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霧送舊客,甕底現奇紋
驚蟄後的京城總纏著層薄霧,西市街口的老槐樹剛爆出新芽,霧珠凝在嫩綠色的葉尖上,把"晚星酪鋪"的木招牌浸得發潮。林晚星正用銅鏟刮著陶甕內壁的蜜漬——昨天那隻柳氏傳下的老陶甕,經教授檢測後確認夾層裡藏著暗紋,此刻甕口搭著塊半乾的棉布,布上還沾著些未清理的槐花碎。
"這甕得用玉泉山的泉水煮三遍。"蘇硯把剛開封的"懷柔新栗"倒在竹篩裡,栗殼上的絨毛沾著晨露,"教授說夾層的暗紋遇熱會顯形,不過溫度得控製在75度,太高會燙壞陶胎。"他正調試智能溫控爐,店門的風鈴"叮鈴"響了聲,穿月白旗袍的女人站在霧裡,手裡捧著個描金漆盒,鬢角的銀簪換了支素銀的,簪頭嵌著顆小小的珍珠。
"我奶奶想把這個還給酪鋪。"女人把漆盒放在案上,盒蓋的鎖扣是黃銅做的,刻著"念瑾"二字。林晚星掀開盒蓋時,指尖突然頓住——裡麵鋪著層暗紅色的絨布,布上擺著把牛角刮刀,刀身的弧度與陶甕內壁嚴絲合縫,刀柄處刻著個"柳"字,邊緣的包漿厚得能看出是常年握在手裡的。
"這是柳氏當年攪酪用的刮刀。"女人的指尖在刀背上輕輕滑過,"我奶奶說,1943年冬天,柳氏就是用這把刀,把最後半甕"救饑酪"分給了難民。"蘇硯正往陶甕裡倒泉水,聞言突然道:"昨天檢測時,甕底的暗紋裡好像卡著東西。"他用鑷子探進甕底的縫隙,夾出片半焦的麻紙,紙上的字跡被火熏得發黑,隱約能看清"栗粉三錢、槐蜜一兩"的字樣。
林晚星把麻紙鋪在玻璃案上,用全息掃描儀掃了掃,屏幕上突然跳出段修複後的文字:"救饑酪者,非為秘傳,實為活命——栗需帶殼蒸半刻,去殼後搗成粉,與槐蜜、糙米漿同煮,得稠酪三碗,可活一人一日。"她看著"活命"二字,突然想起昨天女人奶奶說的饑荒年景,心裡像被溫水浸過似的發酸。
二、舊刀藏密碼,新酪引異聲
"這刮刀的弧度,剛好能刮淨甕底的酪渣。"蘇硯用牛角刀在陶甕裡試了試,刀背與甕壁接觸的地方突然傳出"哢"的輕響——甕底的暗紋竟亮起層淡金色的光,紋路裡嵌著些細小的顆粒,像是某種未溶解的食材。林晚星湊近了看,突然發現顆粒的形狀很熟悉:"這是......栗子殼的碎末?"
女人往案上的白瓷碗裡倒著東西,是些淡黃色的粉末:"我奶奶把當年剩下的栗子殼磨成了粉,說柳氏的方子裡,栗子殼其實是關鍵。"她用銀勺舀了勺粉末倒進牛奶裡,"教授說這粉末裡含澱粉酶,能讓酪漿在低溫下快速凝固,饑荒時沒有發酵設備,靠這個才能做出能放三天的"救饑酪"。"
蘇硯突然指著溫控爐的屏幕:"溫度到75度了。"林晚星把牛角刀放進陶甕,刀背沿著暗紋輕輕刮動,甕壁上漸漸顯出排細密的字——不是配方,竟是串日期:"1943.12..12..12.25"......最後一行是"2023.12.25",字跡新鮮得像是剛刻上去的。
"這些日期都是冬至。"女人的臉色突然變了,"我奶奶去年冬至去世的,她說每年這時候,柳氏都會在甕裡藏碗新做的酪。"話音剛落,店外突然傳來陣引擎聲,輛銀灰色的麵包車停在老槐樹下,車窗裡探出個戴鴨舌帽的腦袋,正往店裡張望——帽簷下的臉,和昨天全息影像裡打印銀簪的白大褂男人長得一模一樣。
林晚星不動聲色地把牛角刀放進漆盒,蘇硯悄悄按了下桌角的緊急呼叫器——那是沈思酪昨天留下的,說如果遇到可疑人員就按。鴨舌帽男人推開門時,手裡拿著個不鏽鋼保溫杯,杯身上印著"首都大學生物實驗室"的字樣:"教授讓我來取陶甕的檢測樣本。"
三、真酪辨真偽,古方藏人心
"樣本得等教授親自來取。"林晚星往玻璃碗裡倒著有機牛奶,"不過可以嘗嘗我們新做的"栗殼凝酪"。"她舀了勺女人帶來的栗子殼粉,又抓了把剛剝好的懷柔栗子肉:"柳氏的方子其實分兩種,救饑用的是栗殼粉加糙米漿,平常吃的得用鮮栗肉。"
蘇硯把陶甕裡的泉水倒進銅鍋,架在炭火上燒著:"這"鮮栗酪"得用炭火慢煮,牛奶和栗肉的比例是31,煮到起小泡時加槐蜜,順時針攪一百二十下,不能多也不能少。"他邊說邊用牛角刀攪著鍋裡的栗肉,刀背碰到鍋沿時發出"當當"的輕響,鴨舌帽男人的喉結動了動,眼神直往陶甕那邊瞟。
林晚星把煮好的"鮮栗酪"盛進白瓷碗,碗沿撒了圈槐花碎:"嘗嘗?這是按甕底暗紋裡的方子做的。"鴨舌帽男人接過碗,指尖剛碰到碗壁就猛地縮了回去——碗沿的槐花碎裡,混著幾顆極小的銀色顆粒,是沈思酪昨天送來的"防偽珠",遇陌生人的體溫會發燙。
"你們不是考古係的。"蘇硯突然把溫控爐的溫度調到最高,陶甕裡的水"咕嘟"冒泡,甕壁的暗紋在高溫下變得清晰,竟顯出幅微型浮雕——柳氏正往陶甕裡放酪碗,身後站著個穿西裝的男人,手裡拿著個和鴨舌帽男人一模一樣的保溫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鴨舌帽男人突然把碗往桌上一放,伸手就去搶案上的漆盒。林晚星早有準備,抬手打翻了旁邊的銅鍋,滾燙的栗酪濺在他手背上,他"哎喲"叫了聲,轉身就往外跑。這時沈思酪帶著兩個警察正好進來,堵在門口——原來教授昨天就發現實驗室的樣本被人動過手腳,特意讓沈思酪盯著可疑人員。
四、新酪續舊約,古甕藏新香
傍晚的霧散了,老槐樹下的麵包車被警察開走,案上的陶甕還冒著熱氣。女人的奶奶坐在輪椅上,手裡捧著碗"栗殼凝酪",用柳氏傳下的牛角刀輕輕刮著碗沿:"柳氏當年說,好酪得有"三分苦",栗殼的澀味混著槐蜜的甜,才像過日子。"
林晚星往新做的"槐花栗米酪"裡撒著糖桂花,這是她根據甕底暗紋的另一個方子做的:"這方子得用當年的新米磨漿,和槐花蜜、牛奶同煮,煮到像稠粥那樣就行。"她舀了勺遞給沈思酪,"你上次說要研究"時空食物",這個可以當樣本。"
蘇硯把修複好的暗紋影像投在牆上——柳氏在每個冬至藏的酪碗裡,都放著張寫著祝福的小紙條,最近的一張是2022年冬至的,字跡是沈念瑾的:"願後來人知,酪非秘物,情才是真味。"女人看著影像,突然從包裡拿出個布包,裡麵是些曬乾的栗子殼,"我奶奶每年都曬這個,說要給酪鋪留著。"
林晚星把栗子殼放進陶甕,甕底的暗紋再次亮起,這次顯出的是串新日期:"2024.12..12.25"......仿佛在說,這跨越百年的約定,還要繼續下去。蘇硯往智能發酵機裡倒著牛奶,突然道:"明天做"約定酪"吧,用栗殼粉、鮮栗肉和新米漿,三種方子合在一起。"
林晚星笑著點頭,店門的風鈴被晚風拂得輕響,陶甕裡的槐花蜜香混著新酪的甜,飄出老遠。她看著牆上柳氏的影像,突然明白:所謂的秘方,從來不是藏在器物裡的文字,而是一代代人把善意放進食物裡的心意——就像這碗酪,不管用栗殼還是鮮栗,不管是饑荒年還是太平日,那份想讓人好好吃飯的溫情,從來都沒變過。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