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鍋提前加水燒開,待水沸騰後,將烤盤放入蒸鍋中層烤盤與蒸鍋壁保持3距離,避免水汽滴落在糕體上),蓋上鍋蓋,轉中火蒸35分鐘蒸製20分鐘時,用牙簽插入糕體中心,拔出後無濕麵糊帶出即熟)。
蒸好後關火,燜5分鐘避免溫差過大,糕體回縮);取出烤盤,放在冷卻架上,揭去表麵保鮮膜趁熱揭膜,避免水汽凝結在糕體表麵,導致口感發黏),晾涼至室溫熱食時鬆軟易散,常溫後成型更好,口感綿密)。
5.切塊與包裝:
待糕體完全冷卻後,用刀沿烤盤邊緣劃一圈,將油紙連同糕體取出,放在案板上;切成8x5的長方形小塊每塊約30g,大小適中,方便手持食用),切麵光滑無碎渣。x8的長方形,包裹時露出頂部的枸杞和芝麻,美觀且方便取用);若需長期保存,將包裹好的糕體放入密封瓷罐,每層墊一張油紙避免粘連),置於陰涼乾燥處。
6.成品特點:
八珍糕呈淡米黃色,表麵點綴著紅枸杞和白芝麻,入口先是蜂蜜的清甜,接著是芡實的清潤、蓮子的綿密,紅棗的甜香與核桃的脆感交織,雜糧的醇香在口中慢慢散開,咽下去後胃裡暖暖的,不粘牙、不噎喉,鬆軟度恰到好處。林畫匠拿起一塊,咬下一角,笑道:“這糕好!作畫時捏在手裡,不用停筆洗手,吃著鬆快,胃裡也舒服,比酥餅合我意。”阿硯嘗了一口,眼睛發亮:“姐姐,這糕裡有核桃!吃了能變聰明,我下次背書時要帶兩塊!”陳禾背著藥簍來送草藥時,嘗了一塊八珍糕,當即轉身去了村裡,半個時辰後,領著幾位老人趕來,“晚星姑娘,這糕軟和,老人們牙口不好,都想換些回去當零嘴,我用草藥換,行不?”這便定名為“晚星芡實蓮子八珍糕”。
三、甜糕換宣紙,墨香混甜香
林畫匠捧著八珍糕,指尖沾著些芝麻,“姑娘,這糕我換三十塊!一半留著作畫時吃,一半給山上的道觀送些,觀裡的道長也愛清靜作畫,定喜歡這軟糕。”他從畫夾裡取出一卷宣紙,還有一支狼毫筆,“這宣紙是上等的‘淨皮’,畫工筆最顯細膩;狼毫筆是我用了三年的,筆鋒挺括,寫題跋正好,給姑娘和謝小哥添些筆墨。”
晚星接過宣紙,展開一角,紙質綿韌,對著陽光看,紋理均勻,“林先生太客氣了,這點心本就是給大家解悶的。”她用油紙包了三十塊八珍糕,分成三束,用麻繩係好,遞給林畫匠,“您帶回去,若不夠了,隨時來取。”
林畫匠接過糕束,小心翼翼地放進畫夾旁的布袋裡,又從木匣裡取出一方硯台,“這硯台是端溪的,磨墨細膩,不損筆鋒,給謝小哥用,他平日寫藥方,也需好硯台。”說罷,拿起一塊八珍糕,咬了一口,“這糕配著茶吃,更顯香甜,我回去就著山泉水,能畫一下午。”
阿硯捧著兩塊八珍糕,放進書包裡,“晚星姐姐,我給師父留一塊,自己吃一塊!等師父畫完《山塢甜糕圖》,我第一個拿給你看!”他蹦蹦跳跳地跟著林畫匠離去,衣角沾著的芝麻,落在石板路上,與晨露混在一起,透著淡淡的香。
陳禾背著藥簍趕來時,簍子裡除了草藥,還放著一小袋茯苓,“晚星姑娘,謝大哥!孫先生說,茯苓能祛濕,加在八珍糕裡,更適合濕氣重的人吃,我帶了些來,下次做糕時添上。”他嘗了一塊八珍糕,點頭道:“這糕鬆軟,村裡的李奶奶牙口不好,吃這個正合適,我等下給她送幾塊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晚星接過茯苓,笑道:“好啊,下次用茯苓換些蓮子,做茯苓蓮子糕,給觀裡的道長也送些。”謝景淵則在灶房煮起了蓮子芡實茶,放入少許冰糖,煮得茶湯清亮,盛在粗瓷碗裡,溫溫的喝一口,清潤暖胃。
上午的陽光漸漸驅散晨霧,院中的竹篩裡,曬著陳禾送來的茯苓,旁邊擺著剛做好的八珍糕,米黃色的糕體點綴著紅枸杞,像一件件帶著墨香的小點心。晚星坐在木案旁,翻看著林畫匠送的宣紙,謝景淵端來兩碗蓮子芡實茶,遞過一碗:“冬日的點心,就該這般鬆軟清潤,既能填肚子,又不礙著做事,比啥都貼心。”
晚星喝著茶,看著院外的小路,林畫匠的腳步聲還隱約能聽見,忽然覺得,這山塢的日子,就像這八珍糕一般,藏著芡實的清潤、蓮子的清甜、雜糧的醇香,還有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交換——畫匠的紙,郎中的藥,道長的茶,農戶的糧,都成了冬日裡最溫暖的慰藉。
正午時分,觀裡的小道長提著食盒來取八珍糕,食盒裡放著一小罐野蜂蜜,“姑娘,道長說,這蜂蜜是後山岩縫裡的,比尋常蜂蜜甜,給你做糕時添上。今日要二十塊八珍糕,觀裡的師父們吃了,都說能靜心。”
晚星笑著裝了二十塊八珍糕,遞給小道長,“這糕放涼了更好吃,你們慢慢吃。”小道長接過食盒,笑著說:“道長還說,等您下次做新糕,他親自來換,順便給您畫幅《山塢晨霧圖》。”
謝景淵坐在木案旁,磨著林畫匠送的硯台,墨香混著八珍糕的甜香,飄滿小院。晚星則把剩下的八珍糕放進密封瓷罐,“下次做糕時,加些茯苓,再放些葡萄乾,讓口感更豐富些。”
午後,村裡的李奶奶拄著拐杖,由孫子攙扶著走來,手裡拿著個布包,裡麵是幾個剛煮好的雞蛋,“晚星丫頭,謝小哥,我聽陳禾說你們做了軟糕,特意來換幾個,這雞蛋是自家雞下的,給你們補補身子。”晚星笑著裝了四塊八珍糕,遞給李奶奶,李奶奶接過糕,咬了一口,“這糕軟乎,不用嚼太久,比糕乾好吃多了!”
院外,幾個村裡的孩童提著竹籃跑來,籃子裡裝著野栗子,“晚星姐姐,我們來換糕!這栗子是山上摘的,甜得很!”晚星笑著拿出幾塊八珍糕,分給孩童們,孩童們接過糕,小口吃著,笑聲混著陽光,飄得很遠,與院中的竹篩一起,成了冬日山塢最溫暖的風景。
暮色漸濃時,林畫匠背著畫夾趕來,畫夾裡夾著剛畫好的《山塢甜糕圖》,“姑娘,你看這畫!”畫紙上,小院的竹篩裡曬著芡實,烤盤裡擺著八珍糕,阿硯舉著糕,笑得眉眼彎彎,“這糕我送了道觀,道長說,明日要帶些野茶來換,給你配著糕吃。”
晚星接過畫,指尖觸到畫紙的溫度,仿佛能聞到畫裡的甜香,“林先生畫得真好,比真的還香。”謝景淵則從灶房取出一塊剛蒸好的熱糕,遞給林畫匠,“熱乎的,您嘗嘗,比涼的更軟。”
林畫匠接過熱糕,咬下一口,暖意從舌尖漫到心口,“這熱糕更甜,畫了一下午,吃一塊正好。”他背著畫夾,提著剩下的糕束,腳步輕快地離去,畫夾裡的墨香與糕香,暖了一路。灶房的蒸鍋裡,還剩著幾塊糕,謝景淵取出一塊,遞給晚星,“嘗嘗熱的,軟乎得很。”
晚星咬下一口,望著院外漸暗的天色,林畫匠的腳步聲似還在耳邊,八珍糕的暖意從舌尖漫到心口,冬日的濕寒,仿佛都被這鬆軟與清甜驅散了。院中的竹篩裡,茯苓還在晾曬,等著下次與蓮子相遇,釀成新的甜香。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