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已然秋深冬至。
陳行受邀而來,坐在城外觀台主位之上,其實這地方還是那日發藥滅孫家的木台。
本著不浪費的原則,乾脆就將這地方,定為了大比的觀武台。
台下不多不少,立著一百根巨大木樁,互相之間相隔十丈。
木樁上以大字書寫壹貳叁肆字樣,以此為名次排序。
猛地看去,還以為是一片光禿禿的林子。
這些木樁隻是凡物,不過一位三境修士親自出手,加持了門中秘法,使其堅逾金石,倒也夠下三品的武者們折騰了。
規則更是簡單粗暴,三日後,還能站在木樁之上的,便為新一輪的地榜百人。
每次挑戰木樁之上的人後,新上樁的人可以有半個時辰的免戰時間。
而最終名次便是木樁上的名字。
陳行瞥了眼底下烏泱泱的武人修士,心中感慨,自己那般狠手,明明嚇退了不少人,可真到了大比之日,卻依舊有如此多人來參與。
何時才能殺乾淨啊……
他乾脆閉上眼,準備睡一會,來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咚!”
鼓聲一響,人群紛紛騷動片刻。
但卻無一人跳上木樁。
規則在那擺著,明顯的誰先上,誰吃虧,雖然挑戰之後有半個時辰的免戰時間,但如果是連續接戰的話,對自己的精神狀態還是有很大壓力的。
隻有第三日最後幾個時辰,才是真正決定榜單的決戰時刻。
提到這,就不得不提如此規則之下,帶來的一個含金量問題。
地榜多非議,但有一些人,卻是提出名號來,就能讓大部分武人認同。
這些人,都是那一代爭榜時,敢在第一天就上樁,且鏖戰三日不休,仍能穩占木樁的角色。
也隻有這般,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場中紛雜愈盛,可隨之時間推移,依舊沒人上樁。
當然,有考慮規則的原因,但還有一部分,是陳行前幾日殺氣過重,眼下又端坐在觀武台上,讓人有些心悸的緣故。
搓一搓江湖人的戾氣,稱一稱他們的骨氣斤兩,滅一滅武人桀驁的威風。
這些可都是陳行用一條一條人命,切實達成的事。
可見到這般局勢,觀武台上,九大門之一的天拳會,本次領隊之人卻是坐不住了。
隻見這大漢從座位上起身,怒喝道:“這十年裡,偌大江湖難道連一個敢爭三日的人都沒有嗎?!
青冉,上樁!
叫他們看看,不是有人拿刀比劃兩下,就能嚇到我天拳會!”
最後一句,針對意思明顯。
閉著眼的陳行撇撇嘴,沒搭理。
台下一個麵容平庸,但是雙手關節處滿是老繭的少女歎口氣,低著頭來到叁號木樁前,輕輕一躍,立在其上。
被這話一激,不少熱血上湧的武者紛紛開始跳上自認為有把握的木樁。
偶爾有兩人彼此撞上,旋即就開始在木樁下比鬥。
一時間,兵器交擊聲,不絕於耳。
大比的氣氛熱鬨起來,那天拳會的大漢這才坐下去,隻是對於那個叫青冉挑選的木樁有些不滿。
他覺得應該選壹號的。
但想到對方老實的性子,隻得作罷。
就在這時,一個光頭小和尚,縮著脖子小心翼翼躲過一道道刀槍劍戟碰撞,來到壹號木樁前。
旋即腳下金光一閃,躍上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