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剛過,京郊的江南藥膳園裡滿是生機——薺菜頂著露珠鋪在田埂上,春筍頂著褐色的筍殼從土裡冒尖,蓮子在荷塘的淺水裡發了芽。蘇軟桃站在園門口,看著掛在門楣上的“江南藥膳學堂”木牌,指尖輕輕拂過上麵的桃花紋,眼眶有點發熱。
今天是學堂啟課的日子,她特意穿了件淺綠布裙,是母親當年常穿的樣式,腰間係著藍布圍裙,兜裡還揣著母親留下的舊食譜——那本泛黃的冊子,是她辦學堂的初心,也是她想傳給更多人的念想。
“姑娘,張阿婆和街坊們都到了,張師傅也從宮裡趕過來了!”春杏快步跑過來,手裡提著個竹籃,裡麵裝著剛蒸好的桃花酥,“您讓我準備的‘啟課禮’,我都帶來了,每個學員一份。”
蘇軟桃點點頭,跟著春杏往學堂的院子走。院子裡已經擠滿了人,張阿婆穿著新做的青布衫,坐在竹椅上,看到她就笑著招手:“軟桃,阿婆來給你撐場子!這學堂辦得好,要把你娘的手藝傳下去,讓更多人知道江南藥膳的好!”
朱雀街的街坊們也來了,張老板扛著卷新織的藍印花布,說要給學堂的窗戶做窗簾;劉老板提著罐陳年普洱,說“講師和學員累了,能喝口好茶”;李三則帶著幾個徒弟,幫忙搬桌椅、擺點心,忙得滿頭大汗,卻笑得格外開心。
禦廚張師傅穿著一身乾淨的禦廚服,手裡拿著本《宮廷藥膳火候錄》,走到蘇軟桃身邊:“蘇姑娘,恭喜學堂啟課!我把宮裡常用的火候筆記帶來了,說不定能幫上忙。”
“謝謝您,張師傅,有您來,學員們肯定更有收獲。”蘇軟桃笑著說,心裡滿是溫暖——從籌備學堂到今天啟課,身邊的人都在幫她,這份溫情,比什麼都珍貴。
啟課儀式簡單卻隆重,蘇軟桃站在院子中央的高台上,手裡捧著母親的舊食譜,聲音真誠:“謝謝大家來參加江南藥膳學堂的啟課儀式。我娘以前常說,‘好藥膳要靠真材實料,好手藝要靠用心傳承’,今天學堂開課,我想把這句話送給每一位學員——咱們的第一課,就從‘辨材’開始,因為食材是藥膳的根,根紮得穩,藥膳才能做得好。”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學員們紛紛點頭。這次招收的學員有三十多個,有江南同鄉的孩子,有想給家人做藥膳的婦人,還有從外地趕來的藥膳愛好者,每個人眼裡都滿是期待。
首課的地點選在藥膳園的田埂邊,蘇軟桃帶著學員們走到春筍地,彎腰拔出一棵剛冒尖的春筍,舉起來給大家看:“大家看,這是江南春筍,選的時候要注意三點——第一看尖部,尖部發紫的最嫩;第二看外殼,外殼沒有黃斑、絨毛整齊的,新鮮;第三看重量,同樣大小的春筍,手感重的水分足,口感更好。”
她把春筍遞給學員們傳閱,讓每個人都摸一摸、看一看,還特意找了棵老筍對比:“這棵是放了三天的老筍,尖部發綠,外殼有黃斑,摸起來輕飄飄的,煮出來會發柴,大家以後選春筍,一定要避開這種。”
學員王小丫是個十五六歲的姑娘,來自江南蘇州,她接過春筍,仔細看了看,小聲問:“蘇姑娘,我在家幫娘煮過春筍,總覺得有澀味,是不是選筍的時候沒選對?”
“不是選筍的問題,是處理的問題。”蘇軟桃笑著說,從竹籃裡拿出棵處理好的春筍,“春筍不管多嫩,都要先焯水,水開後放進去,加少許鹽,煮兩分鐘,就能去掉澀味。你試試這個處理好的筍,嘗一口,是不是沒有澀味?”
王小丫接過筍,咬了一小口,脆嫩的口感在舌尖散開,帶著淡淡的清甜,她眼睛一亮:“真的沒有澀味!蘇姑娘,我記住了,以後煮春筍,一定要先焯水。”
接著是辨彆薺菜,蘇軟桃蹲在田埂上,指著一叢薺菜說:“薺菜和雜草很像,大家要記住它的特點——葉子是鋸齒狀的,邊緣有白色的絨毛,根是白色的,掐斷後有清香味。要是葉子光滑、根是褐色的,就是雜草,不能用。”
她讓學員們分組,每組給一把薺菜和一把雜草,讓大家動手分辨,自己則在各組之間走動,耐心解答問題。學員李石頭是個二十歲的小夥子,來自京郊農戶家,他拿著一棵草,有點不確定地問:“蘇姑娘,這棵葉子有鋸齒,但是根有點發紅,是不是薺菜啊?”
蘇軟桃接過草,聞了聞,笑著說:“這不是薺菜,是‘苦菜’,雖然葉子像,但根發紅,掐斷後有苦味,煮在藥膳裡會影響味道。你再看這棵,根是白的,聞著有清香,這才是真正的薺菜。”
李石頭點點頭,趕緊把苦菜挑出來,認真地記在筆記本上:“謝謝蘇姑娘,我以前在家挖野菜,總把苦菜當薺菜,今天終於分清了。”
最後是辨彆蓮子,蘇軟桃從荷塘邊的竹筐裡拿出新鮮的蓮子,剝了一顆給大家看:“蓮子要選顆粒飽滿、外殼光滑的,捏起來硬實的是新鮮的,要是捏著軟塌塌的,就是不新鮮了。還有,蓮子芯要去掉,不然煮出來會苦,大家看,用這種小鑷子,輕輕一夾就能把芯取出來,很方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一邊說,一邊演示取蓮子芯的動作,學員們看得認真,有的還拿出自己的小鑷子,跟著練習。張阿婆坐在旁邊的竹椅上,看著這一幕,笑著對張師傅說:“軟桃這孩子,跟她娘一樣,教人手把手的,有耐心。”
張師傅點點頭:“蘇姑娘不僅手藝好,教學也用心,這樣才能把手藝真正傳下去。”
授課結束時,蘇軟桃給每個學員發了一本“食材辨彆手冊”,手冊上畫著春筍、薺菜、蓮子的插圖,還寫著辨彆要點和處理方法,是她熬夜親手整理的。“這是咱們的第一課筆記,大家回去後可以多看看,下次上課,咱們要實操煮藥膳,用今天辨彆的食材,做一道‘薺菜豆腐羹’。”
學員們接過手冊,紛紛道謝,王小丫還拿著手冊,走到蘇軟桃身邊,小聲說:“蘇姑娘,我以後想跟您學做江南小吃,像桃花酥、桂花糯米藕,您能教我嗎?”
“當然能,”蘇軟桃笑著說,“隻要你用心學,我會把我會的都教給你,不僅是藥膳,還有江南的小吃,咱們要把江南的味道,都傳下去。”
夕陽西下時,學員們陸續離開,學堂的院子裡還留著淡淡的春天氣息。蘇軟桃坐在竹椅上,看著母親的舊食譜,心裡滿是安慰。蕭璟淵不知何時來了,手裡提著個食盒,裡麵是剛煮好的當歸羊肉湯。
“累了吧?喝點湯補補。”蕭璟淵坐在她身邊,把湯碗遞給她,“我剛才在旁邊看你教學員辨材,說得很細致,比我當年學辨藥材還認真。”
蘇軟桃接過湯碗,喝了一口,鮮美的味道在舌尖散開,是熟悉的江南味道。她靠在蕭璟淵肩上,輕聲說:“阿淵,今天我特彆開心,感覺娘的手藝,終於有了傳承的地方。以後我要把學堂辦好,讓更多人喜歡藥膳,喜歡江南的味道。”
“會的,”蕭璟淵握住她的手,指尖帶著溫熱,“我會一直陪著你,幫你把學堂辦好,幫你把娘的手藝傳得更遠。”
夕陽的餘暉灑在學堂的院子裡,藍印花布的窗簾輕輕晃動,竹椅上還留著學員們坐過的溫度。蘇軟桃知道,今天隻是開始,往後的日子,她會帶著學員們,在藥膳的世界裡,一步步往前走,把母親的初心,把江南的溫情,永遠傳下去。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