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百合瓣40g選用蘭州甜百合,取外層肥厚的花瓣,洗淨後用溫水浸泡15分鐘,去除苦味,保留百合的清甜味)選用中秋前後采摘的棗花,自然發酵10天,發酵時需放在陰涼通風處,忌陽光直射,確保花蜜的溫潤性)選用河北趙縣產的雪梨,去皮去核後切小塊,用石臼搗爛,包在紗布裡輕輕擠壓取汁,隻取澄清部分,避免果肉混入)
關鍵步驟:溫水調成糊狀,靜置25分鐘時間需足夠,讓熟地黃粉充分溶解,否則熬製時易結塊);鮮百合瓣放入沸水中焯2分鐘,撈出過涼水,保持百合的脆嫩口感;雪梨塊搗爛後,用紗布過濾取汁,備用。
2.熬製熟地奶:老灶台中灶添柏樹枝柏木火溫而不燥,適合熬製滋補類酪品,按原料秘要記載,柏木與熟地黃的藥性最合),將鮮牛奶倒入銅鍋,小火加熱至50c手觸鍋沿微燙,像秋日的暖陽),緩緩倒入熟地黃糊,邊倒邊逆時針攪7圈取“七星拱月”之意,攪速要慢,確保熟地糊與牛奶完全融合,避免產生氣泡),然後加入焯好的鮮百合瓣,繼續小火熬製18分鐘,期間每隔5分鐘攪2圈圈數不能錯,太奶奶說“秋攪宜穩,順收斂之氣”),防止糊底。
3.調味潤燥:待奶糊熬至濃稠能在勺子上掛住厚衣,滴落後呈圓珠狀),加入雪梨汁,輕輕攪拌均勻雪梨汁易氧化,需快速攪拌,避免變色),關火,將銅鍋放在自然通風處降溫至35c避免溫度過高破壞棗花蜜的營養),然後加入棗花蜜,再次攪勻從鍋底向上攪,確保花蜜分布均勻)。
4.慢燉鎖效:將調好味的奶糊倒入紫砂盅中紫砂盅透氣性好,能讓酪品更好地吸收原料的藥性),蓋上盅蓋,放入老灶台的餘溫灶膛裡灶膛裡留少量柏木灰,溫度約40c,像人體的體溫,最適合此酪的慢燉),慢燉2小時時間需精準,燉製不足則熟地的藥效難出,燉製過度則百合會爛,失去口感)。
匠人心得:“秋補酪,重在‘精’與‘和’。選料要精,差一分則失味;用料要和,熟地黃補而不燥,百合清而不寒,雪梨潤而不膩,棗花蜜溫而不火——此乃‘和之味’,也是‘和之心’。做酪時要想著秋日的收斂,不能急,不能躁,才能做出‘養身又養心’的酪品。柳氏後人切記,補酪不是‘大補特補’,是‘按需而補’,要根據吃酪人的體質調整用料,不能一概而論。”
沈玉容蹲在老灶台前,親自添柏樹枝:“當年太奶奶教我認柏木時,說‘柏木是樹裡的長者,秋天燒它,火不急不躁,能把原料的藥性慢慢熬出來’。”她的手雖然有些顫抖,卻精準地控製著柴火候,每添一根柴,都要仔細看一眼灶膛裡的火苗——這是柳老夫人當年教她的“觀火之道”,也是“觀心之道”。
蘇硯在旁邊幫忙處理熟地黃,他戴著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將熟地黃粉調成糊狀:“按原料秘要上說的,熟地黃一定要九蒸九曬,這樣才能去掉寒性,保留滋補的功效。我特意托人從河南懷慶府買的,保證是正宗的!”白承宇則拿著測溫儀和計時器,認真記錄著每一步的時間和溫度:“中灶溫度穩定在50c,適合熬製熟地奶”“慢燉溫度40c,時間剛過1小時,一切正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清辭則站在沈玉容身邊,看著她添柴的動作,突然開口:“我爺爺生前總說,柳老夫人做酪時,就像在‘養孩子’,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一點差錯。他說,他這輩子最佩服的人,就是柳老夫人。”沈玉容笑了笑:“太奶奶常說,‘做酪和養孩子一樣,要用心,要耐心,還要有愛心’。她做的酪,之所以好吃,就是因為裡麵藏著她的心意。”
四、酪香引舊識,反轉再遇傳承者
兩個小時後,紫砂盅從老灶台的餘溫灶膛裡取出來,一股醇厚的熟地黃香混著淡淡的百合味飄了出來,沒有尋常滋補品的苦澀,卻透著股讓人安心的溫潤。林晚星用銀勺舀起一勺,酪體呈淡淡的金黃色,像秋日的陽光,入口先是棗花蜜的甜,接著是熟地黃的醇,最後是百合的清,咽下去後,喉嚨裡還留著雪梨的潤,像喝了口帶著秋意的甘泉。
“就是這個味!”蘇清辭舀起一勺,閉上眼睛,像是在回憶什麼,“我爺爺生前,總用小鍋熬些類似的糊糊,說‘這是柳老夫人教的法子’。隻是他沒有老灶台,也沒有完整的配方,熬出來的味道,總差了點意思……現在終於嘗到正宗的了,爺爺在天有靈,也該安息了!”
就在這時,店門的風鈴“叮鈴”響了,一個穿著灰色中山裝的老人走進來,手裡拿著個舊布包,臉上帶著激動的神情:“請問,這裡是晚星酪鋪嗎?我叫李建國,是李明遠的孫子!我聽說沈玉容姑奶在這裡,特意過來看看!”
林晚星愣了一下,剛要開口,係統光屏突然彈出【人物匹配·三脈合一】:【李建國,1950年生,李明遠的孫子,手裡拿著李明遠臨終前留下的“半塊木牌”——與蘇明遠的半塊木牌、沈玉容的青花碟底槐花印,正好組成完整的“柳氏傳承信物”木牌合二為一,上麵刻著完整的“柳氏酪道”四個字,與青花碟底的槐花印組成“酪道傳香”的寓意)】
“你是明遠的孫子?”沈玉容激動地站起來,手裡的銀勺差點掉在地上,“我當年和你爺爺一起被太奶奶送走,隻是後來失散了……我找了你爺爺好多年,都沒有消息!”李建國從舊布包裡取出半塊木牌,遞給沈玉容:“這是我爺爺臨終前給我的,他說‘若遇到沈玉容姑奶,就把這個給她,告訴她,我們守住了承諾’。”
沈玉容把蘇明遠的半塊木牌和李建國的半塊木牌拚在一起——嚴絲合縫,上麵刻著的“柳氏酪道”四個字,在晨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係統光屏瞬間亮起【終極劇情反轉·三脈歸宗】:
【柳老夫人的“三脈傳承”終成現實:沈玉容代表“技藝脈”進階酪譜),李建國代表“應急脈”完整應急譜),蘇清辭代表“原料脈”原料甄選秘要),三脈合一,完整的柳氏酪道終於重現人間】
【未說之願:柳老夫人當年在信中說“柳氏的根,在灶火,在人心”,如今三脈後人齊聚老灶台前,用各自守護的“寶貝”,共同複原了柳氏酪道,這正是柳老夫人當年最希望看到的場景——酪道的傳承,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是一群人的堅守與守護】
【新的使命:將完整的柳氏酪道傳承下去,既要保留傳統手藝的精髓,又要結合現代需求進行創新,讓柳氏酪道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李建國看著桌上的秋補酪,又看了看老灶台,眼眶紅了:“我爺爺生前總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親自把應急譜還給柳氏後人。現在好了,我們三家終於聚在一起了,也完成了爺爺和太奶奶的心願!”
蘇清辭握住李建國的手,又拉過林晚星的手:“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我們一起守護老灶台,一起傳承柳氏酪道,讓太奶奶的手藝,永遠傳下去!”沈玉容笑著點點頭:“好!以後我們就是‘柳氏酪道守護團’,一起把太奶奶的心意,融進每一碗酪裡!”
五、老灶映初心,酪道新篇共書寫
暮色漸漸漫上來,西市街的燈籠一個個亮了起來,暖黃的光透過“晚星酪鋪”的窗戶,映著滿屋子的人臉上。柳小酪和陳樂樂放學回來,一進門就聞到了秋補酪的香味,他們跑到沈玉容身邊,仰著小臉問:“沈奶奶,這是什麼酪呀?好香!”
沈玉容笑著舀了一勺秋補酪,吹涼了喂給他們:“這是秋補酪,是太奶奶太奶奶傳下來的。以後,你們也要學會做,和我們一起守護柳氏酪道,好不好?”柳小酪和陳樂樂用力點點頭:“好!我們要做柳氏酪道的‘小小守護者’!”
蘇硯往老灶台裡添了把新的柏樹枝,火焰“劈啪”作響,映著滿桌的秋補酪,也映著每個人臉上的笑容——有釋然,有欣慰,更有對未來的期待。白承宇在筆記本上寫下:“柳氏酪道的傳承,是一場跨越百年的約定。從柳老夫人的‘三脈布局’,到沈玉容、李明遠、蘇明遠的‘守諾待歸’,再到林晚星、蘇清辭、李建國的‘三脈合一’,變的是時代,不變的是‘堅守承諾、守護初心’的信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晚星把完整的“柳氏酪道傳承信物”合二為一的木牌和青花碟)放進老灶台的暗格裡,和柳老夫人的信、完整的進階譜、應急譜、原料秘要放在一起:“這些都是柳氏酪道的‘根’,我們要好好保管,讓後人知道,柳氏的傳承,不僅有美味的酪品,還有跨越百年的承諾與堅守。”
蘇清辭、李建國和沈玉容一起蹲在老灶台前,看著灶膛裡的火苗,眼裡滿是堅定。蘇清辭說:“以後,我每個月都來鋪子裡,幫著甄選原料,保證每一碗柳氏酪品,都用最好的料!”李建國點點頭:“我也來幫忙!我爺爺教過我做應急酪,我可以和大家一起研究,怎麼把傳統酪品做得更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林晚星翻開“柳氏酪道初記”,在“夏清酪”的旁邊,寫下了“秋補酪”的配方,旁邊加了一行小字:“2024年夏初,三脈合一,承諾得償,柳氏的酪道,是滋補的暖,是堅守的諾,更是刻在骨子裡的傳承——守住承諾,才能傳得下百年酪香。”
老槐樹的枝椏上,雛鳥已經能展翅飛翔了,它們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像是在為柳氏酪道的新生歡呼。滿街的酪香裡,混著熟地黃的醇厚和百合的清香,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承諾與堅守,飄得很遠很遠——這香味,不僅暖了西市街的清晨和黃昏,更暖了那些堅守承諾的心,像柳老夫人當年希望的那樣,永遠醇厚,永遠綿長。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