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配場景:午後解暑、孩童閒食,冰爽清甜,冷藏保存
基礎原料:
主料:新鮮楊梅300g選熟透、無破損的,去核取肉)、乾茉莉花10g提前用80c熱水衝泡5分鐘,取花瀝水,茶水留用)、吉利丁片15g分兩份,食用級)、白砂糖60g根據楊梅甜度調整)、純藕粉15g增稠,讓凍體更細膩)調藕粉用)、檸檬汁5中和甜味,增鮮)、圓形矽膠模具直徑4,無塗層)、食用糯米紙剪成圓形,墊模具底部)、乾茉莉花少許裝飾表麵)
關鍵步驟:
1.處理楊梅與茉莉花:楊梅去核後,放入碗中,加20g白砂糖、檸檬汁,用勺子輕輕壓出汁水保留部分果肉顆粒),靜置10分鐘讓楊梅入味;泡好的茉莉花瀝乾水分,取一半切碎,另一半留作裝飾。
2.調藕粉漿與煮楊梅汁:純藕粉加純淨水,邊加邊攪拌至無顆粒的稀漿避免結塊);小鍋倒入楊梅果肉與汁水、剩餘40g白砂糖、泡茉莉花的茶水,開小火煮3分鐘至糖融化,期間不斷攪拌防止糊底)。
3.融吉利丁與混合:取10g吉利丁片用冷水泡軟約5分鐘),擠乾水分放入楊梅汁中,攪拌至完全融化,關火;緩緩倒入藕粉漿,邊倒邊攪拌,再加入切碎的茉莉花,輕輕攪勻,過一遍細篩去除楊梅果肉硬邊,讓凍體更細膩)。
4.裝模定型:矽膠模具底部墊糯米紙,倒入混合液至九分滿,輕輕震模具排出氣泡,表麵放一朵乾茉莉花,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至初步凝固;取剩餘5g吉利丁片泡軟融化,倒在凝固的凍體表麵形成透明層,增加光澤),再冷藏1小時至完全凝固。
5.成品特點:凍體呈淡粉色,透著楊梅果肉的深紅與茉莉花的雪白,入口冰爽絲滑,楊梅的酸甜混著茉莉的清香,含在嘴裡慢慢化開,暑氣瞬間消散——鄰村的孩童來買食,捧著楊梅茉莉凍吃得眯起眼,說“比冰酪還好吃,嘴裡像含著朵花”,這便成了“晚星楊梅茉莉凍”。
四)綠豆蔻槐花糕·宴後清口款
適配場景:宴席收尾、餐後清口,香軟微辛,常溫保存
基礎原料:
主料:槐花蜜80g自家釀的濃稠款)、低筋麵粉150g、雞蛋2個取蛋黃,增加香氣)、綠豆蔻5g磨成細粉,增辛香)、白砂糖30g、黃油60g無鹽,軟化)
輔料:熟糯米粉20g操作時防粘)、乾槐花10g提前用溫水泡軟,瀝乾切碎)、圓形餅乾模具直徑5,無塗層)、油紙鋪烤盤用)、蛋黃液少許刷表麵,增加光澤)
關鍵步驟:
1.打發黃油與混合原料:軟化的黃油放入大碗,加白砂糖,用打蛋器中速打發至體積變大、顏色變淺約2分鐘);分兩次加入蛋黃液,每次加入後都攪拌至完全融合避免水油分離);篩入低筋麵粉、綠豆蔻粉,用刮刀翻拌至無乾粉,再加入槐花蜜、切碎的乾槐花,揉成均勻的麵團。
2.擀製麵團與壓模:麵團放入保鮮袋,擀成厚度約0.8的薄片擀時隔著保鮮袋,避免粘擀麵杖),放入冰箱冷藏15分鐘讓麵團變硬便於壓模);取出麵團,用圓形餅乾模具壓出一個個圓餅,剩餘麵團重新揉勻擀薄再壓模,直至麵團用完。
3.烘烤定型:烤盤鋪油紙,將圓餅放在油紙上,每個圓餅間距2避免烘烤時粘連);用刷子在圓餅表麵輕輕刷一層蛋黃液,放入提前預熱至170c的烤箱,中層烤1215分鐘,直至表麵呈微金黃色注意觀察,避免烤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4.放涼與保存:取出烤盤,將圓餅放在晾架上放涼至室溫放涼後口感更酥脆),放入密封盒,每層墊一張油紙防止粘連),常溫可保存3天。
5.成品特點:糕體呈淺金黃色,表麵泛著蛋黃的光澤,咬開後能看到細碎的槐花瓣,入口香軟帶點脆,槐花蜜的甜混著綠豆蔻的微辛,既不衝鼻又能解膩——王掌櫃把糕帶回酒樓,客人宴後吃一塊,再喝口熱茶,嘴裡的油膩感全消,連說“這糕比蜜餞清口,還帶著股特彆的香”,這便成了“晚星綠豆蔻槐花糕”。
三、槐絮沾竹案,鮮趣滿暮春
王掌櫃推著小推車回酒樓時,車上的陶甕裡裝著青梅紫蘇漬,食盒裡放著綠豆蔻槐花糕,走兩步便忍不住回頭:“晚星姑娘,過兩天我再送些新采的桃子來,你再琢磨道新食!”謝景淵幫著晚星把剩下的慈姑菱角糕裝進竹籃,指尖蹭過她剛串好的紫蘇葉,忽然道:“明日去後山看看,聽說那裡有野山楂,或許能做道山楂糕。”
暮春的風又卷來槐絮,落在竹案上的楊梅凍模具上,像撒了把碎雪。晚星拿起塊剛脫模的楊梅茉莉凍,遞到謝景淵嘴邊,他張口含住,冰涼的甜意混著茉莉香在嘴裡散開,兩人相視而笑時,巷口傳來孩童的嬉鬨聲——幾個孩子捧著剛買的槐花糕,跑過老槐樹下,風裡飄著糕香、花香,還有槐絮的輕軟。
謝景淵伸手拂去晚星發間的槐絮,指腹蹭過她耳尖:“等把這些吃食都裝好在食盒裡,帶你去河灣劃船,那裡的菱角還剩不少,再采些回來做菱角粥。”晚星點頭,低頭將綠豆蔻槐花糕擺進竹籃,抬頭時看見槐樹下的棗紅馬正甩著尾巴,風卷著槐絮落在馬背上,混著點心的鮮趣,成了暮春裡最鮮活的滋味。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