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歸京遇新潮,攤前起心思
天剛蒙蒙亮,京城的胡同就被一陣喧鬨聲喚醒。林晚星、蘇晚等人拉著滿載食材的板車,從城南返回胡同。老槐樹依舊枝繁葉茂,可巷口卻多了些新鮮玩意兒——幾個年輕人支起小桌,賣著2025年流行的“氣泡冰咖啡”,透明杯子裡,冰塊碰撞著棕色液體,冒著細密的氣泡;不遠處,還有個姑娘擺著攤,賣“蔬菜能量棒”,五顏六色的蔬菜乾壓成條,裹著層堅果碎,看著新奇又健康。
林晚星眼睛一亮,把板車停在“晚星小食鋪”門口,對阿圓說:“咱也得跟著潮流變變,不能總賣老幾樣。”阿圓點頭,看著那杯氣泡冰咖啡出神:“這要是能和咱們的冰沙搭著賣,說不定受歡迎。”
周明從車上搬下袋新到的“藜麥粉”,是2025年新出的粗糧食材,富含營養。“要不試試用這做點心?”他提議道,“再配上趙姨的薄荷水,清爽又健康。”
正說著,陳婆拎著菜籃走來,看著巷口的新攤位直咂嘴:“這京城的吃食變得比翻書還快。”老周從糖畫攤後探出頭:“變才有新意,晚星,你們琢磨琢磨,保準能想出新花樣。”
二、新食巧研發,靈感妙探尋
林晚星坐在涼棚下,翻著從市集上淘來的“2025美食手冊”,裡麵介紹了各種流行小吃的做法。她看到一款“水果燕麥杯”——用酸奶打底,鋪一層燕麥片,再加上新鮮水果和堅果。“這個簡單,”她眼睛放光,“咱們可以把酸奶換成陳婆做的‘桂花酸梅醬’,燕麥片用蘇晚烤的‘紫蘇脆片’代替。”
阿圓在一旁揉著麵團,打算用新到的“全麥粉”和“紫薯粉”做點心。她突發奇想,把紫薯泥包進全麥麵團裡,搓成小球,再裹上一層椰蓉——“紫薯椰蓉球”就誕生了。剛做好,趙淑珍就走進來,嘗了一個讚不絕口:“這甜而不膩,配我的‘荷葉冬瓜茶’剛剛好。”
周明則在灶上研究“藜麥煎餅”。他把藜麥粉、雞蛋和水調成麵糊,攤在鐵板上,烙至兩麵金黃,再刷上一層蘇念特製的“香辣豆醬”,卷上生菜、黃瓜和煎蛋。咬一口,藜麥的顆粒感混著醬料的香辣,口感豐富。“這當早餐準火。”他自信滿滿地說。
蘇晚坐在一旁,看著大家忙得熱火朝天,手裡擺弄著老周給的糖畫工具。她想起小時候父親做的紫蘇點心,突發奇想,用糖漿在鐵板上畫出紫蘇葉的形狀,再撒上碾碎的堅果和彩色糖珠,做成“紫蘇糖藝點心”。剛擺上桌,就引得孩子們圍過來,眼睛直勾勾地盯著。
三、新品初亮相,風波意外生
中午時分,“晚星小食鋪”重新開張,新菜品一字排開擺在案台上。“紫蘇燕麥杯”裡,酸梅醬的酸甜混著紫蘇脆片的清香,水果的汁水浸著燕麥,每一口都層次分明;“紫薯椰蓉球”圓滾滾的,椰蓉在陽光下閃著光,咬開後紫薯泥軟糯香甜;“藜麥香辣煎餅”冒著熱氣,醬料的香氣飄滿巷子,引得路人紛紛駐足。
攤位前很快圍滿了人,大家一邊嘗著新品,一邊讚不絕口。可就在這時,李明帶著幾個夥計走過來,看著攤上的新點心冷哼一聲:“就你們這也叫創新?不過是把食材胡亂拚湊。”
林晚星皺眉:“李師傅,有話好好說,我們這是用心做的。”李明卻不依不饒:“你們壞了這胡同的規矩,新菜品不報備就賣,今天必須把攤子收了。”
周明忍不住反駁:“什麼規矩?這胡同向來是各憑本事,你彆仗著自己資曆老就欺負人。”李明臉色一沉,伸手就要掀攤子,這時,謝景淵突然從人群中走出來,擋在攤前:“李師傅,有話去公所講,在這撒野可不行。”
四、公所解誤會,食鋪煥新機
眾人鬨哄哄地來到胡同公所。陳婆坐在主位上,看著兩邊的人歎氣:“都是一條胡同的,有什麼不能好好說。”李明搶先開口:“陳婆,他們不按規矩來,這新菜品要是出了問題,誰負責?”
林晚星連忙解釋:“我們用的食材都是新鮮乾淨的,每樣都試過味道才拿出來賣。”說著,她把“美食手冊”遞給陳婆,“這上麵都是2025年流行的做法,我們是想著給胡同添點新口味。”
陳婆翻著手冊,若有所思。老周在一旁說:“我看晚星他們用心了,這新菜品味道確實不錯,咱胡同也該與時俱進。”趙淑珍也點頭:“就是,孩子們有想法是好事,不能一棍子打死。”
李明聽了,臉色緩和了些:“我也是怕出岔子,既然大家都覺得行,那我也沒意見。”最後,公所決定,以後新菜品報備後試賣三天,沒問題就可以正式售賣。
回到胡同,“晚星小食鋪”重新開張,比之前更熱鬨了。孩子們圍在蘇晚的糖藝點心攤前,看著她用糖漿畫出各種圖案;大人們坐在竹桌旁,一邊品嘗著新點心,一邊和林晚星、阿圓討論著做法。
謝景淵幫著林晚星招呼客人,看著她忙得滿臉通紅,笑著說:“你這一折騰,胡同都變熱鬨了。”林晚星仰頭笑:“是大家一起的功勞,而且有競爭才有進步,以後咱還得想出更多新花樣。”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胡同裡,“晚星小食鋪”的招牌被染成暖橙色。巷口的蟬鳴漸漸弱了,可食鋪前的談笑聲、鍋碗碰撞聲卻越來越響亮。新菜品的香氣混著夏日傍晚的微風,飄向遠方,仿佛在訴說著京城胡同裡永不落幕的美食故事,以及那些因熱愛與創新而熠熠生輝的煙火日常。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