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學堂院子裡,滿是桂花的清香——蘇軟桃讓人從江南移栽的桂樹,雖然還沒開花,卻已枝繁葉茂,給院子裡添了不少生機。今天是學堂的實操課,學員們圍在灶台邊,看著蘇軟桃演示“當歸羊肉湯”的做法,每個人都拿著筆記本,認真記錄。
“當歸羊肉湯要選羊後腿肉,肥瘦相間,切的時候順著紋理,煮出來才不柴。”蘇軟桃一邊切肉,一邊說,“焯水要冷水下鍋,加薑片和料酒,把血沫撇乾淨,湯才清亮。”
學員們看得認真,王小丫站在最前麵,眼睛緊緊盯著蘇軟桃的動作,手裡的筆飛快地寫著:“羊肉選後腿,順紋理切,冷水焯水,加薑片料酒。”她是蘇州人,母親身體不好,特意來學堂學藥膳,想給母親補身體,學得格外用心。
演示完,蘇軟桃讓學員們分組實操,每組一個灶台,一套食材,自己則在各組之間走動,隨時指導。王小丫和學員林曉月、李石頭分到一組,她主動承擔“掌勺”的任務,信心滿滿地說:“我在家幫娘煮過湯,肯定能做好!”
林曉月負責切菜,她刀工好,很快就把薑片、當歸切好了;李石頭負責燒火,他來自農戶家,燒火是強項,很快就把灶台的火生得旺旺的。
王小丫拿起羊肉,按照蘇軟桃教的方法,順著紋理切成小塊,放進冷水裡焯水。水開後,她小心地撇去血沫,然後把羊肉撈出來,放進砂鍋,加入當歸、薑片和清水,大火煮沸。
“該加糖了!”王小丫想起蘇軟桃說“加少許冰糖提鮮”,轉身去拿糖罐,灶台上擺著兩個罐子,一個裝糖,一個裝鹽,她沒仔細看,拿起一個就往砂鍋裡倒了兩勺,還笑著說:“加兩勺糖,應該夠了。”
林曉月和李石頭也沒在意,繼續忙著燒火、加食材。等湯煮好後,王小丫先盛了一碗,遞給林曉月:“曉月,你嘗嘗,看看怎麼樣?”
林曉月喝了一口,臉色一下子變了:“小丫,你是不是加錯東西了?這湯怎麼這麼鹹?”
王小丫愣了一下,趕緊自己嘗了一口——湯裡滿是鹹味,根本沒有當歸和羊肉的鮮味,她一下子慌了,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我……我明明拿的是糖罐,怎麼會是鹽……都怪我,沒看清楚,把湯做壞了……”
李石頭也嘗了一口,確實很鹹,他想安慰王小丫,卻不知道說什麼,隻能撓撓頭。旁邊組的學員聽到動靜,也圍了過來,看著王小丫哭,都有點不知所措。
蘇軟桃剛好走到這組,看到王小丫哭,趕緊走過去,拿起砂鍋裡的湯嘗了一口,心裡就明白了——肯定是把鹽當糖加了。她沒有責怪,反而笑著說:“小丫,彆難過,我初學做藥膳的時候,比你還馬虎呢。”
王小丫抬起頭,眼淚汪汪地看著蘇軟桃:“蘇姑娘,您也犯過這樣的錯嗎?”
“當然了,”蘇軟桃坐在王小丫身邊,拿起她手裡的糖罐和鹽罐,“我第一次做‘蓮子百合羹’,把料酒當醋加了,羹裡滿是酒味,我娘嘗了一口,笑得眼淚都出來了,說‘軟桃啊,做藥膳要用心,看清楚再放調料’。”
學員們都笑了起來,王小丫也忍不住破涕為笑,眼淚還掛在臉上,卻露出了笑容。
“其實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從錯裡學到東西。”蘇軟桃拿起砂鍋,倒出裡麵的湯,“咱們重新做一次,這次我教你個小技巧——加調料前,先聞一聞,糖是甜香,鹽沒有味道;或者用小勺子舀一點嘗一嘗,確定是糖再放,這樣就不會錯了。”
王小丫點點頭,擦乾眼淚,重新拿起羊肉,開始切肉。這次她格外認真,切完肉,還特意讓林曉月檢查;加調料時,她先聞了聞糖罐,確定是甜香,才小心翼翼地加了半勺,還問蘇軟桃:“蘇姑娘,加這麼多可以嗎?”
“可以,先加半勺,煮一會兒嘗一嘗,不夠再加,慢慢調整。”蘇軟桃笑著說,在旁邊幫她看著火候,“火可以再小一點,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湯才會鮮。”
林曉月和李石頭也幫忙——林曉月切了新的薑片和當歸,李石頭調整了火候,三人配合得越來越默契。這次煮好的當歸羊肉湯,清亮鮮香,沒有一點鹹味,王小丫嘗了一口,開心地說:“成功了!蘇姑娘,您嘗嘗,是不是很好喝?”
蘇軟桃接過湯碗,喝了一口,笑著說:“很好喝,比我第一次做的還香。小丫,你看,隻要用心,就算犯錯,也能做好藥膳。”
其他組的學員也圍了過來,紛紛稱讚王小丫的湯做得好,王小丫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課後,她沒有立刻走,而是坐在桌前,拿出筆記本,寫下“實操失誤筆記”:
失誤:把鹽當糖加,導致湯變鹹。
原因:沒看清楚調料罐,做事馬虎。
解決方法:加調料前聞一聞、嘗一嘗,確定後再放;不確定時問老師或同學。
收獲: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學會解決問題,以後做藥膳會更用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寫完筆記,王小丫走到蘇軟桃身邊,鞠了一躬:“蘇姑娘,謝謝您,今天您沒有責怪我,還教我解決方法,我以後一定會更用心學,不辜負您的教導。”
“不用謝,”蘇軟桃笑著說,“教學相長,你們在學習,我也在學習——從你們的失誤裡,我也能學到怎麼更好地教大家,比如下次上課,我會先教大家‘調料辨彆小技巧’,避免再出現這樣的問題。”
夕陽西下時,學員們陸續離開,王小丫走之前,還幫蘇軟桃收拾了灶台,把調料罐貼上標簽,分彆寫著“糖”“鹽”“料酒”“醋”,笑著說:“蘇姑娘,這樣下次就不會有人拿錯了。”
蘇軟桃看著王小丫的背影,心裡滿是溫暖。她知道,辦學堂不隻是傳授手藝,更是傳遞溫情——允許犯錯,幫助改正,讓每個學員都能在溫暖的氛圍裡成長,這才是她想辦的學堂,也是母親想看到的“傳承”。
蕭璟淵來接蘇軟桃回家時,看到灶台上貼好標簽的調料罐,笑著問:“這是學員幫你貼的?”
“嗯,是王小丫,今天她把鹽當糖加,做壞了湯,課後特意幫我貼了標簽,還寫了失誤筆記,特彆用心。”蘇軟桃笑著說,把王小丫的筆記拿給蕭璟淵看。
蕭璟淵接過筆記,認真地看了看,笑著說:“這學員很認真,你教得也用心,這樣的學堂,肯定能培養出好徒弟,把你娘的手藝傳下去。”
兩人並肩走在學堂的院子裡,桂樹的葉子在夕陽下閃著光,晚風拂過,帶著淡淡的清香。蘇軟桃靠在蕭璟淵肩上,輕聲說:“阿淵,今天我特彆開心,不是因為教好了一堂課,而是因為看到學員們在成長,看到大家一起努力,一起進步,這種感覺,比什麼都好。”
“會越來越好的,”蕭璟淵握住她的手,指尖帶著溫熱,“以後學堂會有更多學員,會培養出更多懂藥膳、愛藥膳的人,你娘的手藝,會傳得越來越遠,你的心願,也會一步步實現。”
夕陽的餘暉灑在兩人身上,把影子拉得長長的,疊在一起。蘇軟桃知道,學堂的路還很長,但隻要身邊有他,有這些溫暖的學員和街坊,她就有信心,把這條路走得穩穩的,把江南藥膳的溫情和初心,永遠傳下去。
喜歡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請大家收藏:()靖王的小廚娘又甜又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